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北宋畫院中,出身草根的著名天才除了王希孟,還有一位張擇端。

由于大陸古代對于藝術工作者一貫不重視,是以哪怕王希孟、張擇端這樣驚才絕豔的畫家生平也很少有詳細記載。

根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張擇端是山東東武人,字正道,小時候還是受過正規教育的,還到了北宋首都汴京遊學,後來才開始學畫畫。

但天才就是天才,一學繪畫進步就非常快,甚至還進入了翰林畫院,專攻界畫。

所謂界畫,就是用界尺劃線的繪畫方法。它起源于晉代,主要用于畫建築景觀(室内設計、園林設計的源頭啊),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阙樓圖》是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型界畫。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界畫的創作宗旨就是工整寫實、造型準确。這為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打下了堅實的藝術基礎。

不過,《清明上河圖》并非界畫,它被分到了風俗畫一類。

什麼是風俗畫?

風俗畫可不是島國風俗店裡面的畫,而是以社會生活風習為題材的人物畫。

漢代的畫像磚裡就有很多風俗畫,反映墓主莊園生活的。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漢畫像磚上的風俗畫

到了北宋,由于民間畫家增多,反映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城鄉生活的風俗畫也大量出現。例如燕文貴曾畫《七夕夜市圖》,描繪汴梁潘樓一帶夜市的繁榮景象;高元亨善畫京師車馬、瓊林苑、夜市等。

這些畫家大都熟悉市民群衆的生活和精神狀态,在作品中反映出民間風俗、市井百态,顯示着宋代人物畫發展中的新成就。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就代表了宋代風俗畫的最高水準。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清明上河圖》

據說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還是奉宋徽宗之命,為他描繪治下“盛世風光”之作。為此宋徽宗還特批了一年假期和一個農莊給張擇端繪畫之用。

如果張擇端乖乖的照着皇帝的意思畫一幅粉飾太平的“首都全景圖”,那他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就沒那麼高了。張擇端的偉大,在于他忠于自己的内心和現實,創作出了一幅真實反映北宋末年繁華之中帶着隐患的巨作。

為什麼這麼說?

一般入門級的賞析會告訴你:

《清明上河圖》,絹本,墨筆淡着色,長527.8厘米,高25厘米。全卷以全景式構圖,嚴謹精細的筆法,展現出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時節的風貌。畫面大緻可分為三個段落:開首為郊區農村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及其兩岸;後段為城門内外的繁華熱鬧景象。畫面的重點在于中端船過虹橋的緊張場面。

一笑告訴你,這些隻是表象,真正的玄機隐藏在畫面的細節之中。

咱們從城門看起——我問你,你在城門看到了守城的士兵沒?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沒有吧?首都的城門居然沒有入城的安全檢查,這說明了什麼?

那時候北宋可不是沒有外敵,金國、遼國、西夏、吐蕃……哪個都不是善茬,在這種情況下還是防務松弛,毫無警惕,簡直就是作死啊!

張擇端還特意把西域胡商和駝隊集中畫在城門處,你想想,這裡面有多少探子奸細?就這麼通行無阻了!

那士兵去哪兒了?

往前看,城門外,有個兵營。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兵營門外,幾個士兵無所事事地坐在那裡,百無聊賴,甚至還有躺着睡覺的。院子裡的馬也是趴着,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

武備松弛至此,還有什麼戰鬥力?憑什麼保家衛國?

我們再把視線轉到所謂的“畫面中心點”虹橋。

虹橋上,騎馬的武官和坐轎的文官相遇,互不相讓,仆人互相争吵——北宋的文武之争,可見一斑。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再看看路旁,也就是橋面兩側,是不是感覺各種攤販擠作一團,毫無次序?

再加上橋下大船的緊急避險,你是不是感覺到很混亂?壓根就沒人疏導管理?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要知道當時的汴京,可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号稱“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啊!城市管理居然是這個樣子,内部的空虛被張擇端就這麼直白的戳穿了。

當然,汴京的繁華也被描繪出來了。

例如:咱們現在風行街頭的飲品店,北宋就有了;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還有立式燈箱,也有了;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五星級酒樓更不少;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

但這些繁華,落在外敵眼中,就是一塊不上鎖的金庫,一個毫無戒備的美女。

張擇端把這樣一幅畫獻了上去。

宋徽宗也是位藝術大家,特别注重細節的那種,他怎麼會看不出來張擇端的用意?

但作品确實畫得不錯,宋徽宗在上面蓋了印,簽了字,就束之高閣了。

張擇端被趕出畫院,自謀生路了。

沒多久,畫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擄回金國。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不知道成為俘虜的宋徽宗有沒有再想起《清明上河圖》,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萬幸的是,《清明上河圖》在戰火中逃過一劫,流傳至今。

千餘年來,此畫聲名顯赫,廣受青睐,仿摹者衆多。據統計,現存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作品有30多本。

不過大家放心,張擇端的真迹還是儲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不定期展出。

張擇端的傳世作品除了《清明上河圖》外,還有取材于汴京城西金明池(又名“西湖”)舉行龍舟競賽盛況的《西湖争标圖》(又稱《金明池争标圖》,原作已失,現存南宋人所畫同題材作品可見梗概)。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金明池争标圖》

其實哪怕他隻有《清明上河圖》這一幅作品,也足以彪炳史冊,無愧于中國最卓越的畫家之一。

《清明上河圖》,以其内容的異常豐富性,高度的曆史真實性,藝術表現的無比生動真切,成為大陸傳世十大名畫之一,是大陸古代繪畫史上具有不朽意義的頂級傑作!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獲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标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系。

這麼多年都看錯了《清明上河圖》,它不是盛世華章而是末日悲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