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运联研究院 石美燕,编辑 | 小L

核心导读:

1)纯电重卡遭遇购置成本高、运营效率低等推广瓶颈之后,换电重卡成为了电动重卡的“破局之道”;

2)但是电池的标准化、换电站的布局和运营,以及不成熟的车电分离模式等问题,又成为了换电重卡规模化应用的“拦路虎”;

3)未来,换电重卡在特殊场景下会存在,但并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替代燃油重卡的优先级上,氢能重卡大于换电重卡。

重卡的电动化之路一直都走得不太顺利。成本高、里程短、电池危险性高等等问题,导致电动重卡推广受阻。但是政策利好,以及油电价差的存在,又使得电动化具备非常好的经济基础。

此外,换电技术的兴起也给纯电重卡的发展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那么,换电重卡未来的应用场景到底有多广?能否成为市场的主流?

1、换电重卡成为新能源重卡的“希望之星”

1.1 新能源重卡销量逐渐攀升

从当前的重卡市场来看,传统燃油重卡销量一跌再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的重卡销量为9.5万辆,同比下降48%,接近“腰斩”;反观1月份新能源重卡销量为2301辆,同比上涨1286%,顺利实现了“开门红”。去年新能源重卡销量10448辆,其中12月份销量最高,达到了3006辆。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按照动力类型来分,新能源重卡主要分为纯电重卡、燃料电池重卡和混合动力重卡。2021年的新能源重卡销量中,占比最高的是纯电重卡(包含换电),占比为92.4%;其次是燃料电池重卡,占比为7.5%;第三是混合动力重卡,占比为0.2%。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从政策方面来看,“双碳”背景下,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战略方向,而重卡又是交通领域污染的主要源头,一些地区已经被要求必须加大新能源重卡对传统燃油重卡的替代。这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新能源重卡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1.2 换电成为纯电重卡的“破局之道”

电动重卡一般有两种“补给”方式。其一是充电模式,另外一种是换电模式。充电模式需要建设充电桩,换电模式则需要建设换电站。

目前,充电模式在购车成本、运营效率和资源占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电动重卡的市场推广效果一直不显著。

而换电模式的诞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充电模式的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导致的运营效率低以及一次性购买成本高等问题。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成本方面,换电重卡依托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动重卡的成本,终端客户只需要一次性支付不含电池的车体费用。据悉,换电重卡的购车价格大概比传统燃油车贵5万元左右。由此来看,对比上百万的纯电重卡来说,换电重卡的购买成本要低了很多。

运营效率上,换电可以降低车辆载电量,这样可以使得其自重更低。对比纯电重卡来说,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此外,纯电重卡的充电时间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这样会极大地降低车辆的运营效率,而换电的时间可以与传统燃油车媲美,3-5分钟就可以快速补能,从而实现营运车辆持续运营。

1.3 众多玩家纷纷入局换电重卡,换电产品矩阵逐渐丰富

早在2019年2月,华菱星马换电式纯电动重卡就开始在长三角示范运营;同年9月,北奔重汽&包钢集团首台换电模式自卸车交车。截止到现在,国内众多玩家都开始布局换电重卡,换电产品矩阵逐渐丰富。

纵观目前电动重卡的主流玩家,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解放,东风、三一、吉利为代表的主机厂,将换电服务作为车后服务市场的一部分;二是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三是传统的客车制造业,例如宇通、金龙等品牌都开始“跨界”入局换电重卡。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2021年,国内整个重卡市场的销量为139.5万辆,同比下降了14.1%。未来的2-3年内,国内的重卡市场极有可能是一个存量市场,而电动重卡就是大的存量市场下的一块增量市场。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从2021年国内新能源重卡的销量排名来看,排在第一的是三一,其次是宇通、汉马科技,传统重卡的头部品牌解放、陕汽、红岩等品牌反而排在后面。这也就意味着,重卡产品的差异化赛道正在形成。这也为一些努力拓展新赛道的锐意创新企业,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2、电池标准化、换电站的建设与布局等问题成为换电重卡规模化应用的“拦路虎”

2.1 电池的标准化仍然任重道远

从目前投入市场中的换电重卡来看,一方面由于重卡车型型号不统一,有牵引车、自卸车、环卫车等不同车型,不同车型的电池材料、大小、安装位置、接口等都不统一;另一方面,各车型之间的电池型号品牌也不相同,比如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动力、比亚迪等电池品牌,目前市场中这些品牌的电池还无法通用。

电池的标准化也是换电资源共享的基础。所以,标准化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会阻碍后续电池共享机制的建立,也会阻碍后续换电站的建设。

2.2 换电站的建设与布局难度较大

目前,换电主要有三种形式:顶换模式、侧向换电模式和整体双侧换电模式。

顶式换电是最早商用化的换电方式,其特点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顶换模式技术简单,对司机的驾驶技能要求较高。

侧向换电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换电方式,汉马科技、徐工、北奔重汽等都是采用的侧向换电模式。其特点是成本较高,较为智能化,对司机驾驶技能要求不高。

整体双侧换电最大的特点,是电池不占货箱的空间,但是成本也是三种换电形式中最高的。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对比充电站来说,换电站在资源的占用上较少,但是同样面临着规划建设难度大、运营困难等问题。

首先,虽然国家有出台政策去支持换电模式的发展,但是对于换电站的建设还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并且,各地对于换电站的建设要求和补贴并不统一。这导致换电站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其次,换电站的网点布局与运营都面临着难题。从网点布局来看,不管是自建的换电站还是公共换电站,都面临着网点的布局选址困难的问题。因为换电站的建设不但需要国家土地审批,还需要考虑选址是否给司机的换电带来方便,是否为日后带来可观的收益。

第三,换电站的盈利模式仍旧不清晰。重卡的换电费用是以【换电度数*电费单价+服务费】来进行收费的。目前,各个换电站收取的服务费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换电站自身对自己的盈利模式也是处于摸索的状态。不过现在换电的模式还处于试错的阶段,还有时间可以摸索。

2.3 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成熟

车电分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动重卡的成本问题。其模式依托电池银行将电池买走,然后通过租赁的形式将电池租给用户,这部分程度上降低了终端客户初期的投入成本。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不过,现在的车电分离模式并不是很成熟。一方面,电池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电池着火、漏电、自重高等问题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整个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涉及的环节众多,除上图所示的主机厂、电池银行、电视运营商之外,还包括电池制造业,银行,投资方等等,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将整个车电分离的模式运行起来。

3、换电重卡到底有多大的市场潜力?

3.1 换电重卡会在特定场景下存在,但并不会成为市场主流

换电重卡有四大应用场景。其一是单程里程100公里左右的专线运输,途中无需更换电池;其二是单程里程150公里左右的支线短驳,途中也无需更换电池;其三是封闭港口,需要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这种情况下,换电站一般建立在港口区域;其四是里程350公里左右的干线运输,途中需要更换电池。目前,换电重卡的应用场景主要聚集的前三种。

在钢铁厂短驳、煤矿、港口等特殊需求的场景中,换电重卡大有所为,一方面,换电重卡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电价比油价要便宜,所以运营成本相对来说要低一些。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但是,换电重卡未来并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首先,换电重卡由于电池自重较高的原因,载重对比传统燃油重卡来说要少1-2吨。这对于运营效率要求较高的干线运输的场景来说,换电重卡的性价比并不高。

其次,除了受制于电池标准化之外,电池本身的散热、通风等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大大地阻碍了换电重卡的应用场景的拓展。

3.2 未来新能源重卡的优先级:氢能重卡>换电重卡

从新能源重卡本身的角度出发,首先,换电重卡现有的电池技术提供的续航里程,与中重卡天然的中长途货运的性质相悖;而燃料电池天然具有高能量密度,因此在相同的里程下,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续航要远高于换电重卡。

其次,在低温的环境下,换电重卡的续航里程会缩短;而氢燃料电池则不受环境限制,低温下依旧保持正常状态的续航里程。

第三,换电重卡由于电池的原因自重要比氢能重卡重1-2吨左右,所以运营效率要比氢能重卡低。

“运联研究”换电重卡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虽说换电形式解决一部分电动重卡的里程焦虑,但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困境难以突破。而目前氢能重卡的续航里程已经超过了电动重卡,且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替代性的角度出发,未来新能源重卡将会逐步替代燃油重卡。此前运联研究院已经从运营效率、TCO 成本来等方面将氢能重卡与燃油重卡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氢能重卡的渗透率未来会逐渐提升,最终最有可能会替代传统的燃油重卡。(延伸阅读:《【运联研究】氢能重卡能否取代燃油重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