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迫傑自傳:42.195公裡的孤獨之旅

前不久,大迫傑宣布複出的消息再次在跑圈引起轟動,這位曾經的日本國家紀錄保持者堅定的聲稱:“我還沒跑夠呢!”,目标隻指巴黎奧運會。是時候再來看看大迫傑的中文自傳了,這本自傳由中信出版社正式發行出版,名字定為《馬拉松名将手記:42.195公裡的孤獨之旅》!那些長跑中的快樂與煩惱,他想親口跟你說。

在本書中,大迫傑寫出了作為日本馬拉松紀錄的保持者,是如何從外在的雜音及生理、心理上沖突沖突的糾葛中,學會如何與自己對話、如何應對外在紛擾,進而讓自己内心變強大的。 除此以外,書中還介紹了頂尖運動員的想法,以及他對馬拉松比賽的看法,這對一般跑者,實在是開拓眼界,是廣大跑者朋友們的必讀書。

42.195公裡不僅僅是一串數字,它是一場馬拉松的距離。

也是一位跑者挑戰身體與心理的極限的孤獨之旅。

被譽為黃種人馬拉松“天花闆”的大迫傑,将長跑比作“人生的聖域”。

在馬拉松中,他發現了自己與全世界對抗的可能,也體悟出一套大迫傑的跑步哲學。

“王者”的誕生:

從跑壘到馬拉松的19年

大迫傑,在中國跑者中的名氣極大。

2018年芝加哥馬拉松,大迫傑獲得季軍并打破日本國家馬拉松記錄、以大迫傑馬拉松最快成績2小時5分29秒為例,此次比賽大迫傑的平均配速是20公裡/時。相當于北京早高峰時段私家轎車的平均車速!

”跑馬拉松時體能隻占大概60%,剩下的40%考驗的則是人的精神力量。“

這是大迫傑的跑步信條也是支撐他堅持等來成績上的突破的精神力量。

身體有極限,無論如何鍛煉,能夠達到的最快速度都大抵有個限度,有些因素自己無法掌控。

但精神不同,無論再困難,隻要自己想掌控就能夠做到。馬拉松比賽速度提升的每一秒,跑者都要付出體能與精神的百倍努力。

而這位以俊朗的外表、傲人的成績和飄逸的跑姿在田徑圈内外都收獲了一衆迷弟迷妹的日本馬拉松“王者”,俊逸的跑姿最開始是從棒球賽的跑壘練就的。

1991年出生的大迫傑,國小曾是棒球運動員,在跑壘中發現了自己跑步的天分,國小時就已經每年都在參加當地的馬拉松大賽,并在升入中學後正式投入田徑訓練。

作為一個從小就十分有主見的孩子,大迫傑時刻牢記着幼時父母“自己的事,最後還得自己拿主意”的教導,一步步規劃着自己的職業生涯。

剛上國中時,母校町田市立金井中學還沒有田徑部,大迫傑就自己在離家單程一小時的俱樂部進行訓練,有時晚上十點才能回到家。

國中二年級母校田徑部建成之後,他一邊在學校田徑部進行着高難度練習,八王子四中的訓練沒落下,還兼顧着俱樂部的團隊訓練。他每周有三四天都在進行高負荷訓練。

為了速度能有提升,大迫傑從來不在乎訓練辛苦,其他同學有點小傷小痛就想逃避訓練,大迫傑卻經常主動向教練要求提升訓練強度,反倒是教練為了身體健康考量勸他“别練太猛”。

迫切地想要練習,卻隻得抑制欲望,為此大迫傑不止一次地偷偷哭過。

除了拼命三郎式的刻苦努力,大迫傑不服輸的勁頭也早在中學時代就已經顯露。

國中三年級,他在全國中學長跑3000米比賽中,創造了東京國中生 3000 米跑的紀錄。

然而,全國第3名這個名次,卻讓他懊惱萬分。

他讨厭不是第一名的感覺,屈居人後會感到不甘,甚至感到痛苦。大迫傑在心中暗暗立下志願:

“我的人生就是以成為第一名為樂趣”。

超人的天分加上持續不懈的努力,大迫傑在學生時代就成績傲人。

2007年,他進入著名的長跑名校佐久長聖高校學習,連續兩年代表學校出戰全國高校驿傳,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轟動全校。

升入早稻田大學之後,大迫傑在全日本大學箱根驿傳中的個人區間中,連超7人。助早稻田大學扭轉劣勢,勇奪冠軍。

在新年箱根驿傳中,他又拿到第一棒區間賞,早稻田再次奪冠。

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大學畢業後,名譽等身的大迫傑已經成為日本田徑界不容忽視的名字。

出走俄勒岡:

非典型日本馬拉松選手的蛻變之路

按着日本完整的“驿傳式”培養體系,大迫傑進入一家實業集團後,繼續在國内進行正常的驿傳比賽。

“王牌”光環之下,靠着獎金和職員薪水,他已然擁有了超出普通人一大截的優質生活。

但年少成名的大迫傑并沒有自滿于日本長跑“王牌”的稱号,時刻謹記着國際大賽上處于種族劣勢的日本跑者,對于“馬拉松之神”基普喬格等世界名将隻能望其項背的無力感。

2015年3月,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毅然放棄了日清實業穩定的體制内工作,往返于日本與美國之間,加入耐克美國俄勒岡計劃,向世界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發起挑戰。

2018年 大迫傑在進行訓練

放棄事業跑團,出走通過外資贊助個人訓練的大迫傑,成了日本一成不變的田徑教育體系最初的破局者。

參加俄勒岡計劃,并不是大迫傑的一時沖動,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重要抉擇。

個性鮮明的大迫傑很早就不滿于箱根驿傳的接力賽,他更喜歡各自為營的馬拉松比賽。

一邊在實業集團就職,一邊繼續田徑訓練,雖然不愁生計,但總歸沒有全職訓練的力度和專業性來得強。

在大迫傑看來,想建立一支讓自己感到舒适的團隊很容易。隻要自己足夠優秀,大家都會看你臉色行事。

可,這樣做雖然輕松,但不知不覺間,人就會陷入舒适區。

比起這樣沉淪,大迫傑希望去更強大的地方,與更有實力的選手為伍。

他喜歡迎接新的挑戰!

在美國,大迫傑與最具潛力的馬拉松跑者一起進行着苦行僧一般的訓練。

俄勒岡的每一次訓練都像比賽一樣緊張,除了要加強此前在日本時沒有接觸過的力量訓練,大迫傑更是在備戰奧運最後的訓練階段,堅持每周跑240公裡。

大迫傑在進行力量訓練

百分百的投入與堅持,帶來了速度上的飛躍,2015年KBC Night of Athletics 5000米項目中,大迫傑以13分08秒40得成績,重新整理日本國家紀錄;

2016年,第100屆日本田徑錦标賽,大迫傑豪取男子10000米、5000米雙冠;

2017年4月,他的馬拉松首秀波士頓馬拉松,就以2小時10分28秒的成績奪得第3名,成為時隔30年第二位登上波馬領獎台的日本跑者。

……

不可辯駁的實力,讓他出走美國的非議不攻自破。

大迫傑用自己的切身經曆又一次向世界證明,大多數人選擇的路,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道路。

正如他自己所說,“不斷失敗并不斷經曆波折,最終到達終點,這樣的生活才更有意義。”

成為大迫傑:

42.195公裡的孤獨之旅

對于大迫傑來說,站到起跑線前本身就是一場勝利。

而在比賽當天,究竟是隻能帶走這一場起跑的勝利,還是取得更加美妙的成就,就交給比賽來決定。

哪怕是2019 年東京馬拉松的退賽,也沒有讓大迫傑的這種成就感褪色。

不服輸的競技心,一直是大迫傑為人津津樂道的優點。但不服輸并不意味着輸不起,優秀的跑者更需要學會坦然地面對失敗。

長跑不僅也為大迫傑帶來風光,也陪伴大迫傑捱過低谷。

在他的自傳《馬拉松名将手記》中,大迫傑首次說出,他在2019年東京馬拉松退賽後的心路曆程。

“在訓練中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并拼盡全力,但在退賽的那一刻我依然酣暢淋漓……

但在比賽結束後的休賽期,我不斷問自己,那時自己究竟是怎麼了,随着與自己對話的時間逐漸增加,我的問題也一個一個迎刃而解。”

長跑時你有大把的時間與自己獨處,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大迫傑創造出了一套屬于他自己的跑步哲學。

堅韌、克制、不服輸而又輸得起的“大迫精神”,是隻有跑過,煩惱過,才能知道的事。

在東京奧運會上,奉獻全部,然後離開。2021年7月29日,東京奧運會男子馬拉松決賽閉幕,大迫傑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宣布退役。

也就此開啟了由選手到指導員的身份轉化,全身心投入到“Sugar Elite”和“Sugar Elite kids”田徑訓練項目。

圖源:Sugar Elite官網

而前不久,大迫傑又再次宣布複出,目标是巴黎奧運會 !

不管是新書還是訓練營,大迫傑想把親身的經曆真實地傳遞給大家,希望能夠激勵後輩新人們向外邁出第一步。

本文部分圖檔摘自大迫傑自傳

《馬拉松名将手記》

大迫傑 著

溫烜 譯

中信出版集團

“跑步是孤獨而艱辛的曆程

漫漫前路不時讓我感到焦慮

但也是以

跑完全程的歡欣和成就感無與倫比

這與人生相通”

——大迫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