天天看點

奔馳的“遠景”選擇

文 | 武魏楠

俄烏沖突影響下國際油價飙升讓美國汽油價格不斷上漲。據美聯社3月15日報道,美國普通等級汽油平均價格持續上漲,在過去兩周内飙升了79美分,漲幅為22%,達到每加侖4.43美元(1加侖約合3.8升),創下曆史新高。

油價上漲給電動汽車帶來了重大利好。根據Electrek的一份新報告顯示,上周美國多個地區特斯拉訂單量激增,部分地區的訂單率增加了100%。

事實上,自從2021年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後,本屆美國政府一直緻力于提振美國電動汽車市場。2021年8月,拜登簽署行政指令,設定2030年電動車占新車銷量比例達到50%的目标。這一計劃獲得了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福特、Stellantis)以及大衆、寶馬、本田、沃爾沃等非美汽車廠商的支援。

美國政府與汽車制造商的宏偉目标卻面臨着限制條件的制約。截至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锂離子電池制造産能的747GWh中,美國的占比僅為8%(約59GWh),而中國這一占比約為76%。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2021年6月,由美國能源部、商務部、國防部和國務院共同組建而成的美國先進電池聯盟(FCAB)釋出了《國家锂電藍圖2021-2030》(以下簡稱《藍圖》)。《藍圖》認為未來十年锂電需求量将增長5到10倍,但是在美國本土锂電池産能供應占比不到50%,而锂電池材料美國本土供應更少。《藍圖》提出了五大目标,對锂電池上遊資源、中遊材料、電芯制造和PACK、下遊電池回收、以及下一代锂電池研發全面覆寫。

奔馳的“遠景”選擇

《藍圖》提出的五大目标

在政策的強烈刺激之下,美國正在成為動力電池市場的全新藍海,吸引了全球巨頭的布局。在2021年,三星SDI宣布與Stellantis将在美國組建一家合資工廠,初始年産能為23GWh,未來或增至40GWh;LG新能源與Stellantis将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北美建設年産能為40GWh的工廠;SKI與福特汽車将在美國建設兩個合計産能達129GWh的電池工廠;特斯拉正在美國加州建立40GWh的Megapack儲能工廠;豐田汽車計劃斥資13億美元在美國建立一座電池工廠,到2030年将在美國花費34億美元用于電池投資;松下計劃進一步擴充美國工廠的産能。

馳騁全球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此前并不是北美動力電池盛宴的主角,不過現在這一局面已經被打破。一家早已在美國布局的動力電池企業—遠景動力,因其近日宣布與奔馳在美合作,獲得市場廣泛關注。

徹底轉向的巨頭

美國當地時間3月15日,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宣布同遠景動力達成合作,遠景動力将為奔馳新一代純電SUV EQS和EQE提供動力電池模組,助力奔馳加速實作全面電動化轉型。奔馳計劃于今年6月起在美國生産電動EQS SUV,明年10月開始生産跨界SUV EQE,兩款車型投投産後,預計每月生産6000輛電動汽車。

奔馳的“遠景”選擇

遠景動力同時宣布,将在美國建設一座新的數字化零碳動力電池超級工廠,2025年實作量産,這也是遠景動力在北美地區的第二座電池工廠。

梅賽德斯-奔馳與遠景動力的合作是其電動化轉型上的重要一步。梅賽德斯-奔馳曾公布自身的“2039碳中和願景”,盡管直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才會與内燃機車趨同,但梅賽德斯-奔馳堅持到2025年為其系列中的每一款車型都提供可替代的純電動汽車。

為了維持轉型期的盈利,梅賽德斯-奔馳計劃“徹底削減”與純電動汽車無關的所有産品投資,比如不再為内燃機汽車車型開發新的車輛平台。

全面導向電動化的梅賽德斯-奔馳在2021年迎來了驕人的業績,盡管全球總銷量同比下降5%,至233萬輛。但營收卻不降反增9%,達到1679億歐元,約合人民币11897.2億元;淨利潤更是暴增484%,達到了233億歐元,約合人民币1651億元。

在此基礎上,梅賽德斯-奔馳進一步明确電動化是其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和唯一方向。2021年,奔馳EQ系列的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154%。梅賽德斯-奔馳在2022年的目标是将電動汽車的銷量翻倍。而根據此前的規劃,到2025年,純電和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占比将達到50%。

奔馳的“遠景”選擇

雄心勃勃的電動轉型計劃意味着梅賽德斯-奔馳對于電池的需求會在未來持續增長。在擁有了甯德時代、孚能科技、SK三大電池供應商的同時,梅賽德斯-奔馳還在積極拓展電池自産。

在梅賽德斯-奔馳的電動轉型計劃中,除了各類電動車型,還包括全球範圍内8個,總計産能200GWh的超級電池工廠。這些工廠将有4個分布在歐洲,其餘布局在美國、中國等主要市場。

2021年,梅賽德斯-奔馳還與Stellantis、道達爾能源一起入股了 Automotive Cells Company(ACC公司),計劃進一步擴大歐洲的電池産能和供應鍊能力。在梅賽德斯-奔馳入局之後,ACC公司計劃将2030年的産能目标從48GWh擴大到至少120GWh。

梅賽德斯-奔馳全力拓展着多元化的電池供應。在全力增加電池自我供給的同時,梅賽德斯-奔馳為何選擇了遠景動力作為美國市場的核心電池供應商?

零碳好夥伴

考慮到美國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市場的現狀,我們可以判斷出動力電池在美國屬于“供不應求”的狀态。電池企業與車企合作、車企獨立建設,是美國市場的現狀。而梅賽德斯-奔馳的美國工廠計劃也是剛剛宣布,是以選擇一家有意建立産能的電池企業就是必然的選擇。

除了日韓企業,遠景動力是唯一在美國擁有規模化産能的中國電池企業。2012年遠景動力田納西工廠投産,産能3GWh。十年的營運經驗為遠景動力在美國擴建産能累積了豐富的本土化營運、技術、人才等資源。

奔馳的“遠景”選擇

遠景動力美國田納西工廠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首席技術官Markus Schaefer對于與遠景動力的合作表示:“遠景動力将成為我們主要的電池供應商,確定未來幾年梅賽德斯-奔馳EQ系列在美國的産能。遠景領先的零碳解決方案以及動力電池技術,既保障了我們電池供應鍊的可持續與安全,同時讓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最卓越的動力電池科技。”

不難看出,除了動力電池技術,遠景在零碳解決方案上面的領先是梅賽德斯-奔馳選擇遠景動力作為新電池供應商的重要原因。

盡管電動汽車被廣泛認為是交通運輸領域替代化石能源的解決方案,但實際上動力電池本身的生産過程會消耗大量電力而上遊供應鍊則大多是高耗能産業。在電力系統實作徹底的零碳之前,動力電池産業的高排放似乎不可避免。

因為生産内燃機車而備受環保困擾的車企對于這一問題更是格外在意。在梅賽德斯-奔馳的“2039碳中和願景”中就特别強調了供應鍊制造商在2039年之前實作碳中和的要求,電池這類作為核心零部件且是高碳排放産品更是奔馳關注的重點。

2021年,遠景已經宣布在2022年年底實作全球營運的碳中和,2028年年底實作全供應鍊的碳中和。在遠景2020年的全年碳排放中,遠景動力的碳排放占集團總排放量的絕大部分——87%。

為了實作全供應鍊的碳中和,遠景依托自身在智能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儲能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幫助合作夥伴及更多的企業實作碳中和。遠景在鄂爾多斯建設的首個零碳産業園中,就包含了遠景自身業務(新能源+動力電池)的上下遊企業。基于零碳産業園100%的零碳能源供給,遠景與供應鍊企業可以一起實作碳中和目标。

随着重返《巴黎協定》,美國也公布了2050年實作碳中和的目标。在碳限制步步緊逼之下,在美國本土生産動力電池固然可以符合“美國制造”的要求,但也必須解決生産能耗過高帶來的碳排放困擾。

隻不過對于遠景動力來說,這并不算問題。據官方新聞稿介紹,遠景動力的第二座美國電池工廠将會是數字化零碳電池超級工廠。從零碳産業園的經驗來看,工廠将依托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電化學儲能解決園區主要用能問題,如有不足将會通過購買綠電等方式補齊,平時多餘的綠電還可以用于交易。

除此之外,遠景方舟能碳管理系統可以監控工廠的每一個生産環節,通過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實作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目的,進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并且實作所有碳足迹的精準核算,達到符合國際标準的碳認證。

從狹義角度來看,梅賽德斯-奔馳選擇遠景動力作為新的電池供應商,保障了在未來碳限制下的高枕無憂。而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和遠景的合作将會幫助梅賽德斯-奔馳在擴張電池産能的同時,降低碳排放,以便其更好、更快、更低成本的實作碳中和。這絕對是一舉多得的雙赢合作。

遠景在拓展了零碳朋友圈的同時,也強化了遠景動力的全球布局。目前遠景動力在全球布局了10大生産基地,2025年零碳電池總産能超過300GWh。在國内,遠景動力同一汽等車企達成戰略合作,布局了無錫、鄂爾多斯、十堰等生産基地;在亞洲,遠景與日産、本田等達成合作,布局了神奈川、茨城等生産基地;在歐洲,遠景動力與雷諾、日産合作,布局了杜埃、桑德蘭等生産基地。此番拓展美國市場後,遠景動力實作了對全球主要電動汽車市場的全覆寫。

· END ·

歡迎投稿,聯系郵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