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媽媽說,财産隻留給兒子,不給女兒,是規矩,是以我沒資格分娘家的财産,但是又以避免婆媳沖突為由想住我家,由我養老,該怎麼辦?

看到這個問題,曉七第一反應是這個當媽的也太不講道理了,嚴重偏心眼,重男輕女,第二反應就是答案很明顯,那就是拒絕父母的無理要求,既然财産歸兒子,兒子就該承擔起贍養父母的主要責任,哪有推脫給女兒的道理?

如果女兒不懂得拒絕,任由父母壓榨,父母不但不會覺得女兒孝敬,反而會覺得無論自己提什麼樣的要求,女兒都不會拒絕,會為了自己所愛的兒子提出更加無理的要求。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正如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那些過度随和,并且完全不懂拒絕的人,比那些性格強勢的人收入要低18%。毫無底線地接受或幫忙,并不會給他們帶來和諧的人際關系,反之,隻會得到别人的輕視。”

再者,遇到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提無理要求,你若是不拒絕,就會損害自己的利益,而你要是已經結婚了,損害的還有配偶的利益,會讓配偶感到不滿,引發夫妻沖突,甚至沖垮你的婚姻。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家有個扶弟魔,都不希望配偶把原生家庭置于夫妻的小家之上。

問這個問題的讀者今年46歲,姓劉,遭到了來自于父母重男輕女思想的困擾,對父母感到十分失望。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1

48年前,劉大姐出生在了一個家境還算不錯的家庭裡,父母有正式工作,收入較高,一共生了三個孩子,兩女一兒,老二也就是劉大姐的妹妹6歲的時候夭折了。

雖然家境不錯,供得起兩個孩子讀書,但是父母受到爺爺奶奶及其周圍人的影響,也重男輕女,認為女兒是外人,于是,他們提議剛讀完國中的劉大姐放棄學業,不讓劉大姐繼續念下去。

劉大姐反抗過,可是,架不住父母和親戚們的勸說下,不得不放棄了學業,跟着其他人出去打工掙錢。

24歲那年,劉大姐認識了丈夫吳先生,兩個人決定結婚。劉大姐的父母不在乎女婿是什麼樣的人,也不在乎女婿的人品,隻是要了一筆比周圍人都高的彩禮錢。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從那以後,我真的成了外人,遇到事情不能找娘家人幫忙,不如我生女兒的時候,由于丈夫奶奶癱瘓在床離不開婆婆伺候,沒人照顧我坐月子,我媽當時明明沒事情可以做,但就是不肯幫我,理由是怕我剛進門的弟媳婦不高興。”

劉大姐和丈夫遇到經濟危機、缺錢的時候,向娘家借錢,父母從來都不會點頭答應。可是,如果他們需要女兒和女婿出力,比如誰家結婚了需要随份子,有什麼事情需要跑腿,他們生病住院了需要出醫藥費,絕對不會忘了去找劉大姐。哪怕劉大姐當時沒給錢,他們也會記着,等到劉大姐回娘家的時候索要。

雖然被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弄得很難受,也吵過幾次架,但是看在他們畢竟是自己父母的份上,劉大姐對父母還算比較孝敬。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2

6年前,劉大姐回娘家過年的時候,媽媽突然提出想要到女兒家暫住一段時間。

原來,劉大姐父母一直跟弟弟一家住,幫弟弟和弟媳婦帶了18年的娃,3年前,劉大姐的爸爸去世了,侄子也出去上大學了,劉大姐的弟媳婦卻不怎麼待見婆婆了,老是跟劉大姐的媽媽吵架。

劉大姐的弟弟看不下去了,說了媳婦幾句,反而加劇了夫妻沖突。于是,劉大姐的媽媽便想要去女兒家暫住一段時間,跟媳婦保持距離,緩和婆媳沖突。

聽了媽媽的要求,劉大姐覺得不妥,在老家,也沒有有兒子跑到女兒家的道理,可是,媽媽很不高興,話裡話外都是指責劉大姐不孝敬,也表示自己不是長住,隻是過去做客一段時間。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劉大姐的丈夫見狀,同意了嶽母的請求,讓她到自己家小住一段時間。沒想到的是,媽媽這一“小住”,就是6年。

“她住在我家,說我那裡的氣候适合她養老,說在我家過得舒服多了,不用跟兒媳婦天天吵架,不想走,作為女兒,我又不好意思轟她走吧!”

好在,劉大姐的媽媽有終身俸,沒有給他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丈夫看在媳婦的面子上,又想到老婆對自己父母很是孝敬,便忍了下來。

直到前段時間,媽媽的一個舉動徹底激怒了劉大姐,别說丈夫了,她都不樂意忍下去了。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3

前段時間,也就是過年期間,劉大姐的弟弟一家來到劉大姐家,一起過年。

“媽,我看到外婆把一個房本給了舅舅舅媽,還有一張存折。”聽到女兒的話,劉大姐感到很生氣,去質問媽媽。

面對女兒的質問,媽也承認了,他她的确把老家的房子和自己30多萬的積蓄全部給了兒子,理由無外乎是那句扯了幾十年的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怎麼可以惦記娘家的财産呢?自古以來,也沒有女兒分财産的道理,财産隻能給兒子。”

劉大姐的女兒今年21歲了,由于甚少見到外婆,是以跟外婆感情不深,對他重男輕女的行為也頗為不滿,直接怼了回去:“是啊,在古時候,女兒是沒權利分财産,但是,也沒有兒子尚在父母賴在女兒家不走的道理。外婆,你說對嗎?”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被外孫女反諷,劉大姐的媽媽坐不住了,罵外孫女不懂禮貌,不尊重老人,沒有家教。

劉大姐喊來了弟弟一家,讓他們把媽媽接走:“我女兒說得對,既然要按照古時候的說法來,兒子繼承家産,就該承擔父母的養老的責任,媽,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反正别賴在我家了。”

雖然弟弟和弟媳婦找了許多借口,不想接走劉大姐媽媽,劉大姐的媽媽也勸說女兒,不想離開,但是劉大姐決心已定,讓丈夫幫忙,把老媽的行李收拾好,放在了外面,見女兒如此絕情,劉大姐的媽媽不得不一邊抱怨女兒,一邊離開了女兒家。

“我跟老公說,贍養費别少了她的,其他的,不關我事。生病了也一樣,既然她把錢都給兒子了,那就找兒子去吧!”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4

電視劇《知否》裡,孔嬷嬷曾經教育寵妾滅妻、偏心眼的盛紘:“兒女衆多的人家,父母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甯靜。”

如果不是盛紘寵妾滅妻,偏袒林噙霜及其所出的兒女,盛墨蘭也不會行事如此肆無忌憚,為了攀附永昌侯府,做出不知羞恥、有辱門風的事情,差點連累了盛家滿門。

盛墨蘭和林噙霜之是以這麼做,就是因為她們認為即使自己這麼幹了,盛紘也不會把她們怎麼樣,隻要她們再度使出白蓮花手段,就可以把這件事情遮掩過去。

人性如此,喜歡欺軟怕硬,撿軟柿子去捏。作為子女,他們偏心眼卻依然可以得到你的孝敬,他們就會更加肆無忌憚,覺得你好欺負,為了自己心愛的孩子繼續壓榨你。

孝敬,不代表着要對父母有求必應,不代表着要犧牲自己去滿足他們的私心。

“伺候你6年,換來财産隻給兒子,行,你要麼獨居,要麼跟兒子”

END.

曉七請你評:你認為劉大姐的做法對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