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動中國丨江夢南:用奮鬥發聲,她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

江夢南,一個出生在湖南省宜章縣莽山的美麗女孩,半歲時雙耳失聰,可她卻偏偏要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多年來,她克服了失聰帶來的重重阻礙,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努力前行。

2018年5月,她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為博士研究所學生後,繼續緻力于向校内外師生和社會公衆普及無障礙理念,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

2022年3月3日,江夢南光榮當選為“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丨江夢南:用奮鬥發聲,她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江夢南

她能奇迹般地做到這一切,是因為她幸運地擁有一對永不言棄的教師父母,特别是母親江文革,一名普通而異常堅韌的鄉村教師。在經過杜鵑啼血般的痛苦之後,她又如燕子銜食,以深沉的母愛養育女兒。

她不僅教會女兒讀懂唇語,還教會她說話,更可貴的是,她培養女兒從小就自強自立,于荊棘之處踏出坦途,最終取得了非凡成績!母愛的力量無堅不摧,有了她,石頭也能唱歌,鐵樹也可以開花!

不甘啊,小精靈堕入寂靜的世界

1992年夏天,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林海茫茫的莽山瑤族鄉,一聲嘹亮的嬰啼破空而來,給莽山民族中學教師趙長軍和江文革夫婦帶來了無限驚喜,他們給女兒取了個詩意的名字:江夢南。

江夢南半歲之前,每當課間鈴聲響起,她就手舞足蹈,嘴裡發出咿呀歡叫。她是老師和學生喜愛的小精靈。趙長軍對妻子說,夢南動作這麼協調,将來當個舞蹈家吧。江文革卻說,不,她會成為歌唱家!夫妻倆愉悅地擡着杠。其實他們心裡都認為,女兒平平安安、健康成長就是最大的福氣。可命運卻偏偏給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小夢南半歲時,父母不巧去郴州照顧生病的外公去了,就讓奶奶代為照顧她。哪知,小夢南高燒39°C,奶奶帶她在鄉村診所打了十來天吊針。女兒退燒之後,細心的江文革發覺女兒不對勁,她拿着搪瓷盆在女兒耳邊使勁敲,小夢南毫無反應。恐懼感緊緊地攫住了江文革的心。趙長軍聽說過藥物緻聾的案例,他也急得六神無主。

1993年暑假,趙長軍夫婦抱着小夢南到市醫院檢查,醫生給出了一緻診斷:孩子有聽力障礙!趙長軍一手抱着女兒,一手拉着妻子,怆然走出醫院,他安慰妻子:“咱們到省裡去,大醫院總會有辦法。”

随後,他們相繼來到長沙湘雅醫院及湖南省兒童醫院。醫生再次給出明确診斷:夢南對135分貝未引出反應波,系極重度神經性耳聾,目前的醫療技術對這種耳聾無能為力!江文革當即癱軟在地,等她回過神來,女兒正用小手撫摸着她的臉。摟過女兒,江文革無聲飲泣。

在省兒童醫院,他們想給女兒買一個助聽器,醫生好心勸阻道:夢南對135分貝都沒有引出反應波,助聽器對她而言沒太大意義。但趙長軍夫婦執意花了兩個月工資買了一個國産助聽器。江文革把助聽器塞到女兒耳朵裡,沒多久,女兒耳周稚嫩的皮膚被磨破了。好在,不久小夢南就适應了,不再亂動。江文革用錄音機播放各種聲音,可小夢南仍沒有任何反應。

為了解女兒的病情,夫婦倆買來大量相關書籍認真研讀,希望從中找到辦法。他們每天在女兒面前不停說話,不停讓她喊“爸爸、媽媽”,小夢南卻睜着懵懂的雙眼,不知所措。當時,“氣功”療法盛行,趙長軍請來一個個“氣功師”給女兒治療,都毫無效果。随後,他們又請“名師”給女兒做針灸療法,小夢南被紮得疼痛難忍,大汗淋漓。母女連心,江文革感到自己的心髒被一次次碾碎,又一次次拼合。

1994年寒假,一家三口背着行囊來到了北京。他們沒有料到,北京的冬天如此寒冷,三個人穿上了帶來的所有衣服,還是瑟瑟發抖。讓他們更為心寒的是,業内最權威的解放軍總醫院、協和醫院、同仁醫院及中日友好醫院,都給小夢南下了結論:器官發育正常,染色體正常,系高燒所緻極重度神經性耳聾,無法治療。室外寒風呼嘯,趙長軍夫婦默默地收拾着行李準備回家。小夢南扶着床沿自顧自玩耍,她的皮球滾到了遠處。

這時,她嘴裡發出含混的求援的聲音,分明在叫“媽媽”。趙長軍和江文革都怔住了,江文革急忙蹲下來對女兒說:“叫媽媽,媽媽!”小夢南愣愣地看着媽媽。江文革像平常一樣把女兒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讓她感受聲帶的震動,一遍遍地說着“媽媽”。“媽——媽——”,含混不清卻又如此悅耳,仿佛石破天驚,仿佛兩年前大山裡那聲嘹亮的嬰啼,小夢南喊出了對她一生來說最重要的第一聲“媽媽”!

江文革強忍着眼淚引導女兒再次喊自己。小夢南似乎是為了哄媽媽開心,“媽媽!媽媽!”叫得一聲比一聲響亮!趙長軍忘了收拾行李,熱淚盈眶地看着狂喜的妻子和快樂的女兒,他蹲下來,抱住了妻女。在女兒患病之後,在北京零下20多度的嚴寒裡,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春意。

“媽媽”,這是全世界唯一共通的一個詞語,從小夢南嘴裡說出來,卻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這一天,趙長軍夫婦心頭又湧起無限遐想——長大後的女兒甜蜜地呼喚着爸爸媽媽,吐露着人類語言的芬芳。

這是奢望,也是希望。天無絕人之路啊!小夢南的耳聾治療無望,言語康複卻有了希望!

看見你的聲音,唇齒間母愛芳香四溢

回到莽山民族中學的家中後,趙長軍和妻子約定,無論有多忙,也要把女兒帶在身邊。他們大量閱讀教育和醫學資料,明白女兒的啟蒙期至關重要,絕不能錯過。

大多數小朋友都和父母做過“打哇哇”的小遊戲——用掌心拍打張開的嘴巴,發出“哇哇”的聲音。小夢南也不例外,但她始終隻有拍嘴的動作,嘴裡不能發出任何聲音。

江文革心酸不已,她給女兒戴上助聽器,邊給女兒示範,邊把女兒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讓女兒感受到自己聲帶的顫動,讓女兒明白:隻有聲帶振動,才能發出聲音來。她一遍遍地重複着“打哇哇”的動作,一天,兩天,三天……終于,小夢南的喉嚨裡發出“啊啊”的聲音來。

江文革激動地抱起女兒飛奔到丈夫的辦公室,大聲喊道:“夢南會打哇哇了!”幾個同僚紛紛鼓掌。小夢南更加起勁地“打哇哇”。江文革夫婦意識到,訓練女兒必須不斷重複,更要适當地贊賞鼓勵。

每天一下班回家,趙長軍夫婦就分工合作,他負責做飯,江文革負責帶女兒。江文革抱着女兒,讓女兒背對着自己的胸口坐在她的雙腿上,兩人面對前方的一面大鏡子,這樣,小夢南就能清楚地看到鏡子裡的媽媽說話的口型。江文革拿着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念給女兒看,讓她看準媽媽每個字發音的口型。

其實,江文革自己也不清楚,這樣做到底有沒有用。這是一場看不到勝算的“持久戰”,“堅持”是他們唯一的武器。有時一兩個小時下來,江文革的嗓子啞了,不想再多說一句話,但女兒仍興緻勃勃,她隻能做口型而不發聲,小夢南也能看懂。

江文革有空就抱着女兒,在戶外時,她看到什麼就對她說什麼,恨不能把整個世界的音韻都塞給女兒,隻為小夢南能開口說上幾句話。寒來暑往,小夢南慢慢習慣了母親的“唇語”,那唇齒之間流淌着的母愛,芳香四溢,無時無刻不滋養着她,包裹着她。

奇迹終于出現了。在媽媽的不懈努力下,小夢南不斷地試錯,不斷地在父母的鼓勵下糾正發音,她幾乎和正常孩子一樣同步開口說話。盡管,她把“花花”說成“哈哈”,把“下雨”說成“哈五”,但對父母而言,她的每一個細小的聲音都宛如天籁。

感動中國丨江夢南:用奮鬥發聲,她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

幼年時的江夢南與父母在一起

1995年夏季的一天,江文革在鏡子前教女兒拼“P”字的發音。長期以來,他們為小夢南的發音不準問題憂心不已,因為發音不準,說話就沒有意義。後來他們發現學拼音是最好的辦法。但這個“P”的發音,整整學了一個月,女兒還是無法正确發出。江文革并不放棄,一遍又一遍地教女兒。

突然,小夢南身子一歪,倒在江文革懷裡。江文革急忙抱起女兒,夫婦倆連夜将女兒送到醫院,這才得知:原來女兒患了中耳炎,并伴随眩暈現象。江文革心疼女兒,自責地捶打着自己的頭,号啕大哭。趙長軍把妻子攬入懷中,幽默地寬慰她:“老婆,其實你是這個世界上最負責的媽媽,如果有個諾貝爾母親獎,非你莫屬。”江文革的情緒這才穩定下來。

背着妻子時,趙長軍卻流下了眼淚,他心疼妻子的勞累,更心疼女兒的病情。小夢南的中耳炎和眩暈症狀不斷複發,直到1995年底,一家三口來到北京同仁醫院耳科研究所,經過專家會診,才徹底治好。

鄉村教師收入微薄,幾年來對女兒的奔波治療,花費甚巨,趙長軍夫婦無時無刻不在為錢發愁,想盡各種辦法開源節流,但還是欠了不少外債。在這種情況下,1997年暑假,他們還是帶着女兒趕赴北京,為她購置了一副4000元的進口助聽器。

有一次,家裡沒米了,口袋裡僅有2元錢的江文革不好意思跟賣米的老闆明說,她靈機一動,對老闆說:“我先買兩塊錢的米回去試吃一下,好吃了再來買一袋。”為了生存,趙長軍隻好再次放下顔面向朋友借錢。除夕将至,趙長軍為了不讓在農村生活的母親失望,不得不找朋友借了100元錢給母親送去。

那些年,為了省錢,趙長軍沒上過理發店,都是江文革給他理發。有一天,江文革一邊給丈夫理發,一邊掉淚。趙長軍問妻子怎麼了,江文革哽咽着說:“三十多歲的人,這麼多白頭發……”趙長軍打趣道:“這不正顯得趙老師學識淵博麼?”江文革哭得更甚了。多少個日夜,趙長軍抱着女兒,背着行囊,翻山越嶺去看病。在家裡,他任勞任怨地包攬家務,天還沒亮,他就扛着鋤頭到菜地種菜,隻為省下買菜的錢。

貧困并沒有打垮趙長軍夫婦,他們的精神世界無比富足。家裡到處都是書,小夢南随手就能拿到。因為将來在課堂上女兒聽不到老師的聲音,為了讓女兒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入學,夫妻倆着重培養她的自學能力。

在訓練女兒“讀唇”能力的同時,他們努力培養她養成自學讀書的習慣。為了訓練女兒識别他人的口唇變化,他們每天定時讓女兒看帶字幕的電視節目。慢慢地,小夢南已經能讀懂父母的唇語,自如地和父母交流;與他人“交談”雖然很慢,但如果能看到口型且對方語速慢,也沒有多大障礙。

轉眼間,小夢南6歲了,趙長軍夫婦懷着忐忑的心情,帶女兒來到當地國小,想讓女兒入學。基于小夢南的聽力狀況,幾乎所有在場的老師都建議他們緩一年再來,夫婦倆也認為有道理。小夢南7歲再去的時候,老師們仍有顧慮,因為學生成績與老師的考核挂鈎,是以要求小夢南以旁聽生的身份就讀,她的考試成績不計入班級成績。

令人驚訝的是,小夢南居然次次考第一,老師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不知道,江文革為了讓女兒跟上學習進度,借來國小課本,一遍又一遍地幫女兒預習,她對女兒說得最多的幾句話就是:“笨鳥先飛”“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就這樣堅持了三年,小夢南年年考第一。女兒入讀四年級的時候,江文革請求學校将女兒轉為正式學生。但科任老師說,四年級是轉折點,就怕江夢南跟不上。江文革眼圈紅了,她俯下身子問女兒:“你有信心繼續保持第一嗎?”小夢南太想成為正式學生了,她使勁點頭,口齒不清但堅定地說:“我有信心!”不久,小夢南再次考了第一名,順利轉為正式學生。四年級讀完,她直接跳到六年級,成績仍然名列前茅。

為了鍛煉女兒的書寫能力,江文革經常和女兒“筆聊”。一家三口圍桌而坐,同時在紙上寫笑話,看誰寫得最快、最好笑。這樣一來,小夢南能用文字準确地傳情達意,書寫又快又好。文字表達能力給了她一雙矯健的翅膀,讓她在寂靜的世界裡自由翺翔。

馬上要國小畢業了,趙長軍夫婦想把女兒留在身邊讀國中,便于照顧。小夢南卻想考出去。江文革對女兒的學習能力有信心,可女兒聽不見,顯然難以适應離開父母的生活,她更擔心的是女兒的出行安全。小夢南說:“媽媽,我不想永遠待在這裡,因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你離開爸媽,誰照顧你?”“我完全能照顧好自己,讓我試一試吧。”江文革跟丈夫商量,趙長軍說:“她有自己的想法,這很可貴。孩子終究是要獨立生活的,我們不可能呵護她一輩子。”

江文革哭了,她對女兒的付出,比正常孩子的母親付出何止多千萬倍!她也想過女兒有一天會獨自遠行,每思及此,心頭就割裂般的疼痛。但成長本來就是疼痛的,女兒在成長,母親也應該成長。深夜,江文革走到女兒的床前,對熟睡中的女兒輕輕地說:“孩子,去飛吧,媽媽不留你了,你屬于更廣闊的世界。”

折翅也要飛翔,高處的風景如此壯美

2004年8月,小夢南以郴州市重點國中——郴州六中對外選拔考試第二名的成績被該校錄取。8月底的一天淩晨5點,一家三口背着行囊,前往縣城,再轉車到市裡。他們在晨曦微露中穿行于莽莽蒼蒼的山間。過往的歲月裡,為了給女兒治病,多少次這樣匆忙趕路,渾身沾滿露水……

江夢南進入國中後,前幾年形成的“讀唇”能力和自學習慣,使得她學習起來并不吃力。開學那幾天,江文革沒有回家,偷偷躲在校園的角落裡,遠遠地觀察着女兒的一舉一動。江夢南似乎感覺到了母親的存在,她突然一轉頭,發現母親就在綠化帶後怅然地望着自己。

江夢南激動地跑過去,猛地撲到母親的懷裡。江文革眼睛紅紅的,撫摸着女兒的肩頭。江夢南調皮地說:“媽媽,你舍不得我是嗎?别哭鼻子哦。”江文革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淚:“媽媽看一眼你就走。”江夢南像個小大人似的捏了捏母親的手:“我去上課了,您回家吧,路上要注意安全,别讓我擔心。”

在回家的車上,江文革的眼睛一直濕濕的。這一次,女兒是真的獨自啟程了,父母隻能默默凝望她漸行漸遠的背影,從此山高路遠,隻有愛相随。

在國中階段,學校規定學生不能帶手機,但為江夢南開了“綠燈”,允許她使用。她每天都要和母親短信交流,講學校裡的見聞,學習上的問題,還有女孩的小秘密。江文革發現女兒學習英語遇到了難題,因為她在莽山讀國小時從來沒有學過英語,但郴州六中的同學都學過,是以,她學起來非常吃力,特别是口語。好強的她不願讓老師看出她的窘迫,拼命自學英語,并向同學們請教,琢磨英語發音。

江文革找到班主任,感念于江夢南的韌性,班主任給她安排最靠前的座位,這樣可以讓她清楚地看到老師的口型,并時常提醒其他老師在上課走動時,盡量在江夢南的視線範圍之内,也不要無意識地用書捂住嘴,以便她讀唇。英語口語考試時,老師單獨讀給她聽。就這樣,江夢南的英語成績終于迎頭趕上。

2007年6月,江夢南面臨中考,在英語口試中,學校為她設立了隻有她一個人的愛心考室。中央電視台等媒體都對此事做了報道。面對記者們的鏡頭,江夢南專注而坦然。最終,她以7科全A的成績被郴州市幾所重點中學同時錄取。随後,她作為特優生選擇了郴州明星學校就讀。

在高中階段,江夢南的自強自立同樣得到了老師們的贊譽,加之老師們在講課時照顧她讀唇,江夢南一門功課也沒有落下。2010年6月,江夢南參加聯考,國文考試寫作文時,她寫了父母帶她治病的艱辛,激動流淚,結果作文跑題,國文考試失利,總分573分,雖然超過一本線2分,但沒有達到她的預期目标。好強的江夢南做出了複讀的決定。

江文革心疼女兒。正常的孩子經曆一次聯考都“傷筋動骨”,何況沒有聽力的江夢南。她對女兒說:“孩子,我不想你過得太苦,現在你又不是不能上大學……”江夢南認真地說:“我無法選擇一個健康的身體,但在讀大學這件事上,我想擁有更多選擇。放心吧,爸、媽,你們的醜小鴨變成小天鵝了,我會飛得更高!”江文革含淚笑了。女兒真的長大了,她懂得取舍,懂得以退為進,她的确可以飛得更高。

2011年6月,江夢南第二次參加聯考,考出了615分的高分,被吉林大學藥學院錄取。她對父母說:“我從小被藥物毒害導緻耳聾,我想通過學好藥學,讓更多的孩子免于重蹈我的悲劇。”

感動中國丨江夢南:用奮鬥發聲,她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進入吉林大學後,江夢南連續3年獲校級獎學金,連續兩年獲東榮獎學金,還曾獲得“白求恩醫學”獎學金、2015年自強自立大學生标兵、優秀大學畢業生等榮譽稱号。之後,江夢南考取了母校吉林大學的研究所學生,主攻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專業。

江夢南感恩母校對她的關愛,更加努力拼搏。2018年5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江夢南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為博士研究所學生!吉林大學校園沸騰了,數千裡之外的莽山沸騰了,趙長軍夫婦喜極而泣!

2018年末,江夢南作為清華大學學生代表,參加無障礙發展國際學術大會并發言。

2019年,她前往偏遠地區參加教育公益項目,為當地學子答疑解惑,提供幫助。

2020年,她當選為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會長,作為核心成員之一起草并釋出《做“無障礙天下”使者倡議》。擔任會長期間,她一刻也不停歇,組織參加無障礙論壇,舉辦無障礙理念體驗活動,向公衆普及無障礙理念……

趙長軍夫婦感慨萬千,這一路行來,他們用常人難以想象的堅持和愛,一點一點撬開女兒命運的凍土,小苗苗終于開出了驕人的花朵,閃耀着屬于她自己的美麗。

感動中國丨江夢南:用奮鬥發聲,她靠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

于無聲處靜待花開,于無礙處期待未來。

在接受《知音》編輯兼記者塗筠的獨家專訪時,江文革說,全國聽力殘障人士已達三千多萬人,在人們的心目中,讓失聰兒說話猶如讓千年鐵樹開花。真的如此艱難嗎?事實并非如此,隻要家長們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和愛心,掌握一些康複技巧,并付諸長期的實踐,失聰兒語言康複是完全可以實作的,他們也可以取得非凡的成績!

來源:長江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