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位接受豬心髒移植的患者去世,該手術仍被視為醫學重大進展

當地時間3月8日下午,曾接受豬心髒移植的患者戴維·貝内特去世。

約兩個月前,57歲的戴維·貝内特在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接受了這項特殊的移植手術,将經過基因改造的豬心髒移植入體内,該手術為全球首例。

貝内特接受手術後,在最關鍵的48小時内并未發生任何異常。當時研究人員表示,希望類似手術未來可以為50多萬等待腎髒或其他器官移植的美國病人帶來希望。但貝内特最終還是未能逃離病魔之手。

首位接受豬心髒移植的患者去世,該手術仍被視為醫學重大進展

2022年1月,美國馬裡蘭州,美國男子貝内特接受手術,成為全球首位接受豬心髒移植的患者。圖/IC photo

盡管如此,《紐約時報》仍然評價道,這一心髒移植手術仍然是醫學上的一個重大進展。

貝内特兒子:期望父親的手術是希望的起點,而非終點

執行該手術的外科醫生巴特利·格裡菲斯(Bartley Griffith)表示,醫院從業人員都因貝内特的離去十分難過。“他(貝内特)是一個勇敢、值得尊敬的病人,他一直戰鬥到了最後。”

目前研究人員仍不清楚豬器官是否在患者體内引發了免疫排斥反應。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發言人表示,“貝内特去世時,(我們)未能确診明顯的死因。”醫生尚未對貝内特進行徹底檢查,他們計劃将在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上發表研究結果。

《紐約時報》評價道,貝内特的豬心髒移植手術仍被視為醫學上一個重大進展,因為豬心髒并沒有立即被排斥,而且在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内一直持續運作。

術後初期,豬的心髒功能正常,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也定期釋出貝内特的個人狀況,他似乎正緩慢恢複。上個月,醫學中心還釋出了其與從業人員一起在病床上觀看“超級碗”賽事的視訊。但就在幾天前,醫院表示其情況正逐漸惡化。

貝内特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發表宣言,在感謝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及其從業人員的同時,也期望父親的移植手術将是希望的起點,而非終點。“我們希望從他的手術中擷取的經驗可以造福于未來的患者。”

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異種移植器官項目的科學主任穆罕默德·莫希丁(Muhammad Mohiuddin)則稱,他們從貝内特身上擷取了寶貴的經驗,了解到經過基因改造的豬心髒确實可以在人體内正常運作,且免疫系統也被充分抑制。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全球許多病人因為不同疾病情況需要等待器官移植,但捐獻的人體器官還無法滿足這類需求。在“移植器官荒”下,異種器官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為成千上萬病人提供了希望。

異種器官移植手術的實踐:狒狒心髒、豬腎髒和豬心髒

“要麼選擇死亡,要麼做移植手術。”貝内特在手術前一天說道。

今年1月初,專家對貝内特會診後,認為其病情不适合接受傳統心髒移植手術,但又萬分緊急,心髒移植是挽救其生命的最後希望,最終專家團隊獲得美國監管機構緊急授權以及病患同意後,開展了這項手術。

首位接受豬心髒移植的患者去世,該手術仍被視為醫學重大進展

2022年1月,美國馬裡蘭州,貝内特正在接受手術。圖/IC photo

該手術中使用的豬經過了10個基因改造。研究人員“敲除”了3個會引起人類排異反應的基因和1個特定的基因,以預防植入人體的豬心髒組織過度生長。同時,研究人員在豬的基因組中嵌入了6個人類基因,以使其器官更易被人體免疫系統接受。

貝内特并非第一個接受異種器官移植的病人。去年9月,美國一家醫院将一個豬腎移植給一名腦死亡患者,沒有立即引起排異反應。

該患者已經腦死亡,出現腎功能不全迹象,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後,醫生把一個豬腎連接配接到患者的一對大血管上,豬腎留在患者體外,以觀察手術效果。

主刀醫生羅伯特·蒙哥馬利說,由于移植的豬腎經過基因改造,手術後沒有立即引起排異反應。與患者血管相連後,豬腎正常發揮過濾廢物、産生尿液的作用,排尿水準與移植人類腎髒相當。患者手術前肌酐水準異常,在移植後恢複正常。肌酐水準是衡量腎功能是否健全的名額之一。

蒙哥馬利說,豬細胞中一種名為alpha-gal的糖分子會引起人體排異反應,而這次手術的“腎源”是一頭經基因改造、去除這種糖分子的豬,是以患者沒有出現排異反應。

移植手術後3天,患者生命支援裝置按預定日期去除。今年1月,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釋出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概述該手術如何成功進行豬腎髒移植。他們預計将在今年年底啟動針對人類患者的小型臨床試驗。

此外,據美聯社報道,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有一名病危嬰兒接受狒狒心髒移植手術,在手術後21天去世。

【連結】

為什麼是豬?豬器官移植還有什麼難點?

據新華社報道,豬被視為異種器官移植供體的最佳動物之一,因為其器官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和大小與人體器官相近。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道,在人類醫學上,豬長期以來被廣泛使用,包括豬的皮膚和心髒瓣膜的植入,但整個器官的移植比使用高度加工過的豬身體的組織複雜得多。

新華社指出,目前異種器官移植仍同時面臨着異種病毒傳播、免疫相容性等技術難點。豬的基因組攜帶内源性逆轉錄病毒,移植到人體後可能有“毒性”,以及豬器官可能在患者體内引發免疫排斥反應。

面臨“移植器官荒”的困境,多國都在嘗試用豬開展異種移植研究,近年來也取得一些突破。

中美等國研究人員2017年報告說,他們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豬基因組中所有内源性逆轉錄病毒,這些豬的器官如果移植給人類,不會出現相關病毒感染風險。

針對免疫相容性的研究也不斷取得進展。巴西聖保羅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教授馬亞娜·紮茨2019年報告說,科學家已确認豬體内3個能引起人體排異反應的基因,用CRISPE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關閉這些基因,有可能消除人體免疫系統對豬器官的排異。

貝内特此次移植手術用的豬就經過了基因改造,“敲除”了3個會引起排異反應的基因。正是由于上述研究結果,貝内特完成移植手術後的前期,其身體并沒有立即對動物心髒産生排異反應。

新京報記者 侯吳婷

編輯 張磊 校對 吳興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