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曼殊桃花美詩三首:桃花紅欲上吟鞭,碧桃花下月如煙

蘇曼殊三首桃花詩賞讀,一首明麗,一首大氣,一首凄美動人

蘇曼殊的一生極其短暫,隻活了僅僅三十五歲。但是他留下了一百多首詩,幾乎首首都是精品。近代詩人最不能錯過的就是蘇曼殊。不單是身世離奇,更在于他的詩作明麗清新,時空靈,時壯美,又時有凄婉悱恻,一種詩美,不僅超出了同時代的許多詩人,更是沒有宋朝以後詩詞的繁複俗氣,有時候不禁讓人想,這是哪裡的仙才,委屈落在了末世。

蘇曼殊桃花美詩三首:桃花紅欲上吟鞭,碧桃花下月如煙

蘇曼殊出生扶桑,其父是中國人,其母是扶桑某一不知名的民女,曾經為蘇曼殊父親外室的侍女,或者妹妹。其父在扶桑經營生意,有了蘇曼殊,但是這是私生子,且生母在他出生不久就離開了,蘇曼殊或者一生都沒有真正見過自己的親生母親。

而随着父親回國,蘇曼殊寄養在扶桑,直到六歲回國。雖然蘇曼殊的父親并沒有刻意遺棄他,但是父親常年在外,妻妾子女衆多,這個本來就沒有親生母親照顧的混血兒,面臨着各種适應和歧視,十三歲發了一場傷寒,被家人關在柴草房裡隔離,靠着自身的免疫力幸存下來,但也造成了精神上一生無盡的陰影,他被遺棄。

十五歲時,去扶桑讀書,是否此時得知了他親生母親也是不要他呢?是以從扶桑回來,還隻有16歲的他就第一次去廣州出家了。

從此蘇曼殊走上一條不靠家庭,謀生颠沛的人生道路。他時而讀書,當助教,經濟條件好的時候,得到家人或者朋友資助,就四處遊曆,遠涉扶桑,錫蘭,爪哇,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就住宿僧廟。其中他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愛國運動群組織,但是整體而言,他的人生軌迹是孤獨淩亂,生活是颠沛的。這也是他年僅35歲就因為腸胃疾病而謝世的重要原因。

那麼奇異在蘇曼殊雖然大半生時間都很颠沛寒苦,但是很多詩作,都有超脫自我境遇的明麗。如同二月花一樣清新,如同春雲一樣明淨大氣。這也許是他生命内心的底色和聲音。

”孤村隐隐起微煙,處處秧歌競插田。

羸馬未須愁遠道,桃花紅欲上吟鞭。“清末民國初 · 蘇曼殊《澱江道中口占 》

這是一首仲春時節的踏青郊外詩。

走在江南或者類似江南的道路上,仲春正是驚蟄時節,春耕好季節。

遠遠的村落在平原上頭,那缭繞村落的薄煙,是炊煙還是晨霧呢?

到處是下到田野的人們,唱着歌,下田插秧。

而多病的我,此時也覺得輕松愉快,太陽明麗,前路雖然漫漫,道路曲折漫長,但是此時也生出春之明麗來,你看,那沿路的桃花,紅得明豔,仿佛是跳躍到我的詩興前面上,就等着脫口而出的流利輕快的好詩啊。

無論是在此時的江南還是扶桑,都不再會使用馬做交通工具。

但是這種如同春風走馬的明麗和詩情,卻讓人有着春天的會心。你看到一朵一枝迎人的桃花,從你身邊劃過,有多少詩情都會蕩漾在風中啊。

蘇曼殊桃花美詩三首:桃花紅欲上吟鞭,碧桃花下月如煙

而且這首詩寫得非常有田園氣息。從小生活在扶桑和廣東老家的蘇曼殊,對于田園美景是熟悉熱愛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之是以流傳千古,是因為從哪裡的農村,都能找到類似的場景,所不同的是,生活在農村的人未必都有桃花源記裡那種安逸。

但是春天有一種盛美,就是桃花與田園之物像美,總會松弛你的神經,有那麼一瞬,你能感受一種桃花源記似的永恒。

而”桃花紅欲上吟鞭“,妙筆翻花,是通感的美句,有着強烈的明快的春的氣質。

此時蘇曼殊26歲,有一定的财力維持着上海到扶桑之間的往返,正是他有着多種身份,作家,僧人,翻譯師,和當時同盟會成員保持密切的關系,對于遙遠的未來,與國與自己,都還有年輕的熱情吧。

這首詩有明麗美,讓人想起宋朝豪放派黃庭堅,蘇轼,楊萬裡,那種盛世的氣質。或者這是蘇曼殊天才的詩的捕捉和内心的願望。

蘇曼殊桃花美詩三首:桃花紅欲上吟鞭,碧桃花下月如煙

”萬樹垂楊任好風,斑骓西向水田東。

莫道碧桃花獨豔,澱山湖外夕陽紅。“ 清末民國初 · 蘇曼殊《吳門依易生韻十一首 其七》

30歲的蘇曼殊春天上海,此時幾個朋友開創文化事業,準備編纂《英漢詞典》和《漢英詞典》。可以說志同道合。而蘇曼殊簡直是語言的天才,漢語,古文,扶桑,英文,梵文,都很精通。這無疑振奮了蘇曼殊的男兒心。

他們一起遊覽上海郊區的澱山湖。

那萬樹垂楊,好風搖曳,快馬長鞭,踏過湖中的道路。

這裡盛開着美麗的碧桃花,不要認為這花朵在山河間寂寞啊,你看,有那無限夕陽的紅,和它對照,它迎來了最美的晚霞自己。

男人三十而立。蘇曼殊是僧人嗎?但僧人也是男人。更何況蘇曼殊當和尚,并非是笃信,是因為,世路逼他如此。

父親不算多的産業自有兄弟們瓜分繼承,他私生子的身份無從從這樣勢力的家族獲得生存必須的東西。晚清末世,對于無田無産的人是可悲的,僧人的身份使得他最落魄時,可以有廟宇存身,也是精神上的一種依靠。但是如果人世間有着能夠發揮才幹的事業,豈不快意?

我相信蘇曼殊看到澱山湖的桃花,也生出了喜悅。

人的幸福,在于在人世間看得到未來和希望。

他知道自己身體不好,他知道自己潦倒寂寞,但是每樹花都有春天啊,春天來得遲,但是還是眷戀那夕陽餘晖。

蘇曼殊桃花美詩三首:桃花紅欲上吟鞭,碧桃花下月如煙

”芳草天涯人似夢,碧桃花下月如煙。

可憐羅帶秋光薄,珍重蕭郎解玉钿。“清末民國初 · 蘇曼殊《芳草 》

實際從30歲起,蘇曼殊已經感覺自己身體每況愈下了。十二月腸胃疾病發作。

這首寫在31歲農曆二月的詩,是對一場少年戀情的回顧。有理由相信這是他在回憶自己16歲時,發生的故事。那一年他去扶桑,回來出家,又去扶桑。

那是他一生最為青春痛苦的時期。

是二月的芳草碧桃勾起了他的回憶,還是在十五年後,他感覺自己終于可以正視這段過去良久的故事和愛情?

在那一年,他即将離别,他和她相約在碧桃開花的地方相見。

那夜晚的月光很美,照在了他和她的臉上和身上。

他說,他要去扶桑找母親。她從衣服裡解下最為珍貴值錢的首飾。她塞在他手裡,說等他回來。

他那個時候是怎樣一種心情,錢對于他是重要的,情感對于他也是重要的,可是受氣發狂的他自己都找不到出路,他無法顧及她,也無法承諾她。

他隻是無聲收下她的東西,頭也不回地走了。但是無論他多麼想忘記,他都知道,自己辜負了她。

他永遠記得她在月光下的樣子,這個人世間唯一真心對待過他的女子,他娶不起人,還不起情。她或者死了,或者還在,都是他永遠的痛。

蘇曼殊桃花美詩三首:桃花紅欲上吟鞭,碧桃花下月如煙

這首詩是蘇曼殊最好的情詩,有最美的桃花,最凄美的故事,最深邃的心情。

35歲,蘇曼殊腸胃病發作,病中不治。彌留之時,要朋友帶一塊碧玉來。他吻着玉佩而逝。

這塊曾經擁有的玉佩,他或者因為生活早已經變賣,但是關于這個玉佩上寄托的人和感情,卻萦繞了他一生。

他是僧人嗎?我不信。

在亂世,僧人隻是他的身份。那美好的桃花田園夢,那碧桃花下的愛情,那事業,隻能寄以來生。

然而蘇曼殊給我的感覺,他一生都在向上,你看看他的桃花詩,有明麗,有大氣,有的凄美而深情,都是人間意。

蘇曼殊桃花美詩三首:桃花紅欲上吟鞭,碧桃花下月如煙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