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作者:鴻鹄高飛一舉萬裡

自2月24日俄烏開打以來雙方已相繼展開了兩輪會談:2月28日俄羅斯代表團和烏克蘭代表團在白俄羅斯的戈梅利州就烏克蘭局勢舉行了首輪會談。3月3日俄羅斯與烏克蘭在白俄羅斯境内的别洛韋日森林舉行的第二輪會談中雙方就建立人道主義通道達成諒解并同意盡快舉行第三輪談判。為什麼俄烏雙方這兩次會談都是在白俄羅斯境内舉行呢?首先在俄烏開打的狀态下選擇中立的第三方舉行會談是客觀現實的需要。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問題是要找第三方國家舉行會談不一定要找白俄羅斯啊。白俄羅斯之是以成為雙方的會談地點在于白俄羅斯與俄、烏雙方均有特殊的淵源。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三個東斯拉夫國家在外界眼中可謂是同宗同源同文同種。所謂斯拉夫人是對使用斯拉夫語族語言的所有民族的統稱。在斯拉夫人這個概念之下包括如今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等若幹民族。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關于斯拉夫人的起源最早見于1世紀末2世紀初古羅馬文獻的記載。公元5~6世紀由匈奴西遷引發的亞歐民族大遷徙過程中斯拉夫人逐漸分化為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東斯拉夫人逐漸繁衍出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大支系;西斯拉夫人逐漸繁衍出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大支系;南斯拉夫人則分化出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波斯尼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公元882年誕生的基輔羅斯大公國是東斯拉夫人曆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并不是像古代中國一樣高度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而是由一大群封建領主王公組成的松散聯盟。13世紀西征的蒙古人征服了基輔羅斯絕大部分領土,隻有西部的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和波洛茨克公國在波蘭等國支援下保持着獨立。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在日後逐漸演變成為烏克蘭,而波洛茨克公國則逐漸演變成為如今的白俄羅斯。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1480年莫斯科大公國脫離蒙古人的統治并逐漸征服其他羅斯公國,于是以莫斯科大公國為基礎合并其他羅斯國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俄羅斯民族。由此可見如今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民族早期确實是同宗同源,但在經曆蒙古人的統治之後在民族文化和心理認同上已出現分野。沙皇俄國日漸強大後逐漸把烏克蘭、白俄羅斯納入到了自己的統治之下,到了蘇聯時代烏克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同為蘇聯加盟共和國。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1991年龐大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以及其他加盟共和國都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蘇聯解體後昔日的老對手北約開始不斷向以前蘇聯的傳統戰略空間滲透擴張:1993年3月北約首先将捷克、匈牙利、波蘭這三個前華約成員國吸納為會員。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又發動了針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科索沃戰争,戰争結束後俄羅斯的勢力被徹底被擠出了原有的東歐勢力圈。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2002年11月21日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至此北約成員國已直接與俄羅斯接壤,北約的軍事力量已然部署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如今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就隻剩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戰略緩沖地帶,是以俄羅斯就把確定白、烏兩國不加入北約作為自己的底線。近年來烏克蘭在外交上與北約國家越走越近的趨勢導緻了俄烏開打的局面,那麼與俄羅斯、烏克蘭淵源頗深的白俄羅斯在北約東擴過程中是怎樣的處境呢?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既然北約東擴對烏克蘭造成了這麼大的影響,那麼難道說北約東擴就沒影響到白俄羅斯嗎?既然北約東擴持續不斷收納昔日蘇東陣營的成員,那麼北約會對白俄羅斯網開一面嗎?事實上北約當然不會放過對白俄羅斯的滲透機會:2020年白俄羅斯爆發的全國性大罷工背後通常就被視為有西方國家的操縱。東京奧運會後白俄羅斯運動員拒絕回國的事件也有人懷疑是受到外部勢力的操控。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由此可見北約不是沒對白俄羅斯下手。要知道烏克蘭在2004年的橙色革命以前受北約影響也遠沒今天這麼大。如今的白俄羅斯正像是2004年以前的烏克蘭:北約的勢力盡管也在白俄羅斯滲透擴張,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北約對白俄羅斯的影響還相當有限。這是白俄羅斯沒像烏克蘭那樣向北約靠攏的根本原因。那麼北約對白俄羅斯的滲透擴張為什麼始終相對有限呢?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自從2002年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以來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就隻剩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戰略緩沖國家了。如果北約要進一步東擴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就勢必對白、烏兩國下手,然而已退無可退的俄羅斯也勢必會把阻止白、烏兩國加入北約作為自己的底線。從葉利欽時代到普京的第一個任期忙于處理國内車臣問題、經濟問題的俄羅斯對北約東擴不得不采取預設的态度。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随着俄羅斯自身國力的恢複壯大就開始在外交事務上越發強硬起來。當北約東擴的腳步逼近到白、烏兩國時俄羅斯就開始采取反制措施了。俄羅斯手中畢竟有令北約陣營忌憚的龐大核武庫,是以北約勢力在白、烏兩國的滲透擴張就多少得有所克制。北約勢力在烏克蘭的擴張其實就一直是步步為營:在2004年以前北約對烏克蘭的影響也是相對有限的,而2004年烏克蘭爆發的橙色革命成為了标志性的轉折點。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烏克蘭第三任總統尤先科上台後毫無顧忌公開自己一心倒向歐洲和美國的政治意圖,但這并不意味着那時的烏克蘭就已全面倒向西方陣營。事實上在那之後尤先科、季莫申科、亞努科維奇等幾個大佬在美、俄這兩個大國的操縱下不斷在烏克蘭政壇上演合縱連橫的大戲。直到2013年底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還曾決定終止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定并轉而強化和俄羅斯的外交關系。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恰恰是亞努科維奇這一行為激起了烏克蘭國内親西方政治勢力的反彈。從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入俄以及烏東戰事爆發後烏克蘭才在外交上全面倒向西方。由此可見北約勢力在烏克蘭的擴張并非一路高歌:2004年以前北約對烏克蘭的影響相當有限,從2004年到2014年是烏克蘭國内親俄派和親西方派博弈角力的時期,直到2014年以後烏克蘭才在外交政策上全面倒向西方。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北約勢力為什麼用了這麼多年才完成讓烏克蘭政治轉向的目标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為了避免過分刺激俄羅斯。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隻能是步步為營完成對俄羅斯的封鎖圍堵。如果北約要想在這個問題上一步到位勢必激起俄羅斯的強烈反彈。其實北約在白俄羅斯的滲透擴張比起在烏克蘭要更加步步為營小心翼翼,是以迄今為止北約對白俄羅斯的影響仍像對2004年以前的烏克蘭那樣有限。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烏克蘭本身和俄羅斯有一定的曆史恩怨的。烏克蘭人的民族獨立意識早在沙皇時代就已萌芽。1917年沙皇統治被推翻後西烏克蘭的親歐人士在基輔成立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與此同時在東烏克蘭城市哈爾科夫成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張獨立和反對獨立的兩派烏克蘭人展開了慘烈的内戰。20世紀30年代的烏克蘭大饑荒和大清洗運動造成烏克蘭地區數百萬人口的非正常死亡。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這些曆史積怨導緻烏克蘭的地方民族主義日漸擡頭。二戰期間烏克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地的一些群眾把德軍當成了幫助自己擺脫蘇聯控制的“解放者”。由此可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積怨早已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蘇聯時代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沖突在蘇聯中央的控制下處于一種隐性狀态,而等到蘇聯解體後雙方之間的沖突就開始逐漸擺到了台面上。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換句話說烏克蘭與俄羅斯本就存在沖突,隻不過北約的操控挑撥加劇了這種沖突。相比之下白俄羅斯并不存在烏克蘭那樣強烈的反俄情緒,反而與俄羅斯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相當密切的交流接觸。1997年俄、白兩國就通過簽訂聯盟條約使一體化程度得以相當深入。在聖彼得堡通過海關時白羅斯公民可以和俄羅斯公民一樣享受免簽證的國民待遇。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多年來白羅斯一如既往支援俄羅斯推進獨聯體一體化程序:白羅斯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成立了三國關稅同盟。白羅斯也是俄羅斯提出的“歐亞聯盟”設想的積極響應者。俄羅斯在白俄羅斯境内是有駐軍的。普京曾多次對白俄羅斯盧卡申科總統承諾過:俄羅斯将在白俄羅斯提出請求的第一時間提供全方位幫助來保障白羅斯安全。俄羅斯對白羅斯提供的是全方位保護:不僅包括正常武器支援,而且還包括核武器在内。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從1991年白俄羅斯獨立以來就一直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最高上司人。1994年白俄羅斯由議會制轉變為總統制後盧卡申科就當選為白俄羅斯首任總統。盧卡申科能從上世紀90年代執政至今表明白俄羅斯的反對派勢力是比較薄弱的(至少無法撼動盧卡申科政府的地位)。這也就意味着北約勢力很難在白俄羅斯鼓動起像烏克蘭那樣的顔色革命。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特殊關系以及白俄羅斯内部的穩定決定了北約要策反拉攏白俄羅斯會比策反拉攏烏克蘭更難。是以北約很自然就會把主要精力用于在烏克蘭的滲透擴張。當然這也不是說北約就放棄在白俄羅斯搞事了,隻不過北約不會把主要精力用在白俄羅斯。北約勢力偶爾也會抓住一些機會在白俄羅斯搞事,但總的來看北約在白俄羅斯的滲透擴張是相對比較有限的。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北約對白俄羅斯的滲透擴張有限主要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對俄羅斯為白俄羅斯提供保護有所忌憚,二是北約目前正集中精力在烏克蘭搞事。不過如果一旦烏克蘭加入了北約,那麼北約就很可能把白俄羅斯作為下一個目标。俄羅斯與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博弈實際上也關乎白俄羅斯的命運。這也決定了白俄羅斯在目前的俄烏沖突中不可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

北約為什麼不能像對烏克蘭那樣對白俄羅斯下手

白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作為第三方積極為雙方搭建會談對話的平台。與此同時白俄羅斯一貫的親俄立場也導緻西方國家在這場沖突中将白俄羅斯也一并作為制裁對象。白俄羅斯也不願始終保持這種在外交上對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二選一的局面,是以近年來白俄羅斯也在緻力于與域外大國的合作(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目前白俄羅斯的外交政策是借助與大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實作本國利益最大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