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孕媽擔心的“順轉剖”,其實機率沒那麼高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不用因為擔心“順轉剖”直接選擇剖宮産

在36周商量分娩方式的時候,不少人會因為擔心這擔心那而要選擇剖宮産,其中一個常見的理由是擔心“順轉剖”,也就是所謂的受“二茬罪”。

其實這些擔心有些過慮了,“順轉剖”的機率真的沒有那麼高,至少在産房管理比較好的醫院,“順轉剖”的機率真的不高。

以我所在的醫院為例,為了減少大家的擔心,放心去順産,大力推進并提升分娩鎮痛率,控制中轉剖宮産率,降低會陰側切率。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我院“順轉剖”的機率隻有1%-2%,作為一家分娩量超過3萬的醫院,這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

雖然事實如此,但是大家的感受還是會不一樣,有些人也會提出自己的證據,認為順轉剖的機率不低,這可能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順轉剖的定義不同

關于順轉剖,全球并沒有統一的标準和定義。為了做質控,我院統一了順轉剖的定義和标準。

所謂的中轉剖宮産,就是本來打算自己生的,有了規律宮縮(可能是自然臨産,也可能是催引産),宮口也在逐漸增大,但是由于孩子生不出來、産婦有發熱及其他異常,或者是半路上胎心異常,發生胎兒宮内窘迫,不得不去開剖宮産。

孕媽擔心的“順轉剖”,其實機率沒那麼高

至于宮口開多大才納入順轉剖的範圍,我們選擇的是3公分。

▌為什麼是3公分?

在檢查宮口開大情況時,不同的醫生之間,判斷會有很大的差異。

1公分和2公分經常無法很好的區分開,同一個臨産病人,有的醫生說是1公分,有的說是2公分,有的産婦連宮縮也沒有,去查一下宮口,有的醫生也會說是有1-2公分。

但是當達到3公分時,大家的判斷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和争議了。

是以我們就把中轉剖宮産定義為有規律宮縮,正式臨産,宮口開大3公分以上,在這之前,其實是無法很好的判斷是否正式臨産進入産程的。

如果沒有正式臨産,就去做了剖宮産,原則上是不算中轉剖宮産的。

2

引産失敗不是順轉剖

不少人覺得順轉剖的比例比較高,可能是把引産失敗也算成順轉剖了。這裡說的引産是胎兒情況很好的正常引産,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計劃生育引産,也不是死胎的引産。

通常情況下,引産失敗的機率大約為10%-20%,這取決于醫院,醫生,也取決于引産方案。

總體上,引産失敗機率通常會超過10%,但是在管理比較好的醫院和産房,引産失敗率是個位數,不會超過10%,不同的醫院這個資料的波動範圍還是挺大的。

如果把引産失敗也認為是順轉剖的話,這個比例就不低了。

3

觀察者偏倚(Observer bias)

觀察者偏倚(偏差)指的是人們更願意觀察到自己内心期望的結果,這會和客觀現實存在差距和偏倚。

也就是說,如果你很在意順轉剖,結果你就會看到更多的順轉剖的故事和案例,盡管客觀的資料并不支援順轉剖比例很高的觀點。

經常會有孕媽和我讨論順轉剖的事情,也會因為這種擔心而要求做選擇性剖宮産,以免受二茬罪。

為了支援自己的觀點,就告訴我說在身邊的媽媽群裡面有很多順轉剖的案例,而且都是有名有姓的,說多了我心裡也開始犯嘀咕。

孕媽擔心的“順轉剖”,其實機率沒那麼高

但實際上,我院中轉剖宮産率,也就是順轉剖的機率大約為4%,雖然比以前有所上升,但依然是小機率事件。

▌為什麼會覺得身邊有那麼多的順轉剖?

這通常是順轉剖的人比較喜歡去講自己的經曆,大多數生的很順利的人是不會主動去分享自己很順利的分娩過程的。

這有點像網際網路,啥事都沒發生的人是不會上網講故事,發洩和投訴的。

總結

以上隻是我院的順轉剖比例,不代表其他醫院也是如此,如果不放心的話,不妨問一下你的産檢醫生,你将要生産的醫院順轉剖機率是多少。

本文來源:段濤大夫

本文作者:段濤

責任編輯:一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