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展現了農民一年四季的勞動場景。冬天到了,我們來認識一下冬天的“冬”這個漢字。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冬”字相對于可見的一些事物來說,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古人對于這一類抽象的字,一般會借用一個形象的物體來表現。那麼古人是如何展現“冬”字的呢?

在甲骨文中,冬是借用了一個繩頭的形象,如下圖所示。像是一條繩子的兩頭各有一個繩結,表示終結的意思,意味着到頭了,完結了。冬季是一年的最後一季,本意就是終結之意,用繩頭表示也挺形象。切身想象一下古人當時的處境,我們便會感慨佩服古人是多麼的智慧。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甲骨文的“冬”字

文字的形成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人們會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進更新。其實隻是在繩頭上打一個結,很難讓人直覺地想到冬季。于是在後來在金文中,“冬”字便有了很大的更新改進。人們在原來甲骨文的基礎上,在繩圈裡面放了一個“日”,表示太陽被遮住,熱量被屏蔽,天氣寒冷。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金文的“冬”字

加上了“日”字的金文,更加形象地表述了“冬”天的環境和特點,“冬”字不單單是表述一年之“終”,更加表示天氣寒冷的季節,這樣便給人們一個相對更加直覺地感受了。

再後來,人們還是感覺金文中的“冬”字表述得不夠好,于是後來的竹簡上手寫體的“冬”字,又增加了“冰”的元素。如下圖,冰元素的增加,更切合冬天的實際情況。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再後來的篆文又把“冬”字進行了改進,去掉了繩圈裡面的“日”,保留了表示寒冷的“冰”元素。這樣的改進想來也更加合理一些,畢竟表示“日”的太陽,多少還是給人有溫暖的感覺多一些。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緻辭,“冬”天的“冬”字便很形象地表述了出來。由此可見,漢字的發展不是越來越簡化的過程,而是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完善化的過程。古人為了把寒冷的冬季說得清楚,确實是費了不少心思的。

那麼現在的“冬”字為啥跟篆文的“冬”不一樣呢,中間又進行了什麼樣的改進呢?

其實古人的更聰明之處在于字型的變化,在字型上他們發明了草書、隸書、楷書等各種字型。草書的發明,讓很多筆畫複雜繁瑣、書寫不友善的字,得以更好地展現出來。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現在簡寫體的“冬”字,就是後來草書出現後,草書的冬字演變過來的。

甲骨文的“冬”字原來這樣寫,冬天的“冬”造字起源?

從甲骨文到金文,從金文再到篆文,從“冬”字的演變過程來看,發展的思路是想講清楚冬天這個季節,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來進行的。為了表述的全面準确,必然會不斷增加元素和筆畫,而不是簡化。

若不是草書的出現,讓很多文字的書寫變得友善後,最後再形成現在的簡單文字,我們無法現在手寫一個冬天的“冬”要有多複雜呢。你要是造字的人,你會怎麼造這個“冬”字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