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编者按:

本文根据爱德基金会理事长、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丘仲辉在2021年12月23日由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和长青文献图书馆主办的“抢救历史记忆 传承行业发展——公益行业历史记录与传承工作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

对于公益行业历史记录与传承的价值及紧迫性,我从爱德基金会的历史与传承、历史记录保存的价值以及期待与展望等方面谈一下个人想法。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通过记录历史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所谓“历史”,“历”是“过也、传也”。“过”是空间上的移动,“传”则代表时间上的移动。记“史”要做到中正、无偏差地记录史实。公益作为一个行业,现在到了需要认真总结自身历史的阶段。这个工作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下去。

上世纪90年代,我刚参与NGO工作时,去过很多国家。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爱德海外的很多合作机构都有自己的博物馆。他们邀请我参观时,起初我以为这些博物馆是类似国内的大型博物馆。但后来发现这些博物馆其实规模都很小,属于机构内部设置的,其中有一些会向公众开放。特别是一些国际机构,他们会把在世界各地开展项目的资料和项目地的各种物品都收藏到博物馆,我感到很有意义。在挪威的一家机构,我曾经看到了他们上世纪初在中国开展项目的历史档案,包括他们在湖南做项目时,所服务的孩子上学时留下的练习本。看到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翻开档案仿佛历史又重现在了面前。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爱德基金会的历史与传承

爱德基金会所做的历史传承工作,主要目的是培训机构员工,传承组织文化,展示机构形象和传播公益理念。目前采取的形式包括梳理机构发展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音频等,整理项目管理资料和文件,以及口述史的整理。通过上述工作,我们目前对历史传承有这样的认识:要重视机构的档案管理并发挥档案作用,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以此支持我们的历史传承工作。下面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爱德基金会的做法。

爱德基金会从1985年成立到今天,有37年的历史。我们大致按十年一个阶段,对爱德的发展做了一个梳理。第一个十年是爱德基金会的“初创期”;第二个十年是“成长期”,主要是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工作重点转向西部;第三个十年是爱德的“创新期”;目前正在经历的第四个十年是爱德的“拓展期”。多年来我们记录整理的财务数据也印证了这样划分爱德发展阶段的合理性。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图/嘉宾PPT

再与大家分享一段爱德基金会员工笔记背后的故事。我们一位员工在某天笔记中,记录了他出差陪同海外机构走访项目期间发生的事情。最后追记了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情。在他出差期间家里的孩子被撞伤。这句话一下把我拉回到当时的情景。我们的这位员工在外出差时,他的小孩在回家路上被撞了。刚好他家就在基金会附近,有人目睹了这个事件,见到孩子被撞倒在地,满脸流血。但是等我们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时,小孩却不见了。报了警后,那天从傍晚一直到晚上9点,我们的工作人员,包括基金会领导,都骑着车四处找寻,最后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医院找到了这个小孩。肇事者还算不错,在医院里陪着孩子挂水,小孩也已经缝过了两针。爱德的这位员工出差回来后,对机构的关心非常感动。

这件事的意义对我们机构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机构怎么形成凝聚力?这不就是需要我们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吗?!像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员工笔记上有这么一笔,加上我刚好也知道这个故事,那它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会有人知道。我经常想,为什么我们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长期在爱德工作的很多老员工,他们对机构的向心力是怎么形成的?我认为就是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小故事积累起来的,所以我认为历史的留存非常重要。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爱德简讯》中收录过一位外国朋友的来信。这位朋友和爱德基金会的员工一起出差时听到了一个小故事。这位爱德员工说有一次他出差回来,满脸满头全身都是泥灰,结果在偏僻的小巷子里刚好碰见他孩子跟同学在一起玩耍。孩子同学认出了他,就跟他孩子说,你爸爸怎么是这个样子?!这位外国朋友听了很感动,就给这个员工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对孩子说,你爸爸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工作,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他可能默默无闻,但他做的工作非常重要。这封信对我们员工的影响很大,在这封信的编者按中,编辑对此写了这么一句话,“这恐怕也是爱德基金会为什么能具有如此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这些事件都凸显出对机构历史文化记录传承的重要性,但也有很多的缺憾。我分享两张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的照片,遗憾的是,这张爱德基金会成立大会的照片,照片上的所有人都已经去世。而这张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照片,三人中两位中国老人(丁光训主席和韩文藻博士)也都辞世了。剩下这位年轻的美国人现在已经75岁了。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这显示了保存我们历史记录的紧迫性。因为往往我们在认识层面是重视的,但实际工作中不一定能够采取及时的行动。这是我们的一个教训。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历史记录保存的价值

这次会议的题目是“抢救历史记忆·传承行业发展”。“抢救”两个字是完全适用的,有些行业的历史确实要抢救了。之前讨论设立传一基金时,我和一些很熟悉的朋友说起来,他们对朱传一先生并不太了解,也没有认识到朱老师在我们行业发展当中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去年举办商玉生先生追思纪念会时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已经是时候要总结记录我们行业的发展历史了。目前,十分了解和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之后的公益发展历史的,像徐永光老师、杨团老师,他们都仍然活跃于我们的公益慈善界。我相信通过他们可以很好地做些行业记录。

让我感到特别振奋和高兴的,就是我们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前些年看到他们做了基金会行业的编年史,尽管形式比较简单——以时间为序记录行业重要事件,但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好。特别是我们经历过的人,看到这些就马上能回忆起过去的事情。但如何丰富这个编年史,让它变得更加立体,这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和研究的。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展望与期待

基于以上谈到的,和大家分享我对长青图书馆的期待和展望。

最开始的时候,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想做基金会行业的档案馆。后来,据我了解是永光老师建议做成图书馆,主要是因为档案馆的内涵相对局限。档案馆改为图书馆是一个进步,因为档案馆更多是供大家查阅,而图书馆是开放的。图书馆可以起到回顾与研究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进行交流与讨论。

再一个就是开放创新。如果长青图书馆能够实现它的未来规划,它将在行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图书馆的三个功能(记录保存、研究支持、文化交流)、三类馆藏(图书、文献档案、实物)以及三个载体(实体空间、电子化、枢纽网络)讲得非常全面。记得今年7月31日举办的商玉生追思纪念会上,永光提出我们要建设公益共同体,而商玉生先生生前所做的公益事业的行业建设工作,正是为公益共同体建设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我认为公益共同体的提法非常好,而它的载体就需要我们来共建共创,我们要做的长青图书馆可以说就是这个载体的一部分。

【爱德基金会动态】丘仲辉:记录总结公益历史不仅现在要做,日后也应该坚持

我的设想是,由我们行业共建共创共享长青图书馆。我期待建设一个平台或网络,它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我们祖国各个地方汇集资料,同时又能在一个平台上共享。我们以这个平台形成公益共同体,推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共创呢?我认为需要各个机构的积极参与。我们不要各自为政,而要以行业大局为重。当然,我们各个机构历史长短和工作的开展情况都不一样,完全可以采取多元的方式汇集行业资料,汇总到长青图书馆或在各地组建网络型图书馆,逐步形成共建态势。大家有钱出钱,有智慧出智慧,真正把它建设成公益界的智慧平台,形成真正的公益共同体。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长青图书馆的意义所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