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力重振平劇武戲

“李紅豔的技藝精湛,戲份雖多但都穩妥完成,演繹了一個剛柔并濟、有情有義、為國為家舍生忘死的好姑娘!”“詹磊飾演的‘美猴王’孫悟空,表演神态生動、節奏緊湊、幽默诙諧。”3月2日、3日,平劇《楊七娘》《齊天大聖》作為北京平劇院“武”彩“京”華——2022年武戲展演開幕大戲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演員們以滿身絕技和精彩演繹,引燃了現場氣氛和觀衆熱情。這個春天,平劇武戲随着天氣一起升溫。

平劇藝術發展至今經曆了230餘年,其中武戲作為平劇的“半壁江山”,伴随了平劇藝術發生、發展、成熟的全過程,具有鮮明的獨特性。衆多前輩藝術家創造了大量豐富多彩的經典武戲劇目,成為平劇藝術的寶貴遺産。

奮力重振平劇武戲
奮力重振平劇武戲

▲ 《楊七娘》劇照(北京平劇院供圖)

“多年來,由于演出市場的變化和票房收入的制約,整出文戲大戲上演較多,逐漸很難看到武戲優秀劇目的演出。武戲市場的萎縮、實踐機會的減少,也造成了藝術院團武戲演員專業隊伍水準的滑坡。”針對這些年平劇武戲被邊緣化的狀況,平劇名家葉金援等衆多人士呼籲“重視武戲發展”。

對此,北京平劇院上司層高度重視,經過深入調研、周密籌劃,推出“武”彩“京”華——武戲展演這一年度重點品牌演出活動,為武戲演員搭建以戲帶功促成長的重要平台,通過挖掘整理經典武戲,全面展示演員高超技藝、劇院昂揚姿态及武戲藝術魅力。

本次展演劇目和演員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標明51部經典武戲、40位武戲人才參演。演出劇目包含大型劇目17部、中型劇目9部、小型劇目25部;演員陣容覆寫劇院老中青幾代演員,武生、武旦、武淨、武醜各行當全梁上壩。展演于3月、6月、7月、9月、11月分别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吉祥戲院演出30場。

事實上,這并不是北京平劇院近年來第一次在武戲上發力。北京平劇院院長劉侗介紹,2021年,北京平劇院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平劇葉(盛章)派武醜藝術表演人才培養”項目,重點加工打磨了《三盜九龍杯》《借扇》《刺巴傑》《盜甲》等一批武戲劇目,赢得了廣泛好評。2021年12月,北京平劇院新編平劇《大刀王五》在長安大戲院成功首演。它描寫了清末“戊戌變法”曆史時期“大刀王五”忠肝義膽、救亡圖存,終成一代豪俠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以精彩火爆的武戲場面為最大亮點,将傳統平劇武戲與國術、舞蹈有機結合,劍、雙手帶、三節棍等兵器均有展示,跟頭、竄毛等技巧以及單對、大小蕩子等場面異彩紛呈。該劇成為北京平劇院推動武戲創作的有益探索。

北京平劇院有一支在全國範圍内頗具規模的武戲演員隊伍。劇院搭建各種平台,為每一位有志向的武戲演員插上逐夢的翅膀;武戲演員堅守陣地,勤耕不辍,為平劇武戲的當代弘揚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奮力重振平劇武戲
奮力重振平劇武戲

▲ 《齊天大聖》劇照(北京平劇院供圖)

48歲的李孟嘉出身梨園世家,祖父是善演關公、有“紅生泰鬥”之稱的李洪春。近幾年,李孟嘉整理了多部關公戲,力争将李洪春創造的“李派”關公戲發揚光大。2020年11月,他将《封金·挑袍》一劇整理,作為單獨的折子戲在長安大戲院演出;2021年8月,将《古城會》《訓弟》兩折戲整理完成,連在《封金·挑袍》後面,作為整晚大戲一起演出;今年3月,将《約三事》《賜袍贈馬》《白馬坡》《誅文醜》四出戲整理完成,參加劇院的武戲展演;今年4月,計劃在吉祥戲院演出《臨江會》。

李孟嘉計劃明年将《取襄陽》《刮骨療毒》《走麥城》整理完成後搬上舞台。演出完《走麥城》,馬上整理《斬熊虎》《三結義》,把兩出戲合在一起,成為《關公出世》。“從關公出世一直演到關公歸天。至此,我院的關公戲就有頭有尾了。”李孟嘉感到重任在肩,責無旁貸。

此次,平劇《楊七娘》為北京平劇院“武”彩“京”華——武戲展演開了個好頭。它是北京平劇院2011年創排的劇目,首演于2012年,距今已有10年。此次北京平劇院将該劇重新挖掘整理、複排提高,使其舞台呈現和藝術水準更為精妙。該劇主演、國家一級演員李紅豔、黃彥忠均年逾五旬,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排練場,寒暑不辍、初心不改,憑借滿腔熱血和執着成就了如今的舞台夢想。平劇名家陳俊傑已退休多年,仍義無反顧挎刀助陣。

3月2日晚,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上,李紅豔風采不減當年。尤其最後一場“血戰遼兵”,是全場武戲的精華,作為一名刀馬旦,李紅豔潇灑幹練的武功技藝得到充分展示,赢得觀衆的叫好聲和掌聲。平劇名家葉紅珠在現場觀看演出後,深為愛徒李紅豔感到驕傲,連連表示如此好戲應當多演多練,使其在平劇舞台上留得住、傳得開。

與李紅豔、李孟嘉等中堅力量一樣,北京平劇院的青年演員也在為武戲傳承而不懈努力。

新編平劇《大刀王五》入選了此次武戲展演。該劇創排之初,其主演詹磊在接到任務後,第一時間走訪了源順镖局遺址和王五故居,并在西半壁街見到了王五當年的鄰裡後人,與他們的交流使他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了人物形象。《大刀王五》上演後,受到專家和觀衆的普遍好評。

入選此次武戲展演的《三盜九龍杯》,曾是平劇醜行藝術大師葉盛章擅演的劇目。自1966年葉盛章去世後的半個多世紀裡,葉派武醜藝術甚至平劇武戲由于各種原因逐漸陷入傳承危機,大戲鮮見于舞台,傳承人缺乏,劇目瀕于失傳。2020年12月,“平劇葉(盛章)派武醜藝術表演人才培養”項目在北京啟動。2021年3月,該項目的成果展演登上了長安大戲院的舞台。作為項目學員,主演《三盜九龍杯》,北京平劇院青年演員曹陽陽受益匪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變化與提高,并表示在今後的平劇舞台上會更加自信、從容。

近年北京平劇院排演的多部劇目,幕後都可見武生名家楊少春的身影。做藝術指導,收徒傳藝,他一直為平劇藝術奔忙。“此次北京平劇院舉辦武戲展演意義重大,堪稱藝壇喜事、梨園盛事。武戲演員藝術生涯的黃金期十分短暫,青年武戲演員要牢牢把握展示良機,在排練時下苦功夫,在舞台上顯真本事,盡善盡美完成每場演出。”他的話可謂語重心長。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巡視員馬文表示,此次武戲展演活動充分彰顯武戲在平劇發展曆史中的重要地位,是北京平劇院持續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的又一重要舉措。“力争将此次展演打造成為‘武戲風暴’,帶動觀演熱潮,使武戲的‘精氣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他說。

2022年3月17日《中國文化報》

第2版刊發特别報道

《奮力重振平劇武戲》

奮力重振平劇武戲

責編:張海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