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夫人”齊捧譚元壽

作者:新民晚報

平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先生于10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令整個梨園大為震驚。我不願意相信這是事實!就在"雙節"之前,我還預約了拜訪先生,但在我離開之前,我收到了壞消息。悲痛和遺憾忽然想起30多年前,我陪着"四位女士"一起欣賞譚元壽唱的《打金磚》話劇。

“四夫人”齊捧譚元壽

吉祥劇院,1988年。四位女士都在那裡,因為她們一直在關心并建議恢複演出。"四夫人"分别是:鄧小平副主席之妻卓林、萬曆主席夫人、習仲勳副主席之妻賓濤、北京軍區開國元帥楊勇之妻林斌。平劇界也常被人稱為"四姐妹"。這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北京十足劇,他們關心平劇,支援平劇的故事在平劇圈幾乎是大家的心得。

我和馬派一起的平劇著名演員雲武早早地在門口迎接每一位女士。他們都是輕裝上陣,有意識地買票去,并告訴我不要驚動任何人,"我們隻是普通的觀衆。"劇場開始後,譚元壽在舞台上,讓全身解開數字,沒有迹象表明是老人穿着花甲。這是賀建奎最後一次表演這部戲,他稱之為"千載難逢的表演"。鑼鼓聲響起,隻見譚元壽連腰帶掉下來,左蓋右蓋,長發晃晃嘴,身穿龍袍,腳厚的靴子,在激情高漲的歌聲中走了兩根"垂毛",高高飄揚,秋光如秋葉;"硬僵屍",甚至平淡無聲,尤其是第二"吊發"落地,奇迹般地向前滑行了一米,不偏不倚,龍須,長袍遮蓋,頭發直直地拖在地毯上,引起暴風雨般的感覺。我坐在第五排,目瞪口呆。據說,50歲以上很難做出這麼難的動作,更何況譚元壽當時60歲,但在舞台上卻可以這麼受歡迎!

《打金磚人》原本是李派(李少春)的劇,曾經表現出轟動效應,但自從李先生去世後,沒人敢碰這出高難度的戲,一次突破就是十幾年了。"文革"結束後,李少春飾演的譚元壽盡職盡責地上司着《打金磚國家》的重演。卓琳阿姨在安雲武的陪同下觀看了譚元壽的第一場演出,并告訴我一個動人的細節。1980年10月,北京國家文化宮。譚元壽的"兩黃"慢闆唱着"鄧尹陽先生精準,帶着姚明的弟弟保定",卓姨媽在觀衆席上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一排用手帕不停地擦拭眼鏡和眼睛,甚至流下了情感上的淚水。這是譚先生對"四人幫"劇的控訴,說明強大的感染力震撼了卓林的苦難。

媽媽一邊看了《玩金磚》,一邊悄悄對我說:"沒見過皇帝,但是看着譚元壽玩這出戲,忽然明白皇帝是這樣的!"

四位妻子的故事遠不止于此,尤其是在1980年代中期,當時她們對平劇的興趣達到頂峰。

記得卓琳阿姨最關心的是新劇,戰友平劇團在排練《百一河》和《柳音》時遇到财務問題,她的老人們親自上前想辦法幫忙解決。看完《柳音》後,她稱贊了"小王子"葉勝蘭的兒子葉少蘭的藝術技巧和軟天賦,稱贊父親的台風。

尹心阿姨欣賞素有"四小丹"之稱的陳永玲的才華,經常看他的《摘玉手镯》《烏龍苑》《小墳墓》等好戲。

1986年春天,安雲武發起組建了北京青少年業餘景坤藝術團,四位女士給予了大力支援,并樂于上台與小演員和老師見面,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四位女士一起在舞台上與演員和老師見面, 因為他們總是堅持買票,不是在舞台上,不是在VIP休息室。

20世紀90年代末,四位妻子老了,很少出門,但她們仍然支援平劇的發展,如昆劇。1997年,鄧小平鮑勃去世後,卓琳姨媽隻在家裡看了戲曲錄像帶,受父母的委托,我多次把平劇錄影帶和CD光牒帶給鄧富,有時她拄着拐杖站起來迎接我這個小劇迷。其實我寫的劇本評測,最早也是由卓琳阿姨教的。有一次在吉祥劇院看了北京北平劇院王銀秋、趙寶秀和張學進的表演,她看到我說:"萬波,怎麼關心這部劇,寫這篇文章有多好啊,比你做的《男子氣概》雜志好多了!"從那以後,我一直在練習寫平劇。

當我把景昆的片名放在視訊上時,卓琳阿姨說:這一切都很精彩啊,謝謝你和媽,邊境陶同志,我收到了這些珍貴的禮物。後來,卓琳阿姨久久坐不住了,視力不好,不能用眼睛看,躺在床上用耳朵聽,每當景虎響起,一路出名的家歌唱,她感覺神清氣爽多了。(萬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