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是歐洲經濟的命脈。它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為房屋供暖,為工廠提供動力,并有望實作能源轉型。但歐盟幾乎沒有自己的天然氣。相反,它依賴于一小部分供應商,其中俄羅斯占據了最大的份額。現在,烏克蘭的沖突加劇了人們對俄羅斯可能切斷歐洲供應的擔憂。俄羅斯提供了歐洲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氣,幾乎整個大陸都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到目前為止,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都排除了能源資源,那麼歐洲是如何變得如此依賴一個國家的?
要了解這種依賴關系,我們必須回到1950年代。那時,大部分燒煤都是現成的。但它有一個主要缺點。它的污染比較嚴重。而天然氣變得更便宜、更清潔、更容易運輸,很快成為西歐戰後經濟複蘇的關鍵。你需要記住,天然氣是最舒适、最可靠、最明智的取暖能源,歐洲大陸本身沒有大量的天然氣,是以它不得不向外尋找。如果我們看一下主要管道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歐洲從兩個主要地區獲得天然氣。

我們看到來自西伯利亞的管道,那時資金緊張的蘇聯通過這些管道向歐洲國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天然氣。再往西是北海的氣田,據此在七十年代發現并導緻供需急劇增加。自1990年代以來,它的使用量激增,現在占歐盟消耗的所有能源的四分之一。但是,雖然那時大部分天然氣來自英國、荷蘭和挪威,但儲量減少意味着歐洲越來越依賴進口,尤其是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現在歐洲能源嚴重依賴進口,歐盟90%的天然氣是進口的。
俄羅斯通過銷售化石燃料獲得了大部分國家的收入,2021年,這占政府預算的36%。但歐洲也已經開始依賴廉價的天然氣,而且這種依賴在歐洲大陸東部更大。一些國家幾乎100%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俄羅斯石油公司要麼是國有的,要麼是由與俄羅斯政府關系密切的寡頭所有。這種能源夥伴關系在歐洲産生了重大影響。俄羅斯友好的政客們獲得了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進階職位,如法國前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和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他們準許了俄羅斯的管道,現在準備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工作。但這并不是俄羅斯天然氣被用來施加壓力的唯一方式,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但在我們研究它之前,讓我們先談談支配這種關系的兩件事。
首先是過境費,天然氣公司在跨越不同國家時必須支付這些費用。第二個是規定俄羅斯公司需要傳遞的天然氣數量的長期合同。這些通常由有助于調整需求增長的短期合同完成,尤其是在冬季。問題在于俄羅斯可以利用天然氣對其鄰國施加壓力。雖然俄羅斯沒有違反任何合同,但價格糾紛和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關系惡化已經看到俄羅斯在冬天切斷了對烏克蘭、格魯吉亞和拉脫維亞的天然氣供應。這最初是有限的,這些畢竟還是天然氣的過境國。但是,像北溪1号這樣的額外管道的建設以及現已取消的擴建工程北溪2号已經繞過了中歐和東歐,進而使俄羅斯能夠避免過境費,這對烏克蘭和波蘭來說相當于減少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這樣,對烏克蘭來說更容易被孤立并切斷其天然氣供應。
俄羅斯也限制了對歐洲的現貨銷售,堅持其年度合同并導緻價格飙升。這導緻歐洲天然氣儲量降至幾乎曆史最低水準。雖然俄羅斯政客威脅要完全切斷封鎖。歐洲的依賴限制了它在烏克蘭沖突中的反應能力。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歐盟一直在談論多元化。自2010年以來,歐盟一直試圖提高其天然氣供應的彈性。這一直在建設額外的存儲能力和液化天然氣終端,以允許從世界各地進口,特别是從美國進口,出于安全考慮和經濟自身利益,美國正在迫使其盟友購買自己的天然氣。自2000年代采用水力壓裂法以來,美國再次成為主要的天然氣和石油生産國,并希望擴大其市場。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就一直在推動其他國家購買美國天然氣,制裁使北溪阻已減少俄羅斯天然氣的價格優勢。特朗普總統告訴歐洲上司人,美國已準備好成為歐洲大陸的替代能源來源。歐洲還通過土耳其建立新的管道,這将允許歐洲從阿塞拜疆購買天然氣,而無需通過俄羅斯過境。但在歐洲尋找新供應商甚至與現有供應商續簽合同的努力都面臨挑戰。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結果,俄羅斯在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佔有率從2010年的30%增加到2020年的40%以上。問題似乎在于沒有替代品生産商可以供應這些數量。歐洲需要像俄羅斯天然氣一樣便宜的能源來源。
雖然預計歐盟的天然氣需求将下降,但其國内産量也将下降,這意味着進口必須增加才能滿足供應缺口。雖然歐洲試圖使其供應商多樣化,但俄羅斯也一直在尋求使其消費者多樣化,特别是自2014年它與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發生争執以來。它正在建設基礎設施和遠東地區,以向亞洲尤其是向大陸出售更多的天然氣。歐盟空手而歸,再加上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在過去十年和可預見的未來都無法滿足需求。全球市場上的天然氣越來越少。最後,作為能源轉型的一部分,幾個歐洲國家正選擇大力押注天然氣來取代燃煤電廠并補充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結果隻會是對進口的依賴,特别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問題和日益增長的依賴。
俄烏沖突再次爆發以來,西方各種制裁等騷操作。天然氣價格也創下曆史新高以及天然氣随時有被關閉的危險,這對歐洲消費者、工業和安全都産生了影響。歐洲的能源依賴代價高昂,其他國家将繼續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