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編者按:

本文根據愛德基金會理事長、廣州市愛德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丘仲輝在2021年12月23日由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和長青文獻圖書館主辦的“搶救曆史記憶 傳承行業發展——公益行業曆史記錄與傳承工作研讨會”上的主題發言整理而成。

對于公益行業曆史記錄與傳承的價值及緊迫性,我從愛德基金會的曆史與傳承、曆史記錄儲存的價值以及期待與展望等方面談一下個人想法。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通過記錄曆史來傳播文化、傳承文明。所謂“曆史”,“曆”是“過也、傳也”。“過”是空間上的移動,“傳”則代表時間上的移動。記“史”要做到中正、無偏差地記錄史實。公益作為一個行業,現在到了需要認真總結自身曆史的階段。這個工作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下去。

上世紀90年代,我剛參與NGO工作時,去過很多國家。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愛德海外的很多合作機構都有自己的博物館。他們邀請我參觀時,起初我以為這些博物館是類似國内的大型博物館。但後來發現這些博物館其實規模都很小,屬于機構内部設定的,其中有一些會向公衆開放。特别是一些國際機構,他們會把在世界各地開展項目的資料和項目地的各種物品都收藏到博物館,我感到很有意義。在挪威的一家機構,我曾經看到了他們上世紀初在中國開展項目的曆史檔案,包括他們在湖南做項目時,所服務的孩子上學時留下的練習本。看到這些讓人肅然起敬,翻開檔案仿佛曆史又重制在了面前。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愛德基金會的曆史與傳承

愛德基金會所做的曆史傳承工作,主要目的是教育訓練機構員工,傳承組織文化,展示機構形象和傳播公益理念。目前采取的形式包括梳理機構發展的曆史資料,包括文字、圖檔、錄像、音頻等,整理項目管理資料和檔案,以及口述史的整理。通過上述工作,我們目前對曆史傳承有這樣的認識:要重視機構的檔案管理并發揮檔案作用,借助現代化資訊管理技術和手段,以此支援我們的曆史傳承工作。下面與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愛德基金會的做法。

愛德基金會從1985年成立到今天,有37年的曆史。我們大緻按十年一個階段,對愛德的發展做了一個梳理。第一個十年是愛德基金會的“初創期”;第二個十年是“成長期”,主要是響應《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将工作重點轉向西部;第三個十年是愛德的“創新期”;目前正在經曆的第四個十年是愛德的“拓展期”。多年來我們記錄整理的财務資料也印證了這樣劃分愛德發展階段的合理性。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圖/嘉賓PPT

再與大家分享一段愛德基金會員工筆記背後的故事。我們一位員工在某天筆記中,記錄了他出差陪同海外機構走訪項目期間發生的事情。最後追記了家裡發生的一件事情。在他出差期間家裡的孩子被撞傷。這句話一下把我拉回到當時的情景。我們的這位員工在外出差時,他的小孩在回家路上被撞了。剛好他家就在基金會附近,有人目睹了這個事件,見到孩子被撞倒在地,滿臉流血。但是等我們的從業人員到達現場時,小孩卻不見了。報了警後,那天從傍晚一直到晚上9點,我們的從業人員,包括基金會上司,都騎着車四處找尋,最後在一個非常偏僻的醫院找到了這個小孩。肇事者還算不錯,在醫院裡陪着孩子挂水,小孩也已經縫過了兩針。愛德的這位員工出差回來後,對機構的關心非常感動。

這件事的意義對我們機構的文化建設非常重要。機構怎麼形成凝聚力?這不就是需要我們把“以人為本”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而不是口頭上嗎?!像這種事情,如果不是員工筆記上有這麼一筆,加上我剛好也知道這個故事,那它就會淹沒在曆史長河中,不會有人知道。我經常想,為什麼我們的從業人員,特别是長期在愛德工作的很多老員工,他們對機構的向心力是怎麼形成的?我認為就是通過這些普普通通的小故事積累起來的,是以我認為曆史的留存非常重要。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愛德簡訊》中收錄過一位外國朋友的來信。這位朋友和愛德基金會的員工一起出差時聽到了一個小故事。這位愛德員工說有一次他出差回來,滿臉滿頭全身都是泥灰,結果在偏僻的小巷子裡剛好碰見他孩子跟同學在一起玩耍。孩子同學認出了他,就跟他孩子說,你爸爸怎麼是這個樣子?!這位外國朋友聽了很感動,就給這個員工的孩子寫了一封信。他在信裡對孩子說,你爸爸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工作,幫助有需要的人群。他可能默默無聞,但他做的工作非常重要。這封信對我們員工的影響很大,在這封信的編者按中,編輯對此寫了這麼一句話,“這恐怕也是愛德基金會為什麼能具有如此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這些事件都凸顯出對機構曆史文化記錄傳承的重要性,但也有很多的缺憾。我分享兩張可能很多人都看過的照片,遺憾的是,這張愛德基金會成立大會的照片,照片上的所有人都已經去世。而這張在香港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的照片,三人中兩位中國老人(丁光訓主席和韓文藻博士)也都辭世了。剩下這位年輕的美國人現在已經75歲了。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這顯示了儲存我們曆史記錄的緊迫性。因為往往我們在認識層面是重視的,但實際工作中不一定能夠采取及時的行動。這是我們的一個教訓。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曆史記錄儲存的價值

這次會議的題目是“搶救曆史記憶·傳承行業發展”。“搶救”兩個字是完全适用的,有些行業的曆史确實要搶救了。之前讨論設立傳一基金時,我和一些很熟悉的朋友說起來,他們對朱傳一先生并不太了解,也沒有認識到朱老師在我們行業發展當中發揮的重要曆史作用。去年舉辦商玉生先生追思紀念會時也有類似的情況。這些都在提醒我們,已經是時候要總結記錄我們行業的發展曆史了。目前,十分了解和積極參與改革開放之後的公益發展曆史的,像徐永光老師、楊團老師,他們都仍然活躍于我們的公益慈善界。我相信通過他們可以很好地做些行業記錄。

讓我感到特别振奮和高興的,就是我們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前些年看到他們做了基金會行業的編年史,盡管形式比較簡單——以時間為序記錄行業重要事件,但當時我就覺得非常好。特别是我們經曆過的人,看到這些就馬上能回憶起過去的事情。但如何豐富這個編年史,讓它變得更加立體,這是需要進一步考慮和研究的。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展望與期待

基于以上談到的,和大家分享我對長青圖書館的期待和展望。

最開始的時候,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想做基金會行業的檔案館。後來,據我了解是永光老師建議做成圖書館,主要是因為檔案館的内涵相對局限。檔案館改為圖書館是一個進步,因為檔案館更多是供大家查閱,而圖書館是開放的。圖書館可以起到回顧與研究的功能,同時也可以進行交流與讨論。

再一個就是開放創新。如果長青圖書館能夠實作它的未來規劃,它将在行業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圖書館的三個功能(記錄儲存、研究支援、文化交流)、三類館藏(圖書、文獻檔案、實物)以及三個載體(實體空間、電子化、樞紐網絡)講得非常全面。記得今年7月31日舉辦的商玉生追思紀念會上,永光提出我們要建設公益共同體,而商玉生先生生前所做的公益事業的行業建設工作,正是為公益共同體建設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我認為公益共同體的提法非常好,而它的載體就需要我們來共建共創,我們要做的長青圖書館可以說就是這個載體的一部分。

【愛德基金會動态】丘仲輝:記錄總結公益曆史不僅現在要做,日後也應該堅持

我的設想是,由我們行業共建共創共享長青圖書館。我期待建設一個平台或網絡,它不是在一個地方,而是在我們祖國各個地方彙集資料,同時又能在一個平台上共享。我們以這個平台形成公益共同體,推動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在這個過程當中怎麼共創呢?我認為需要各個機構的積極參與。我們不要各自為政,而要以行業大局為重。當然,我們各個機構曆史長短和工作的開展情況都不一樣,完全可以采取多元的方式彙集行業資料,彙總到長青圖書館或在各地組建網絡型圖書館,逐漸形成共建态勢。大家有錢出錢,有智慧出智慧,真正把它建設成公益界的智慧平台,形成真正的公益共同體。

我認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讨論的長青圖書館的意義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