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是早産寶寶,出生胎齡不一樣,差距居然這麼大!

早期早産兒VS晚期早産兒,寶寶胎齡的大小到底有什麼影響?

衆所周知,早産寶寶由于過早出生,出生時身體各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許多寶寶出生後都需要住院或入住保溫箱一段時間才能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家。即使是出院後,早産寶寶仍普遍存在比足月寶寶的新生兒疾病發生率高、消化功能差、免疫功能差、運動發育遲緩等等多種問題,而且存在早期早産兒比晚期早産兒更嚴重、風險更高的現象。

早期早産兒與晚期早産兒,如何劃分?

早産寶寶有多種分類方式,本文以出生時的胎齡為劃分依據1,2:

早期早産兒:出生胎齡<34周(<239天)

晚期早産兒:34周≤出生胎齡<37周(239~259天)

*早産兒的分類方式有多種來源,上述分類以【參考來源1】為依據,僅為本文内容觀點,不能作為診治依據使用。

早期早産兒與晚期早産兒都有哪些不同?

1

晚期早産兒更常見

随着科技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保胎和延遲分娩的手段也在逐漸增加,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延長寶寶在子宮内的時間,為寶寶争取更多的發育時間,是以近幾年晚期早産兒的占比也越來越高,有調查顯示,近年早産寶寶中晚期早産兒占總數的比例可達71.5%3。

2

晚期早産兒各系統功能相對較好3,4,5

晚期早産兒的胎齡相對較大,各系統及功能發育雖然仍未達到足月寶寶水準,但比早期早産兒更加完善,如:

凝血功能:出生後幾天内,晚期早産兒的凝血功能相對更好,這一點可以通過寶寶的凝血相關名額得到驗證,且胎齡越大,名額資料越接近正常值。

消化系統:晚期早産兒的吮吸-吞咽-呼吸協調能力相對更好,喂養難度比早期早産兒低,管飼喂養次數更少,甚至部分寶寶不需要管飼喂養,出生後即可自主進食,且吮吸時誤吸、嗆奶的風險也相對更低。

呼吸系統:妊娠末期是寶寶肺的成熟期,早産寶寶出生後普遍存在呼吸系統風險,常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炎、肺動脈高壓等問題。有研究顯示,晚期早産兒發生呼吸暫停和心動過緩的幾率少于早期早産兒,但仍比足月寶寶更多。

3

晚期早産兒的并發症和新生兒期疾病發生率更低6

早産寶寶出生後,近半會發生窒息、吸入性肺炎、感染、呼吸暫停等并發症,但總體而言這些并發症的發生率是随着寶寶的出生胎齡增加而逐漸下降的,也就是說,晚期早産兒的并發症發生率比早期早産兒要低很多。

早晚期早産兒更接近足月寶寶,可以當作足月寶寶護理嗎?

晚期早産兒的出生胎齡較大、體重相對更重、身體各系統發育相對更成熟,基礎狀态比早期早産兒更好、更接近足月寶寶。但無論晚期早産兒的表現如何接近足月寶寶,也不能完全等同于足月寶寶,他們的健康風險仍遠高于足月寶寶。

而且由于晚期早産兒的表現更接近足月寶寶,他們在出生後的早期追趕更容易被忽視,導緻寶寶由于喂養和護理的疏忽而發生喂養困難、體重增長速度過慢、生長發育遲緩等問題。是以,晚期早産兒同樣需要爸爸媽媽的悉心呵護,并注意随訪與複診、複查,以便及早發現寶寶的健康問題。

總的來說,在早産寶寶中,早期早産兒需要爸爸媽媽更多呵護、更細心的護理;同時,即使晚期早産兒的整體狀态都要比早期早産兒更好,依舊無法完全達到足月寶寶的狀态,爸爸媽媽也不能掉以輕心。不過,早産寶寶的生長潛力非常大,爸爸媽媽選擇适宜的喂養方式、細心護理,可以幫助早産寶寶迅速追趕生長,與足月寶寶“齊頭并進”。

參考文獻

1. 周金君, 等.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 23(1): 109-110.

2. 王衛平, 等. 兒科學(第9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86.

3. 謝露, 尹曉娟. 中華兒科雜志. 2011; 49(7): 522-525.

4. 徐發林, 等. 臨床兒科雜志. 2016; 34(1): 25-28.

5. 尹曉娟, 封志純. 中國新生兒科雜志. 2016; 31(5): 395-397.

6. 顧蔚蓉, 等. 中華圍産醫學雜志. 2008; 11(1): 10-15.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了這裡, 閱讀完文章的你,不要忘記點個“在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