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Voilà創始人尚可:把中國電商經驗帶到美國

對話Voilà創始人尚可:把中國電商經驗帶到美國

\ 本文共4867字,預計閱讀5分鐘 /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剛結束那年,尚可高中之後就去了美國上大學,之後便留在了美國工作。兩三年回國一次,他每次都感受到國内網際網路發展的沖擊,尤其是整個電商生态的變革。

"在美國待時間長了,真的有種溫水煮青蛙的感覺。我如果不回國,可能到現在都會覺得美國特别好。"

在國内親自用過淘寶、京東、小紅書等電商平台,體驗過一鍵支付的便捷之後,固有的觀念開始轉變。"再回到美國,簡直覺得美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了,所有的生活都不便利。"尚可說。

在美國,所有的品牌、網紅部落客(Influencer)都習慣建立自己的網站或個人首頁,這就導緻美國電商市場越來越分散、割裂。即使是亞馬遜,也隻占到三四成的市場佔有率。"當你看到一個喜歡的東西,想要在網上找到它,經常搜不到,這是很不好的體驗。"

于是,當時還在谷歌做圖檔識别與搜尋算法的尚可,便埋下了一顆"想要改善美國線上消費體驗"的種子。

2019年,時機成熟,這顆種子開始萌發,破土而出,Voilà誕生。

Voilà可以說是美國第一批開始做電商聚合的平台。尚可利用自己算法技術上的優勢,通過服務美國數以萬計的網紅部落客群體,幫她們免費建立個人店鋪,将品牌、内容和粉絲消費者連接配接在一起。

為了學習中國先進的社交電商經驗,尚可專程回國取經,搭建了負責産品研發的中國團隊。

通過自動檢測部落客釋出的内容并生成購物連結,Voilà提供了一個 AI 驅動的、定制化、可購物界面。目前,Voilà上已經聚合了約1.5萬名内容創作者,年銷售額數千萬美元。

在内容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在全球日益升溫的今天,Voilà似乎未來大有可為。近日,Voilà宣布完成了數千萬融資,由創新工場領投,複星銳正資本跟投,淩波資本擔任财務顧問。

3月8日,創始人尚可接受了志象網專訪。盡管已是深夜,尚可仍然充滿活力、條理清晰地回答了我的各種問題。

"想要改善美國線上購物的體驗"

你為什麼想在美國做Voilà?

尚可:最早的想法是大學畢業之後,我在谷歌工作的時候有的。那時有點閑,因為美國這種大公司沒有國内那麼卷。

也是因為幾次回國,體驗到了國内移動網際網路以及電商消費的先進和便捷,美國反而顯得有些落後。當時就想要解決美國線上購物的一些不好的體驗。

我離開中國的時候,才08年北京奧運會剛結束,那個時候的中國遠沒有今天這樣發達。到現在在美國也待了十幾年了,這中間雖然回國次數不多,但是每次回國感觸都比較大。

一個是各個方面的發展變化都比較大。另外一方面,中國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真的就是在2010年之後特别快速地發展起來,尤其是15年前後。

其實我剛去美國的時候,覺得美國的電商發展得還挺好的。不僅有亞馬遜,各個電商網站的支付、物流服務都比中國好很多。但之後每兩三年回國一次,就覺得這個國家的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包括電商生态,至少是美國5到10年的一個發展跨度,是以觸動比較大。

以至于我在谷歌的時候,就想為什麼在中國我能體驗到線上消費的一些變革,在美國反而覺得,"這東西都沒有,怎麼要跳轉這麼多步才能買個東西,或者說我想買個東西,線上上就死活找不到。"這些困擾讓我想有所改變。

具體來說,Voilà最開始是解決什麼問題?

尚可:最早是解決商品搜尋的問題。因為我在谷歌也是做算法,正好是做圖檔識别和搜尋這一塊的,是以當時的想法就是,寫出一個特别簡單的應用,随便拍一張照片,就能在網際網路上找到這個東西在哪可以買,這是早期商業化的雛形。

但最大的瓶頸不是相似推薦和搜尋的算法,而是資料庫的打通。

在美國,電商最大的問題在于碎片化。衆多的的電商網站、品牌官網,以及今天數以百萬計的獨立站,真的是一個越來越分散的狀态。

中國古話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目前美國電商市場的趨勢是越來越分,完全沒有合的迹象。是以就導緻,我作為一個使用者想找一個東西,這個網站有,那個網站沒有。即使是亞馬遜,市場佔有率也隻占三四成。不像在中國,淘寶上幾乎可以搜到所有我想要的東西。

你們怎麼把這些分散的"資料庫"打通?

尚可:通過網紅部落客去獲客,然後再反向把品牌、商品内容,以及最終消費者這一條線給串起來。

美國有這麼多的品牌,有這麼多的網紅部落客,部落客又有這麼多粉絲,但她們之間的連接配接關系非常弱,是以我們想做一個平台,通過服務部落客,然後把這三方串聯起來。

這些部落客絕大多數沒有辦法實作商業化。也可能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太好,大部分人随便找一個全職工作,月薪可能都是5千美元左右,完全可以養家糊口,甚至是一個标準的中産階級,是以很多人不是100%投入在做。

但另一方面,這些部落客絕大多數也沒有好的商業化變現手段。

美國網紅最主要的變現手段是接以曝光為主的廣告。但是這種方式馬太效應非常強,隻有頭部的部落客有機會拿到品牌的廣告,剩下的幾百萬部落客,她們很少可以拿到廣告。

但其實歐美部落客的粉絲忠誠度是很高的,你推什麼或者你說的什麼話,這些粉絲很看重。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覺得歐美網紅的流量價值以及産生的内容價值,甚至比中國的網紅還要高。

但當時,沒有人想着利用這些價值去賺錢。就很大的一塊肉放在那,沒有人吃。

"美國人重網頁,輕App"

你們是什麼時候着手做的?

尚可:這個項目2019年才真正開始搭團隊去做。之前确實有這麼一個想法,也隻是寫一些簡單的算法和應用,沒有真正往商業化的方向去做,畢竟創業需要的資金儲備和勇氣還是挺高的。

當然這個商業模式在美國是比較新的。是以我19年下半年回到中國,當時想法就是來取經的。然後也遇到了中國加速SOSV,它是我們最早的一個天使投資人。

然後很不幸,疫情開始了,我被卡在國内兩年。但也可以說很幸運,因為在國内,我就把中國團隊搭起來了。

是以,現在中國這邊是産研中心,美國是市場本土化的使用者營運和商業化團隊。

也是因為疫情,因為有了中國出海熱潮,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做的這件事情,它的價值遠比我們19年預想的大。起初我們的目标就是在美國做一件服務美國人、美國品牌的事兒。回國以後,也加上疫情的影響,發現中國有特别多的工廠、品牌、供應鍊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能夠起到連接配接中美的作用。

19年那個時間點,網際網路流量開始走貴,這也是你覺得創業時機成熟的一個因素嗎?

是的,我覺得晚一點可能就錯過了,早一點就時機沒有成熟,可能品牌方會覺得我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ROI是非常高的,我費勁找部落客幹嘛。很多新興品牌都是吃到了當年的流量紅利。

你們給部落客提供哪些服務?

尚可:我們給部落客提供的第一個服務是幫她們快速生成個人首頁,這個頁面可以承接所有的品牌合作、社交管道和商品連結。這個在美國特别火,因為大家對網頁的需求依然很重,你不做App都可以,但不能沒有網站,這是中美的一個差別。

另外是幫部落客快速生成個人店鋪,這也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幾乎90%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在這。

如果你個人首頁隻是放了一堆連結,轉化率并不高。粉絲從你的社交賬号跳轉進你的個人首頁,肯定是想知道你分享的産品是什麼,我在哪能買到。是以我們把這些部落客的個人首頁建成了個人店鋪。

這些個人店鋪的商品是你們的合作品牌嗎?

尚可:從19年創立到今天,我們已經跟歐美90%以上的大牌、潮牌、還有一些平價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都是基于銷售傭金,還有部分品牌會給它們做營銷推廣。是以我們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實時更新的商品庫。

部落客跟商家最大的差別在于,商家有貨沒有流量,而部落客是有流量,但沒有貨。是以我們就基于部落客釋出的内容,通過自動識别算法,把這些内容裡曝光的商品跟合作商家比對上,快速生成一個商品庫。

對話Voilà創始人尚可:把中國電商經驗帶到美國

比如說,你做一個化妝的視訊,裡面出現了眉筆、粉底刷或眼影等,這些可能不是部落客自己的合作品牌,但是我們跟這些品牌有合作,就會把這些商品自貼在你的文章下面。粉絲如果對這個商品感興趣,可以直接購買,傭金歸部落客。

對于部落客來說,她沒有額外的成本,也不需要去跟品牌談合作,是以這個是我們給部落客提供的最大服務。

還有AI推薦分發算法,能幫部落客提高轉化率。比如說有些圖檔裡出現的商品可能就一兩個,但我們可以通過算法識别出場景,然後基于這些場景推薦商品。

同時,我們會基于粉絲喜好和過往行為做千人千面的相似款推薦。因為有些部落客用的都是一些大牌産品,但是她的粉絲不一定買得起,那麼我們會給粉絲推薦一些類似的,高成本效益的同款産品。

通過這些服務,我們也可以接入更多的品牌和商品,就相當于是一個投放平台。

Voilà是App移動端和網頁端都做嗎?

尚可:我們兩個都嘗試了,但現在主要推網頁端。

App是我們早期的一個嘗試,當時覺得移動端是趨勢,也是體驗最好的。但後來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在早期平衡兩件事,一個是服務部落客,幫助部落客最大限度地商業變現;另一個是服務使用者,讓消費者能夠最大程度地找到想買的商品,甚至買到成本效益最高的商品。這兩者很難同時做到。

當時同時推出了服務部落客的網頁端和面向消費者的App,對比了一下資料,最後我們決定先All in在網頁端。早期階段抓住部落客人群是最關鍵的,他們是真正掌握流量的人。

"我們還不是小紅書"

有人把Voilà比作美國版小紅書,你覺得準确嗎?

尚可:從産品形态上來說,現階段還不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部落客的聚合。我們可以說是為部落客或内容創作者提供電商變現服務的工具平台,與使用者的互動更多是通過部落客實作。

當部落客的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可能會往聚合的方向發展。

怎麼找到這些部落客?

尚可:大部分的部落客就是口口相傳,因為這個圈子其實比較小,互相關注。當有一個部落客在用我們的産品,另外一個部落客看到會好奇說,"你吃的什麼肉,我也想嘗嘗。"

另外,我們也會主動聯系一些優質部落客,建議她們嘗試我們的産品。

你們是不是美國最早一批做電商聚合的,還有其她人做嗎?

尚可:有,做聚合這件事情肯定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因為一旦能做成,你的商業價值,包括給使用者提供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

但問題在于,做聚合這件事情難度非常大。美國的電商市場極其割裂,競争流量非常困難,這也是後來我們放棄那個App的原因。

我們也是做測試,想看看直接做成聚合是否可行,結果發現流量擷取非常困難。是以我們就曲線救國,先做去中心化,看能不能慢慢走回到中心化的路上。

難點在哪裡呢?

尚可:難點在于獲客,如果直接标榜自己是一個中心化平台,你需要所有的使用者也好,部落客也好,都跳到你這兒,這個獲客成本太高了。如果通過服務部落客來觸達使用者,就容易多了。

你們在中國的團隊由誰負責?

尚可:我們國内團隊的兩位合夥人,一個是位元組出來的,一個是阿裡出來的。阿裡的之前是做淘寶搜尋推薦那一塊的,"猜你喜歡"闆塊就是他做的。位元組那個是頭條的前100号員工,做頭條新聞的推薦。是以一個是技術CTO,一個是負責産品這一塊。

團隊搭建真不容易,我現在覺得搭團隊比融資還難。融資雖然是管别人要錢,但我拿到錢了想把這錢花出去,招募到合适的人真的很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然後又願意加入早期創業公司,又是一個海外的市場,真的挺難的,是以在這一塊白了不少頭。

對話Voilà創始人尚可:把中國電商經驗帶到美國

下一步要進入中國市場嗎?

尚可:現在我們的使用者其實都是歐美使用者,我們更多是希望搭建這樣一個平台,幫助更多中國出海品牌走出去,做中國品牌出海的另一個出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