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空間站3名航天員計劃在4月中旬返航,乘坐着咱們自己的飛船神舟十三号,傳回到大陸的東風着陸場,東風着陸場已經執行過一次返航搜尋任務,有充足的應對經驗,接下來我們就靜待佳音,期待3名航天員順利返航!

國際空間站近期也有飛行任務,按照原計劃在這個月18日上午,俄羅斯會發射聯盟MS-21号飛船,将3名俄羅斯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這三名宇航員分别是奧列格·阿爾特梅耶夫、丹尼斯·馬特維耶夫和謝爾蓋·科爾薩科夫,入住國際空間站,接替即将要返航的兩名俄羅斯宇航員執行在軌飛行任務。
在這個月30日時,聯盟MS-19号計劃從國際空間站返航,乘坐這艘飛船一起返航的有3名宇航員,分别是安東·什卡普列羅夫、彼得·杜布羅夫以及一名美國宇航員馬克·範德黑。
提到美國宇航員馬克·範德黑,運氣确實不怎麼樣,因為随着國際關系變化,此次他能否按照計劃回來還不一定。
要知道的是,按照原本的計劃,他早在去年10月就應該返航地球,那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沒返航呢?
馬克·範德黑
據媒體報道,到3月30日時,馬克·範德黑将在地球軌道上連續工作355天,打破了NASA宇航員的記錄。而這項記錄,并不是他有意要創造的。
馬克·範德黑早在去年4月9日乘坐着俄聯盟号MS-18進入國際空間站,按照原計劃,他隻用在國際空間站執行長達6個月的任務。
多說一句,大陸航天員在大陸空間站上的常駐時間也是6個月,這是因為太空環境缺乏重力,而人體肌肉和骨骼等就是為了對抗重力而存在,在無重力環境下,人體肌肉會萎縮,骨量也會丢失,甚至還會對心血管産生不利影響。
盡管航天員們可以通過鍛煉的方式,減緩身體退化,但在地球軌道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對人體的影響就越大。是以一般情況下,航天員們會在空間站上執行6個月的任務,然後再傳回地球調整一段身體,再繼續進入國際空間站。
馬克·範德黑原計劃隻用執行長達6個月的任務,就傳回地球。但是在此期間,俄羅斯拍攝了一部太空電影,電影女主演尤利娅·别列希爾德和導演利姆·希彭科,乘坐着聯盟MS-19号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12天,然後乘坐着聯盟号MS-18号飛船返航地球。
一般來說,自己乘坐哪艘飛船登上太空,就乘坐哪艘飛船返航地球,由于聯盟号MS-18号被占用了兩個座位,就導緻馬克·範德黑無法乘坐聯盟号MS-18号返航地球,隻能被迫留在國際空間站加班。
好在,聯盟MS-19号飛船還有兩個空位,其中一個空位就給了馬克·範德黑,原計劃馬克·範德黑将要在這個月的30日乘坐着聯盟MS-19号飛船返航,但現如今國際局勢變化,讓這件事充滿了不确定性。
美國能接回自己的宇航員嗎?
假如,馬克·範德黑無法乘坐聯盟MS-19号飛船返航,那美國有能力接回自己的宇航員嗎?
首先從飛船上來看,如果這事是在早兩年,美國還真的沒辦法從國際空間站接回自己的宇航員。因為自從2011年美國航天飛機全部退役以來,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載人飛船能将宇航員運回國際空間站,以及将他們從國際空間站接回來,隻能租用俄羅斯飛船的座位,隻不過飛船座位的票價一直在漲,美國多年來花費了大約40億美元來購買船票。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飛船的依賴,避免被卡脖子,美國在2014年時就資助波音公司以及SpaceX公司研發載人飛船。
直到2020年,SpaceX公司才首次将兩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并在同年将兩名宇航員從空間站接回來,現如今的美國已經有合适的飛船,能将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接回來。
其次從飛船座位上來看,雖然美國有一艘飛船正停留在國際空間站,但能随時将宇航員接回到地面。但是這艘飛船在3個月之前,剛把3名美國宇航員拉賈·查裡、湯姆·馬什本和凱拉·巴倫,以及一名歐洲宇航員送入到國際空間站。
這意味着,這艘飛船已經滿員,這4名宇航員執行完任務後,也将會乘坐這艘飛船返航,沒有多餘的空位留給馬克·範德黑。
那美國再發射一艘飛船來接他?
其實不是不可以,隻是成本有些高,是以最佳的方案仍舊是乘坐聯盟号飛船返航。
另外要注意的是,國際空間站的軌道位置是由俄羅斯控制的,如果俄羅斯不配合,美國飛船對接也會成為一個問題。
不知道現如今的情況,是否會影響到國際空間站,以及國際空間站裡的航天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