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來源 | 運聯智庫(ID:tucmedia),作者 | 運聯研究院 石美燕,編輯 | 小L

核心導讀:

1)純電重卡遭遇購置成本高、營運效率低等推廣瓶頸之後,換電重卡成為了電動重卡的“破局之道”;

2)但是電池的标準化、換電站的布局和營運,以及不成熟的車電分離模式等問題,又成為了換電重卡規模化應用的“攔路虎”;

3)未來,換電重卡在特殊場景下會存在,但并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替代燃油重卡的優先級上,氫能重卡大于換電重卡。

重卡的電動化之路一直都走得不太順利。成本高、裡程短、電池危險性高等等問題,導緻電動重卡推廣受阻。但是政策利好,以及油電價差的存在,又使得電動化具備非常好的經濟基礎。

此外,換電技術的興起也給純電重卡的發展帶來了希望的曙光。那麼,換電重卡未來的應用場景到底有多廣?能否成為市場的主流?

1、換電重卡成為新能源重卡的“希望之星”

1.1 新能源重卡銷量逐漸攀升

從目前的重卡市場來看,傳統燃油重卡銷量一跌再跌。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的重卡銷量為9.5萬輛,同比下降48%,接近“腰斬”;反觀1月份新能源重卡銷量為2301輛,同比上漲1286%,順利實作了“開門紅”。去年新能源重卡銷量10448輛,其中12月份銷量最高,達到了3006輛。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按照動力類型來分,新能源重卡主要分為純電重卡、燃料電池重卡和混合動力重卡。2021年的新能源重卡銷量中,占比最高的是純電重卡(包含換電),占比為92.4%;其次是燃料電池重卡,占比為7.5%;第三是混合動力重卡,占比為0.2%。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從政策方面來看,“雙碳”背景下,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戰略方向,而重卡又是交通領域污染的主要源頭,一些地區已經被要求必須加大新能源重卡對傳統燃油重卡的替代。這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新能源重卡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

1.2 換電成為純電重卡的“破局之道”

電動重卡一般有兩種“補給”方式。其一是充電模式,另外一種是換電模式。充電模式需要建設充電樁,換電模式則需要建設換電站。

目前,充電模式在購車成本、營運效率和資源占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導緻電動重卡的市場推廣效果一直不顯著。

而換電模式的誕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充電模式的充電時間長、續航裡程短等導緻的營運效率低以及一次性購買成本高等問題。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成本方面,換電重卡依托車電分離的商業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電動重卡的成本,終端客戶隻需要一次性支付不含電池的車體費用。據悉,換電重卡的購車價格大概比傳統燃油車貴5萬元左右。由此來看,對比上百萬的純電重卡來說,換電重卡的購買成本要低了很多。

營運效率上,換電可以降低車輛載電量,這樣可以使得其自重更低。對比純電重卡來說,能夠承載更多的貨物。此外,純電重卡的充電時間一般在2個小時左右,這樣會極大地降低車輛的營運效率,而換電的時間可以與傳統燃油車媲美,3-5分鐘就可以快速補能,進而實作營運車輛持續營運。

1.3 衆多玩家紛紛入局換電重卡,換電産品矩陣逐漸豐富

早在2019年2月,華菱星馬換電式純電動重卡就開始在長三角示範營運;同年9月,北奔重汽&包鋼集團首台換電模式自卸車交車。截止到現在,國内衆多玩家都開始布局換電重卡,換電産品矩陣逐漸豐富。

縱觀目前電動重卡的主流玩家,大緻分為三類:一是以解放,東風、三一、吉利為代表的主機廠,将換電服務作為車後服務市場的一部分;二是以百度為首的網際網路公司;三是傳統的客車制造業,例如宇通、金龍等品牌都開始“跨界”入局換電重卡。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2021年,國内整個重卡市場的銷量為139.5萬輛,同比下降了14.1%。未來的2-3年内,國内的重卡市場極有可能是一個存量市場,而電動重卡就是大的存量市場下的一塊增量市場。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從2021年國内新能源重卡的銷量排名來看,排在第一的是三一,其次是宇通、漢馬科技,傳統重卡的頭部品牌解放、陝汽、紅岩等品牌反而排在後面。這也就意味着,重卡産品的差異化賽道正在形成。這也為一些努力拓展新賽道的銳意創新企業,創造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2、電池标準化、換電站的建設與布局等問題成為換電重卡規模化應用的“攔路虎”

2.1 電池的标準化仍然任重道遠

從目前投入市場中的換電重卡來看,一方面由于重卡車型型号不統一,有牽引車、自卸車、環衛車等不同車型,不同車型的電池材料、大小、安裝位置、接口等都不統一;另一方面,各車型之間的電池型号品牌也不相同,比如有甯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動力、比亞迪等電池品牌,目前市場中這些品牌的電池還無法通用。

電池的标準化也是換電資源共享的基礎。是以,标準化的問題如果不解決,會阻礙後續電池共享機制的建立,也會阻礙後續換電站的建設。

2.2 換電站的建設與布局難度較大

目前,換電主要有三種形式:頂換模式、側向換電模式和整體雙側換電模式。

頂式換電是最早商用化的換電方式,其特點是技術簡單,成本較低。但由于頂換模式技術簡單,對司機的駕駛技能要求較高。

側向換電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換電方式,漢馬科技、徐工、北奔重汽等都是采用的側向換電模式。其特點是成本較高,較為智能化,對司機駕駛技能要求不高。

整體雙側換電最大的特點,是電池不占貨箱的空間,但是成本也是三種換電形式中最高的。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對比充電站來說,換電站在資源的占用上較少,但是同樣面臨着規劃建設難度大、營運困難等問題。

首先,雖然國家有出台政策去支援換電模式的發展,但是對于換電站的建設還缺乏相關的标準規範。并且,各地對于換電站的建設要求和補貼并不統一。這導緻換電站具有很強的區域性。

其次,換電站的網點布局與營運都面臨着難題。從網點布局來看,不管是自建的換電站還是公共換電站,都面臨着網點的布局選址困難的問題。因為換電站的建設不但需要國家土地審批,還需要考慮選址是否給司機的換電帶來友善,是否為日後帶來可觀的收益。

第三,換電站的盈利模式仍舊不清晰。重卡的換電費用是以【換電度數*電費單價+服務費】來進行收費的。目前,各個換電站收取的服務費還沒有統一的标準。換電站自身對自己的盈利模式也是處于摸索的狀态。不過現在換電的模式還處于試錯的階段,還有時間可以摸索。

2.3 車電分離的商業模式還不是很成熟

車電分離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動重卡的成本問題。其模式依托電池銀行将電池買走,然後通過租賃的形式将電池租給使用者,這部分程度上降低了終端客戶初期的投入成本。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不過,現在的車電分離模式并不是很成熟。一方面,電池自身的安全問題還沒有解決,比如電池着火、漏電、自重高等問題還沒有相應的解決措施。另一方面,整個車電分離的商業模式涉及的環節衆多,除上圖所示的主機廠、電池銀行、電視營運商之外,還包括電池制造業,銀行,投資方等等,需要多方參與才能将整個車電分離的模式運作起來。

3、換電重卡到底有多大的市場潛力?

3.1 換電重卡會在特定場景下存在,但并不會成為市場主流

換電重卡有四大應用場景。其一是單程裡程100公裡左右的專線運輸,途中無需更換電池;其二是單程裡程150公裡左右的支線短駁,途中也無需更換電池;其三是封閉港口,需要24小時不間斷作業,這種情況下,換電站一般建立在港口區域;其四是裡程350公裡左右的幹線運輸,途中需要更換電池。目前,換電重卡的應用場景主要聚集的前三種。

在鋼鐵廠短駁、煤礦、港口等特殊需求的場景中,換電重卡大有所為,一方面,換電重卡符合國家的環保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電價比油價要便宜,是以營運成本相對來說要低一些。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但是,換電重卡未來并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首先,換電重卡由于電池自重較高的原因,載重對比傳統燃油重卡來說要少1-2噸。這對于營運效率要求較高的幹線運輸的場景來說,換電重卡的成本效益并不高。

其次,除了受制于電池标準化之外,電池本身的散熱、通風等安全問題需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大大地阻礙了換電重卡的應用場景的拓展。

3.2 未來新能源重卡的優先級:氫能重卡>換電重卡

從新能源重卡本身的角度出發,首先,換電重卡現有的電池技術提供的續航裡程,與中重卡天然的中長途貨運的性質相悖;而燃料電池天然具有高能量密度,是以在相同的裡程下,氫燃料電池重卡的續航要遠高于換電重卡。

其次,在低溫的環境下,換電重卡的續航裡程會縮短;而氫燃料電池則不受環境限制,低溫下依舊保持正常狀态的續航裡程。

第三,換電重卡由于電池的原因自重要比氫能重卡重1-2噸左右,是以營運效率要比氫能重卡低。

“運聯研究”換電重卡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雖說換電形式解決一部分電動重卡的裡程焦慮,但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困境難以突破。而目前氫能重卡的續航裡程已經超過了電動重卡,且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從替代性的角度出發,未來新能源重卡将會逐漸替代燃油重卡。此前運聯研究院已經從營運效率、TCO 成本來等方面将氫能重卡與燃油重卡進行了一系列的對比,氫能重卡的滲透率未來會逐漸提升,最終最有可能會替代傳統的燃油重卡。(延伸閱讀:《【運聯研究】氫能重卡能否取代燃油重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