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了?

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就是群居動物。

然而,在資訊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類卻開始越來越孤獨。

以前愛一個人不辭山高海闊也要去見一面,現在一個電話、一張機票,千裡之遙仿佛近在咫尺,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好像變得越來越遙遠。

更遑論,微信、QQ各種聊天軟體層出不窮,人們的耐心,仿佛就更少了。

可即便人們的社交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内心的需求卻沒有變。

過去,人們将心事寫在信箋裡,現在,人們将它放在了朋友圈。

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更新朋友圈的動态,其實大都是以下幾種原因: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了?

01、“朋友圈”裡無“朋友”

黑名單裡都是故人,但朋友圈裡未必都是朋友。

多少黑名單的人,曾互道晚安。

這是前幾年流行過的一句話,确實,能進入黑名單裡的人,大多都是曾有過故事的人,但你朋友圈裡的人,卻未必人人都是你的朋友。

在微信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今天,不少人的朋友圈裡除了家人好友外,大多是同僚以及工作夥伴。

總之,我們因為種種的原因躺在了彼此的通訊錄裡,但卻沒有能互換心事的關系。

于是,有些朋友圈,不發憋屈,可發了又矯情,時間長了,又實在懶得到處解釋,于是便隻能壓抑自己,不再更新朋友圈。

這種心情可以了解,年少時我們總以為成人的世界很自由,不用寫作業,不用上學,不用吃不喜歡的食物,不用看大人的顔色;

可真的走入社會,才發現自己對社會的誤解有多大,成人的世界裡,除了壓得你喘不過來氣的責任,還有種種的桎梏限制着你,捆綁着你。

自由,永遠隻能想想而已,别說任性了,就連發個朋友圈,最終還會因為顧及這個顧及那個,最終壓在了心底。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更新朋友圈?因為他們朋友圈裡交心的人越來越少,害怕解釋和麻煩,便隻能保持沉默。

02、心智開始成熟

記得微網誌曾有這樣一個功能,檢視那年今日你發了什麼微網誌,不少人檢視自己之前的動态,第一感覺是——尴尬。

相信每個人年少輕狂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一段歲月,憤世嫉俗,看不過權威,總覺得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都是俗物。

什麼事情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什麼熱點都要抒發自己的意見,當時以為自己一腔熱血,可等到兩三年後才看,除了稚氣便是尴尬。

還有人完全不能了解,為什麼年輕時的自己會是這麼個傻樣,可是後悔已經晚了,怨隻怨自己當時年少。

有很多人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不是不想分享,而是心智變得成熟,學會了低調和思考。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了?

03、害怕失望

對有些人來說,朋友圈就是心情的樹洞,發出來是希望心裡的那個人能注意到。

可遺憾的是,我們遇到的人并非都能了解我們,也并非都願意關注我們。

一次忽視,可以解釋,但次次忽視,隻能說明一件事,可能别人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在乎你。

是以慢慢地,我們也開始試着将心事藏起來,其實哪有人真的喜歡孤獨,不過是受夠了失望。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發朋友圈了,無非是說出去的話總是得不到回應,是以也就不說了。

04、認真生活

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頻繁更新朋友圈的日子裡,都在好好生活。

幸福的人不流淚,被愛的人不晚睡,不發朋友圈的人,未必就是生活中沒有驚喜的人,也有可能是喜歡默默生活的人。

花有千種,人有百樣,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歡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現給别人看,有的人外放,有的人内秀,有的人張揚,有的人低調……

性格不同,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有的人就是不喜歡發朋友圈,其實沒有什麼特别的原因,就是不喜歡讓别人關注自己罷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了?

對有些人來說,朋友圈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鏡子,可對有些人來說,朋友圈就是個擺設,生活的真相如何,永遠都不會放在那裡。

人民日報說:“能拍就拍,能照就照,想炫的一定要去炫,十年後,再好的相機和技術,也拍不出如此般模樣,大膽地記錄生活,你現在的每天,都是被值得收藏的”。

其實,發不發朋友圈都隻是很私人的一件事。

經常發的人不一定就是愛顯擺,不經常發的人也不一定就很古闆,隻要每一天都認真積極地生活,那就是對生命最好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