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滿足一種人生?不加選擇地旅行和讀書可不行

不滿足一種人生?不加選擇地旅行和讀書可不行

隻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但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着“注定”,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隻有“旅行”和“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詹宏志《旅行與讀書》

擴充人生最好的方式是增進與人的交流,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些獨特所見,與人交流就像是物物交易一樣,各得所需。

甚至要更好一些,因為物品交易是以一換一,而思想交流是一生二,二生三的過程。

但也不能高興得太早,交流這個事情,一是未必能聽到真心的想法,二是“紙上得來”終歸還是要自己實踐,才會有真知的。

不滿足一種人生?不加選擇地旅行和讀書可不行

讀書是交流方式的一種,缺點在于無法形成有效的互動,是以這種方式總被歸入學習的範疇,老師講,學生聽。

讀書的好處是:作者和讀者不必見面,不會有當面的質疑,是以作者所寫的内容比面談要誠懇許多,因為要隐瞞的事情少。

再來說說旅行。旅行的優勢就在“躬行”。

親眼去看,親身去體驗,彌補了想象力的天馬行空、不着邊際;也為想象力增添了真實的素材,供其發揮。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看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互有促進,總歸是為了更好地體驗生活,豐富人生。

但我們常常不是缺少了讀書的精力,就是缺少了旅行的時間,讀書費神,旅行費錢費時間。

然而話說回來,并不是所有的讀書和旅行都能開闊人生的視野。

不滿足一種人生?不加選擇地旅行和讀書可不行

市場上出版的圖書,成千上萬,許多刊印的書并沒有特别的價值,有些書本靠名人效應,一時受市場歡迎,但很快就輸給了時間,成為雞肋。

再看旅遊景點,為吸引遊客,煞費苦心、花樣百出,每年長假時,景區人潮湧動,寸步難行,實在不知道這番體驗究竟是為了什麼。

當任何事物成為一種流行和時尚之後,就要下一番去僞存真的功夫,否則就是在耗費時光。

交流,交的是一點真知灼見;

讀書,讀的是一份清幽的甯靜;

旅行,行的是世界的氣象萬千。

總結而言,“讀”和“行”是豐富生命的兩種方式,這說明我們的心靈就像還沒有吸飽水的海綿,有容納更多見識的願望和能力。但讀和行,最好不要跟随着潮流,不是為求熱鬧,要有甘于寂寞的功夫。

說到底,讀和行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展示給别人看。

唯有如此,才能談得上人生的拓展,才可以期望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

文:閑時翻書君;

讀書 情感 生活;文字中有溫暖;每日輕閱讀,歡迎點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