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暗中買俄原油賺翻,還不準中國買,中俄能源協定一出西方眼紅

歐洲石油巨頭近日增購俄羅斯原油。據觀察者網3月6日消息,全球第二大石油公司殼牌公司,近日購買10萬公噸俄羅斯原油。該筆交易也創下了有記錄以來,石油交易的最大優惠程度。殼牌公司拿到每桶28.5美元的折扣,通過這筆交易,殼牌公司預計套利超過2000萬美元。而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的2月28日,殼牌公司剛剛宣布了抵制俄羅斯原油的消息。不到一周的時間過去,殼牌公司即完成“真香”轉變,這一方面反映着“反俄”政治正确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凸顯着俄歐合作的必要性。

殼牌公司在對這筆交易發表的聲明中指出,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殼牌公司正在努力尋求替代品,但那是個很複雜的流程,而歐洲的需求,已經等不及了。

西方暗中買俄原油賺翻,還不準中國買,中俄能源協定一出西方眼紅

俄羅斯對北約東擴行徑正式做出反制以來,美英等國以歇斯底裡的姿态對俄發起大規模制裁,甚至祭出了“金融核彈”,将俄羅斯非原油交易的大部分銀行,在其主導的全球結算體系中“除名”。美英等國在短時間内建構起了針對俄羅斯的輿論、金融鐵幕,其一方面向烏克蘭持續輸出軍火,力圖将俄烏沖突長期化進行,另一方面在全方面排擠打壓俄羅斯。

在核大國間的恐怖平衡下,美俄之間實質上已進入“戰争”狀态。俄總統普京直言,美英的制裁行徑,便是在“宣戰”。隻是這場戰争并非是實體的直接戰争,而是金融戰、網絡戰、輿論戰、科技戰、外交戰,美國調集全力“圍剿”俄羅斯,在這場美俄“戰争”中充當實際的進攻方。俄羅斯則在“戰略防守”态勢下,以“特别軍事行動”尋求戰役級别的突圍。美俄“戰争”已然爆發,而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事”中,能源領域是俄羅斯有數的優勢領域,甚至沒有之一。

西方暗中買俄原油賺翻,還不準中國買,中俄能源協定一出西方眼紅

西方的全面擠壓下,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極為克制的“特别軍事行動”,絕境反擊四字,名副其實。但美英的全面打擊,并不意味着俄羅斯前途的灰暗。俄總統普京、俄外長拉夫羅夫先後發聲指出,西方的對俄打擊也可以是契機,俄羅斯可借這一機會發展一些本就該發展的能力,這對俄羅斯未來的發展有着戰略意義。西方的全面封鎖很可怕嗎?奉行自強不息的中國,以70年的艱苦奮鬥給出了答案。俄羅斯,顯然也正加速探尋,本國的自主發展道路。

而暗中買俄石油賺翻的殼牌公司,其對外釋出的聲明中,也點明了石油、天然氣這一大宗商品交易的長期性特點。俄羅斯能源的不可替代性展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俄羅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先天優勢,其次是俄能源行業龍頭地位帶來的能源基礎設施優勢,尤其是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其長期建構的油氣管道系統帶來的價格優勢、供應優勢,全球沒有國家能夠代替。

西方暗中買俄原油賺翻,還不準中國買,中俄能源協定一出西方眼紅

而在新冠疫情導緻全球能源供應本就緊缺的情況下,僅論産能而言,其他産油國短期内填補俄羅斯産能,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樣的情況下,美英等國頻繁施壓、離間中俄關系,不準中國購買俄羅斯能源,妄圖以此打壓俄羅斯。而中國,則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中俄兩國在2月3日、4日分别簽署石油、天然氣增供協定,雙方新協定的結算貨币庫中,抛除了美元。3月伊始,兩國就建立成天然氣管道,俄對華年增運500億立方米天然氣達成一緻。中俄兩國基于共赢的戰略合作,讓西方眼紅,并為動蕩的全球經濟形勢,持續注入确定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