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日裡,賞“春”戲……

春日裡,賞“春”戲……

悄悄地,春天已經上線

大地複蘇,樹木發芽

風柔雨潤,麥苗返青

美麗的風光帶給人們無盡的幸福

春日裡,賞“春”戲……

秦腔《三滴血》李遇春、李晚春

戲曲舞台上,劇作家對“春”也是情有獨鐘,或是劇名帶“春”,《玉堂春》《春江月》《春秋筆》《春秋配》《春歸考試》不勝枚舉;或是人名含“春”,王春娥、陶三春、常遇春、李晚春、李遇春、桃小春、姜雪春數不勝數;或是春日盛景,“桃李花開三月天”“麥苗一片一片看不完”“桃花已開笑春風”,好一派生機勃勃的美景……

真是,春日裡,有戲!

秦腔《春江月》

春江水畔,大愛無言

《春江月》又叫《繡花女傳奇》,最初是一部越劇古裝戲,劇作家包朝贊1983年創作。

春日裡,賞“春”戲……

越劇《春江月》

繡花姑娘柳明月,新婚前夜挺身而出,救回落難忠良之後,夫家憤而退婚,老父吐血身亡。她受盡屈辱,18年撫育嬰兒長大成人。雲開日出,難臣複官。柳明月忍痛割愛,将兒子送回親生父母身邊,親人團圓。面對榮華富貴,她婉然笑拒,返歸山鄉。

主人公柳明月就像一輪春江明月,情灑天涯,光照人間,來也悄悄,去也悄悄……

春日裡,賞“春”戲……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演出秦腔《春江月》

1984年,西安市五一劇團曾經移植該劇,郭秀鳳、郭平安等聯袂演出,成為五一劇團的保留劇目。近年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三意社等許多秦腔院團也都排演了該劇。2017年,甘肅省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袁丫丫憑借《春江月》榮獲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春江水畔,情意無限,至愛無聲,大愛無言。

西安市五一劇團演出秦腔《春江月》

(視訊來源于網絡)

秦腔《玉堂春》

名家經典演繹傳世愛戀

春日裡,賞“春”戲……

秦腔《玉堂春》劇照

玉堂春,王景龍,一個地位卑賤的妓女,一位官宦公子,兩人相愛,有膽有識,相依為命,幾經冤屈才得以團圓。

早在明代,玉堂春的故事就已經廣為流傳了。明末,馮夢龍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就有“玉堂春落難逢夫”。而後,幾經演變,便有了中國戲曲舞台上的經典名劇《玉堂春》,這是一出獨具特色的愛情戲。

春日裡,賞“春”戲……

秦腔名家肖玉玲演繹《玉堂春》

秦腔《玉堂春》是李正敏、何振中、孟遏雲等秦腔名家的代表作品。秦腔名家肖玉玲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勇于革新,不斷打磨,這出戲也成為秦腔“肖派”的經典之作,唱腔婉約清麗,表演細膩自然,在業内外廣受好評,《起解》《會審》等經典唱段廣為流傳,為後學者提供了藍本。

肖玉玲、侯紅琴、蘇鳳麗等演出秦腔《玉堂春》

眉戶《梁秋燕》

陽春三月,收獲幸福

陽春兒天,秋燕去田間

春風吹來天氣暖,咱二人尋菜去田間

冰消雪散春來臨,遍地發綠氣象新

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曾經唱響田間地頭,紅遍大江南北。

農村姑娘梁秋燕與同村青年劉春生相愛,他與父親激烈争吵,堅決反對包辦買賣婚姻,在劉二嫂的幫助下,與春生結成佳偶。秋燕的哥哥梁小成與青年寡婦張菊蓮相愛,也自主結婚。在這個春天,他們收獲了人生最大的幸福。

春日裡,賞“春”戲……

2019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演出眉戶《梁秋燕》

《梁秋燕》是解放初期黃俊耀根據他在華縣高塘地區開展《婚姻法》宣傳時,親自解除的13對包辦買賣婚姻之中的一對典型事例創作而成。劇中的梁秋燕在自己婚姻問題上,不怕流言蜚語,敢于同舊思想、舊作風做鬥争,展現了50年代初《婚姻法》廣泛宣傳後農村婦女的新的精神面貌。

春日裡,賞“春”戲……

梁秋燕扮演者李瑞芳與人物原型梁梅葉合影

1958年,陝西省演出團帶着眉戶《梁秋燕》赴京彙報演出,受到首都專家、觀衆的熱烈歡迎,也受到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上司的贊揚和鼓勵。

眉戶《梁秋燕》任小蕾等2020年昆山演出實況

“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不看梁秋燕,枉在世上轉。”可見,當時人們對這部戲的喜愛之情。

碗碗腔《桃園借水》

人面桃花相映紅

春日裡,賞“春”戲……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詩人崔護春日裡出遊南郊,竟邂逅了一個面若桃花的女子,待到來年詩人重尋佳人未得,将思念化成詩句題于當初邂逅的地方。由此,引得後人無限遐想,碗碗腔《桃園借水》便讓這份遐想躍然舞台之上。

春日裡,賞“春”戲……

春花爛漫,小生一人外出郊遊。桃紅柳綠的景緻,正合了這位讀書人的雅興。行了半日,隻覺口渴。于是,在花團錦簇的桃花源中,邂逅了一位身姿妙曼的少女。

隔門而問,隔門而答。一杯溫水,萌生愛意。

李小鋒演唱碗碗腔戲歌《人面桃花》

碗碗腔,最早是流行于陝西華陰、華縣、大荔、蒲城、一帶的皮影戲,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出《借水贈钗》,讓這個劇種開始走上大戲舞台。細膩宛轉、耐人尋味的旋律,演繹這對少年男女的一見鐘情,再合适不過了。

眉戶《劃線》

桃李花開三月天

春日裡,賞“春”戲……

戲曲劇目《劃線》創作于上世紀70年代,豫劇、眉戶等劇種皆有演出,貧農社員鄭大伯積極參加縣裡組織的治河修渠工程,正巧灌渠線路要穿過自己家新蓋的三間瓦房,老伴兒鄭大媽舍不得搬出新房,在鄭大伯的幫助教育下,鄭大媽終于打通了思想,正确處理了公私關系,為治河修渠搬家讓路,為國家節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李淑芳演繹眉戶《劃線》

其中“桃李花開三月天”一段唱是秦腔旦角名家肖若蘭留下的為數不多的一段眉戶唱段,這段戲唱腔旋律歡快,生活氣息濃郁,很好地诠釋了劇中人豐衣足食生活富盈的歡暢心情。

秦腔《三娘教子》

王春娥的母愛,感人肺腑

春日裡,賞“春”戲……

秦腔名家韓利霞演出《三娘教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這是每個人提到母愛必然會想到的詩句,濃濃的母愛,撫育子女長大成人。秦腔《雙官诰》中塑造的慈母王春娥,質樸背後見崇高,情境深處見本真。

王玉琴演出《三娘教子》

“娘為兒白晝織布夜紡線,娘為兒渾身衣服補納遍,娘為兒八幅羅裙少半邊,娘為兒東鄰西舍借米面……”一句句入情的旋律,仿佛是每一位母親最為樸實的吟唱。王春娥奔湧而出的力量與思想,也讓兒子薛倚哥發奮讀書,終有所成。

春日裡,賞“春”戲……

春日遊

杏花吹滿頭

春日裡,賞“春”戲……

春到梨園,柳綠花紅

春滿梨園,情意綿綿

春日裡,您想到了哪些“春”戲?

編輯:楊瑤

稽核:王梅

終審:何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