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作者:十萬個品牌故事

2013年3月,美國邁阿密港。

時任總統奧巴馬,為對抗中國制造,正就“美國制造”,發表着熱情洋溢的演講。不料,一陣妖風刮過,将其身後的星條旗“扒掉”,赫然露出了“振華ZPMC”的字樣。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于是,在這樣的“高光”時刻下,奧巴馬完成了一場鼓舞“美國制造”的尬講。彼時,還是副總統的拜登就坐在台下。

無獨有偶。

時隔8年,2021年11月份的時候,在中美貿易戰大打出手的情況下,已經轉正了的拜登也“往日重制”,跑到馬裡蘭州巴爾的摩港,站在用星條旗遮擋了的“上海振華重工ZPMC”一行字的不遠處,吹了老半天的美國“基建複興”計劃。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前有奧觀海,後有拜振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可再怎麼掩耳盜鈴,用星條旗當遮羞布,也遮不住中國制造的事實,更擋不住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本期視訊,我們就來講講“中國港機之王”——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它是怎麼從無到有,一路被圍剿,粉碎發達國家的封鎖,6年做到世界第一,愣是幹出稱霸全球的中國重器的?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01

說起振華重工,絕對是一段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不僅因為它的創始人管彤賢,59歲創業,76歲就讓中國港機稱霸世界;而且因為當年,強敵環伺,中國港機行業95%的市場都被國際巨頭所壟斷,三井、三星、克虜伯等死死地把持着話語權,中國港機發展處處受制于人。

1955年,22歲的管彤賢畢業于北京工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被配置設定到交通部當技術員。在這個崗位上剛幹了兩年,就被打成了“右派”,發配到中蘇邊境的興凱湖勞改農場,大荒野的生活淬煉了他日後強大的意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被調回到交通部工作。在這期間,他先後擔任了交通部水運司工廠處副處長,中港總公司船機處處長。

那些年,身處中國港機行業管理部門的最高處,管彤賢目睹了中國港口機械的核心技術、關鍵裝備和重大訂單盡皆被美歐日韓把控的事實。雖然交通部旗下也有一家“上海港機”,但由于技術落後、品質低劣,太拉垮了,就連我們自己人都甯願花高價錢買國外的二手貨,也不買國産貨。

面對中國港機行業的現狀和困境,他憂心忡忡,又憋着一肚子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你沒見到外國人那種傲慢,根本看不起我們!”

1992年,管彤賢59歲,到了快要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紀,但鄧公“南巡講話”卻一下子激發了他的鴻鹄之志:“世界上凡是有集裝箱碼頭,就應該要有中國港機的産品!”

于是,他給上級打報告說,自己想要下海創業,制造中國做好的港機裝置,就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制造廠,由自己擔任總經理。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起名振華,就是要振興中華!

公司剛成立時,全部身家就是中國港灣集團公司(交通部旗下企業)出資的50萬美元,加上管彤賢從上海港機廠要來的一塊作價50萬美元的地皮。就這樣,他帶着從上海港機廠分撥過來的13個員工,在上海浦東租下三間破房子,悄無聲息地開了張。

可能有小夥伴覺得,要是有國家支援,再給個100萬美元,我也可以成就一個振華重工。但事實上,這100萬美元中,隻有50萬美元是流動資金,而港機制造又是個高成本的活兒,光一台造價就高達幾百萬美元,再加上運費還要百萬美元。是以,區區50萬美元流動資金,可謂杯水車薪,還不夠振華塞牙縫的。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現在回過頭來看,用管彤賢的話來說,初出茅廬的振華當時沒資金、沒技術、沒名氣、沒市場、沒人才,完全就是一個“皮包公司”,别說與國際巨頭同台競技,就連競标的資格都沒有,隻能靠着專業化協作,到處求别人做部件、組裝,勉強活下來。

要知道,當時中國市場剛打開不久,制造業發展還不成熟,大部分的初創公司都是靠着這個路子起家的。那個時候,很多公司的産品都是“隻見裝配,不見制造”,靠着模仿别人家的産品積累技術和經驗,有了訂單以後就讓其他公司幫忙制造零部件,自己做最後的組裝調試。

最初,振華也是按照這個套路來的,但它也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路徑,那就是走“先國外市場”的政策。

02

1992年5月,加拿大的溫哥華港正在公開招标港機供應商,日本三井、南韓三星這些巨頭都去了。振華也硬着頭皮,打着“上海港機”的旗号,把自己的競标書遞出去了。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一開始,這些巨頭都沒把中國振華這種剛成立的小喽啰放在眼裡,但沒想到靠着低于報價30%的價格,還不要運費包郵,振華破天荒地把“第一單”搶到了手。

當時,生産溫哥華港的那台港機,造價546萬美元,運費95萬美元,總共需要641萬美元,而振華手裡的流動資金隻有50萬美元,把這樣的大單接過來,注定要輸得連底褲都不剩。

然而,管彤賢心裡有本賬,振華沒錢、沒技術,想要絕處逢生,就得借此機會把自己的名聲打出來,才有可能在巨頭林立的港機市場拿到後續訂單。

在此之下,一場創優大會戰打響了。

管彤賢立即趕回上海,招兵買馬,從上海港機廠招聘了一批技術骨幹,用公司地皮向銀行抵押貸款,與江陰港口機械廠簽訂了生産合作協定,和世界各大知名品牌簽訂了零件購買協定。同時,他還要求員工們像制作工藝品一樣制造起重機的每一個零件,凡是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零件,一律用世界名牌。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憑着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打法,振華成功出圈了,第一單還沒傳遞,溫哥華港就趕緊追加了第二單,甚至還不斷向鄰國的小夥伴吹風,消息傳到了美國邁阿密港。美國人當然不相信,中國居然能制造這種物美價廉的大型港機,于是派人親自到溫哥華港一探究竟,結果被賣家秀震撼到了,手一哆嗦,一口氣就訂了4台總價為1400萬美元的振華港機。

振華也由此聲名鵲起,在國際巨頭的封鎖包圍中,成功蹚出一條血路,成為業内矚目的新星。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初戰告捷,又收獲美國大單,管彤賢還沒來得及高興一下,日本三井卻潑來一盆冷水:

美國市場是個陷阱。

當初,三井也和美國港口做過生意,但是美國人比較難纏,有許多奇葩的規定,結果因為條款和交貨延期,被罰了3000萬美元,被美國人實力坑了一把。

末了,三井還凡爾賽了一把,由于實力雄厚,他們才沒有在陰溝裡翻大船,言下之意就是,你們這種小公司,還是自動退出吧,别去美國找死了。

但是,管彤賢天生不信邪,美國這個山頭振華遲早是要攻下的,否則談什麼進軍全球?于是,他當即把三井和美國簽的協定找來,對照着800多項英文條款逐條反複研究,最後咬牙拍闆:接下這塊硬骨頭,同時要做好打官司的準備。

然而,就是這樣,振華還是差點着了美國人的道。當時,美國人扔出一條奇葩條款:不準到港拼裝,必須要整機運過來,毫無商量的餘地。要知道,這些港機都是鋼鐵巨無霸,有二三十層樓那麼高,美國擺明了想找茬。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振華一番功夫找下來,這個鋼鐵巨無霸,全世界也就隻有荷蘭一家叫做Duckwise的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可以運輸。不過,荷蘭這家公司仗着自己是獨家經營,十分霸道,不僅坐地起價運一次就要130萬美元,還開出了無理的條件:不保證按時到貨,送到就得馬上傳遞,否則按小時罰款。

振華對這些無理要求當然不滿,反複與Duckwise公司交涉,結果對方就一句話:“隻能按照我們的規矩來”,這是要讓振華重蹈“三井失敗”的覆轍。

被逼到牆角的管彤賢,意識到運輸這個瓶頸不打破,就要永遠受制于人,被人卡着脖子,屈辱度日。他可不慣着荷蘭人的這個臭毛病,決定自己造船,建立自己的整機運輸船隊。

于是,振華四處籌錢,花200萬美元買了艘超大的舊運輸船,然後把廠裡有經驗的工程師都召集起來,按照荷蘭特種船的樣式,依葫蘆畫瓢,經過四個多月的精心改制,山寨了一艘特種運輸船。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艘最大、6萬噸級的大型集裝箱機械整機運輸船——“振華1号”誕生了,而且這艘船一次性可以運好幾台港機,遠遠超過了Duckwise公司運輸船的運輸能力,振華終于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1995年,振華港機成功登陸美國港口,結束了美國碼頭不用中國港機的曆史。

這一下,中國驚人的、無所不能的學習能力讓荷蘭人徹底傻眼了,自己的如意算盤打空了,他們趕忙派人上門與振華洽談合作,希望兩家聯手。但在遭到振華斷然拒絕後,Duckwise公司惱羞成怒,立馬翻臉,以侵犯專利權為由,将振華告上國際法庭。在法庭上,管彤賢說了一句讓人無法反駁的話: “全世界的汽車都是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憑什麼我造的就是侵權?” 看樣子,吉利李書福說的“造車無非是四個輪子,加幾個沙發”,是學到了管老的精髓。

走荷蘭人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

荷蘭人敗訴後,振華又一口氣狂改了26艘特種運輸船,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可以自造、自運的重型港口機械制造商,不但大幅度縮短了港機裝置的傳遞日期,還把單機運輸成本節省到50%以上,而這也成為日後振華擊潰對手的“殺手锏”。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在溫哥華港、邁阿密港這兩個“活廣告”的效應下,美國、德國等其他港口紛紛抛來訂單,振華火力全開也接不過來。在這之後,當初驕橫跋扈的荷蘭Duckwise公司每況愈下,也就逐漸退出了港口機械運輸市場。

1998年,美國發起6次港口機械國際招标,振華“獨中5元”,此後,被西方國家牢牢占據了數十年的港機市場被徹底打開。實際上,自這一年起,振華就拿下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躍居世界第一,從賣出第一台裝置到登頂世界第一,它隻用了短短6年時間。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2000年,振華靠着世界領先的技術,敲開了工業機械之鄉德國的大門。之後,在德國漢堡港的CAT碼頭,振華展示了一項令人窒息的操作——集裝箱GPS定位術,從裝船到堆場全部實作無人操作,巨大的集裝箱全程自動走位、糾偏,到最後落地,誤差僅有15毫米!讓德國人跪服。當年,聽說德國引進了4台振華港機時,在德國的華僑都坐不住了,特地從各地坐車趕來見證這一曆史時刻。當振華港機經過港口河流兩岸的時候,岸邊的一個娛樂場老闆大受感動,在現場自發升起了中國國旗。

2004年,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與振華簽下跨年大單,以每年1億美金的頻度,連下3年訂單;同年振華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一台雙40英尺港機,它可以一次抓取2個超級集裝箱(40英尺)或4個标準集裝箱(20英尺),讓财大氣粗的迪拜港極為青睐,遂一舉拿下了2.18億美元大單。藉此,振華還斬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更有甚者,西方國家造的航母也離不開振華的港機。在2009年的時候,英國人想要造“伊麗莎白女王号”航母,堂堂大英帝國,全國翻箱倒櫃就是造不出千噸級的龍門吊,沒辦法,最後隻得轉而從中國花了2000萬美元買了個“歌利亞”龍門吊回去。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有意思的是,在這之後,印度也想搞一台龍門吊回去,拯救他的爛尾航母。但是,當時印度跟中國鬧得不愉快,國内正在抵制中國制造,礙于面子沒有找中國,想從英國海淘一個二手龍門吊,恰好,那個時候大英覺得航母造好了,用不上這麼大的龍門吊了,正有意轉手賣掉。

于是,郎有情妾有意,雙方一拍即合,印度就買了這個二手的“歌利亞”龍門吊。事實上,不光是印度,就連燈塔之光的美利堅,建造軍艦時也曾向我們求購過龍門吊,而且美國買的比印度多得多。

2008年7月,荷蘭鹿特丹港舉行了世界上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裝箱自動化碼頭——Euromax的開港儀式,現場到處都是“ZPMC”的銘牌。彼時,振華掌控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原本的江湖霸主三井、三菱都被迫逐漸放棄港機市場。後來在世界上的大港招标中,日本人隻要見到振華競标,就會立馬夾起皮包走人。

現如今,放眼全球港機江湖,振華再無敵手,産品已覆寫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約300 個碼頭,連續23年雄踞世界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港機之王”。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03

振華在成立之初,曾赴南韓拜訪過現代企業,現代企業負責人對振華的工程師傲慢地說道:“你們直接去碼頭參觀吧,你們國家的碼頭以後用的就是我們的産品。”

從當年受制于人、遭到冷嘲熱諷,一路被圍剿,到如今反超逆襲,将國際巨頭斬落馬下,壟斷全球市場,實作這一切的,為什麼是振華?

用管彤賢喜歡哼唱的唱詞來說,就是:

最難耐的是寂寞,最難抛的是榮華。

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燈下。

作為世界上最大港機企業的老總,這個老頭精力特别旺盛,每天就睡四五個小時,手機鈴聲是《鬥牛士進行曲》,24小時開機,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他宣稱隻要能一口氣爬上20多層樓的港機,就絕不退休。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而這位一手創立振華,讓“中國制造”蜚聲世界的老頭,卻未享受任何股權激勵,2008年他的年薪也才不過35萬元,都不如底下的副手多。與某些組裝廠高管動辄上億的薪酬相比,更是不值一提。

管老雖然對自己特别狠,可對底下的幾萬個農民工很大方,在管理上更是有一套。

振華長興島上的數萬農民工,曾是制約振華生産進度的老大難問題。因為這些農名工都是離開家鄉來上海工作的,老婆孩子又不在身邊,沒有歸屬感,農忙時節還得回家搞豐收,導緻效率一直提不上來。

管老為了穩住他們,先蓋房子,給他們安家;然後再讓接老婆孩子過來,讓他們安心,一家人可以拿到30平米的房子,有廚衛,“老婆一來,就穩定一大半”;最後,上漲加班費。如此一來,農名工也沒了後顧之憂,甩開膀子幹通宵也不在話下。

軍心穩住後,管老為了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還花錢辦學校、搞教育訓練。由于振華的訂單大部分都是來自國外,而員工的業務水準會直接影響公司的訂單和服務品質。是以,他每年組織兩次外語考試,請外國人來當考官,然後簡單粗暴地出規定:隻要通過考試,每人可以憑考試成績加工資600元到1200元不等。這一下子,大家學習熱情高漲,每天下班後就加緊學習外語,拉都拉不住。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在2006年,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競标中,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标方,振華卻一舉脫穎而出。振華焊工不僅全部通過認證,更能在施工現場與美方無障礙交流。

此外,管老還給振華下了一個硬性要求,“一年至少要打破一項世界記錄!”為此,振華每年拿出銷售額的5%專心搞科研,重獎技術創新者,後來還增設“振華功臣”,發百萬大獎,獲獎者隻看能力貢獻,不問職務、學曆、身份。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另外,他對市場經營也有自己獨到的眼光。當初,在振華港機如日中天的時候,管彤賢卻在謀劃更為廣闊的海工裝備市場。因為在他看來,哪怕把全球港機徹底壟斷,也就不過是個30億美元的“小池塘”,而全世界海工裝備卻是個高達3000億美元的“汪洋大海”。後來,他更是确立了“以港機為主,向海工和鋼構業多元發展”的戰略,公司也由此更名為振華重工。

從2006年正式進軍海工裝備市場至今,振華建造了多艘以巨型浮吊、鋪管船等為代表的海洋工程航舶,揚名國外。

舉幾個例子來說,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鲲”号,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挖泥船,被稱為“造島神器”,30分鐘挖的海底混合物就可以把一個标準足球場大、半米深的坑填滿。當初,越南在侵占大陸的南海島礁上也搞填海造島,但它沒有中國的技術,也沒有中國的“造島神器”,隻能用漁船運砂石一點點“堆泥巴”,結果台風一來,全部白幹。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振華30是世界上最大的單臂回旋起重船,起重重量達12000噸,總重量14萬噸,該船可以360度旋轉,排水量達到24萬噸,體量超過了全世界現役所有航母,這個巨無霸不但力氣大,而且吊裝精度也高,在港珠澳大橋吊裝重達6000噸的沉管接頭,最終達到了1.5厘米的精度,讓世界歎為觀止。而2014年南韓世越号郵輪沉沒,也是由振華30成功打撈上來的。

如今,這樣的大國重器,正是振華逐鹿海工裝備制造的新“殺手锏”。

04

然而,宏圖還未展開,76歲的管彤賢卻在2009年12月突然退休,原因成謎,引起振華内部不小的震動,一代傳奇人物就此退場,人們難掩内心的失落。

公司一位管理層說,“其實大家很意外,都以為他會繼續做下去,至少不是現在離開。”令人唏噓的是,這家曾讓人引以為傲的公司,竟以管彤賢退休為分水嶺,從此輝煌不再。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後管賢彤時代,振華風氣變差、産品品質下降、管理障礙重重,一方面延續創業階段的粗放式管理,漏洞多、效率低,另一方面機構臃腫、部門林立,人浮于事,裙帶關系複雜、做事互相掣肘、人人都注重自己的利益,肥己損公,公司連續幾年出現巨額虧損。

2012年,振華再度巨虧10億元,退休數年的管彤賢終于忍無可忍,怒斥繼任者将振華搞亂,終将“多行不義必自斃”。

之後,振華管理層幾經更疊,技術人才大量流失,雖然在2013年終于扭虧為盈,但振華早已不複當年之勇,2021年7月,又有兩位副總裁高管辭任。

手握“天牌”,卻打得稀巴爛,振華繼任者确實該要好好反思了。

如今的振華,雖然港機“世界第一”的軀殼還在,還是中國制造的驕傲,但它隻是在靠着前人打下的江山“吃老本”。

中國制造想要全球稱霸,注定道阻且長。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縱觀振華發展壯大的近三十年來的曆史,其實就是一部中國制造逆襲的曆史,中國就像是一個體量超大的機器,滾滾向前,将前進道路上的所有障礙一點一點碾碎,扮演了一個發達國家碾碎機的角色。

比如,中國在研發盾構機之前,德國人賣給我們3.5億元一台,壞了隻能停工,德國人過來維修,每人每天3000美元,修的時候還要拉警戒線,不許中國人入内。但是,中國研發盾構機之後,一台機器僅要幾千萬,是德國原裝貨的八分之一。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在醫療領域,2020年變成白菜價的心髒冠狀動脈支架,也是如此。大陸是心血管疾病大國,一年光是冠脈支架就需要消耗150萬個,總費用達到150億元,占了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總額的10%。

沖破西方封鎖,問鼎世界壟斷美國90%市場,振華重工到底有多牛?

但在2000年之前,進口心髒支架壟斷了國内市場,一款進口含藥支架價格大概是4萬元,很多家庭根本用不起。直到2004年,首個國産含藥物支架上市,終于打破了進口壟斷,而國産支架的上市後的價格隻有進口的一半。此後,國産支架迅速崛起,逐漸取代進口貨,一直到2020年,國家直接把冠脈支架的價格打到了地闆價700元!相比原來的4萬元,我們可以想象西方國家這些年來到底吃掉了多少國人的血汗錢。

現如今,中國是世界上惟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也是世界上首個年度專利申請突破百萬的國家,占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40%,比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加起來還要多。

《殺死一隻知更鳥》有句話我很喜歡:願你克服偏見,願你一往無前。

也願中國制造有無數同胞的支援,踩着荊棘,走向輝煌。

諸如此類的中國制造還有很多,後續文章将持續釋出,一起為中國制造加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