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進入到2022年,半導體晶片供應依舊沒有得到緩解。仍然有不少車企是以而不得不選擇停産。比如福特汽車在上個月初表示會暫停美國區内8家工廠的生産,包括福特密歇根、伊利諾伊州、密蘇裡州和墨西哥的工廠,所涉及的車型包括福特Bronco、Explorer SUV;福特F-150和Ranger皮卡;福特野馬Mach-E以及林肯飛行家。

不過在這一個月時間内,情況依舊沒有得到改變,反而變本加厲,福特再次宣布旗下兩座工廠下周停工,包括肯塔基州工廠以及位于俄亥俄州工廠,受影響的車型有福特Super Duty皮卡、福特Expedition以及林肯領航員。
多款車型停産對于福特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2021年福特全球汽車銷量為394.2萬輛,同比下降6%。其中美國本土市場僅為190萬輛,同比下降6.8%。此外在歐洲、南美地區也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不過幸運的是,亞太地區卻出現了11%的同比增長,其中在中國市場共計銷售62.4萬輛,同比增長3.7%。
多次停産讓福特對第一季度的收入産生擔憂,官方表示實際情況可能會與預期有所落差。同時預測2022年産能恢複速度會落後于通用汽車。不過福特預計該情況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汽車銷量将明顯改善。
從去年開始,全年汽車市場便陷入到晶片供應短缺的泥潭當中,多家車企都面臨産能受限的問題。根據統計,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産量達到1132.4萬輛。而在中國市場,2021年累計減産量達到214.8萬輛,晶片短缺已經給汽車行業造成超2000億美元的損失。
對于汽車來說,它所使用的晶片技術并不高,性能和制程方面的要求要遠低于數位産品,按理來說并不會産生供應困難的情況。不過現實情況是,正是汽車晶片大多都是很落後的産物,利潤比較少,是以晶片供應商并不願意為汽車廠商擴大生産規模,而晶片制造商更願意把多餘的産能提供給面向未來發展的公司或者行業,利潤更大的同時也有利于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
晶片短缺除了讓産能得不到滿足之外,另一大影響就是讓汽車等車周期變長并且使得車型售價上漲。進入2022年,各大車企都宣布針對旗下的車型售價進行調整,包括特斯拉、小鵬、廣汽埃安、哪咤汽車等,都有不同程度上漲。比如廣汽埃安就針對2022款AION Y提價一萬元,歐拉黑貓白貓則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難以維持固定的利潤率,最終選擇停産。而在等車時間方面,特斯拉提車周期都是10周起步,最高甚至去到16周,其它的新能源汽車都需要等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
不僅如此,受到2月底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影響,有關晶片生産需要用到的惰性氣體“氖”受到嚴重影響,根據報道稱全世界晶片産業中使用的氖氣,有七成來自于烏克蘭。是以可以預見,如果這場軍事沖突一直持續下去,那麼世界晶片供應危機将遲遲不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