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趣侃紅樓314:假鳳虛凰,藕官菂官蕊官,黛死钗嫁,寶玉黛玉寶钗

清明節這天賈寶玉吃過飯就被襲人“攆”出去,怕他在家裡吃了睡弄壞身體,辜負“好春光”。

賈寶玉出門時,大觀園一派欣欣向榮。賈探春改革初見成效,衆婆子們各司其職,映入眼簾就見到兩個景色。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一個是湖中婆子們在“行着船夾泥種藕”。

一個是杏花凋零,葉稠陰翠,杏實初長成。

藕為蓮意,寓意以林黛玉為首的衆女兒的可憐命運。

杏子結實,寓意姻緣圓滿生兒育女才是女兒幸運的歸宿。

“蓮與杏”就是可憐與幸運,屬于《紅樓夢》兩種女兒的命運歸宿。可憐的居多,幸運的少數。上文已經解讀,不多贅述。

賈寶玉見到杏花落後結杏子,慨歎邢岫煙嫁人婦會生兒育女兩鬓霜白。他的眼裡隻有女兒,卻不是女兒的人生。幸運與不幸在賈寶玉眼中并不相融。

凡是韶華歸去的女兒都是不幸,都要為之拘淚一把。而勇為女兒又不現實。

賈寶玉正在“傷春”時,突然火光沖起讓他駭了一跳。

古人最怕水火。當日劉外婆講雪下抽柴故事時,突然南邊馬棚走水,賈母就吓得不得了。甄士隐的敗亡,也是葫蘆廟大火連累。

大觀園“防火”每日都有嚴格巡視。如今火起在身邊,他本就膽小如何不驚。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結果不等他喝止,就聽見有婆子喊起來“藕官該死”。原來正是分給林黛玉的小戲子藕官在燒紙錢。

藕官分給林黛玉,“小生”配小旦,本就隐喻寶黛姻緣。如今藕官清明節燒紙祭奠,引出了真正的伏線。

“杏子陰假鳳泣虛凰”一段故事,由此展開。

原來藕官燒紙,被曾經梨香院的婆子看見,那婆子對藕官極為忌恨,見藕官壞了規矩燒紙便伺機報複,早都跑去彙報給“奶奶們”。

如果賈寶玉不在,藕官就慘了。好在賈寶玉挺身而出“包庇”藕官幫忙遮掩。先說是林黛玉讓藕官焚燒舊稿。見婆子揭穿是紙錢,又說做夢需要外人祭奠請藕官幫忙,大包大攬一力承攬。

藕官不傻,見賈寶玉撐腰便反咬一口,硬說婆子說破沖撞了。婆子無奈隻得求饒作罷,又因早報告上去不好圓融,最終還是硬派給“林黛玉叫了去”才作罷。

林黛玉“人在家中坐”,再不想又一次替藕官擔了責任。反正她替别人擔禍非止一次。

之前賈赦求鴛鴦。鴛鴦嫂子彙報鴛鴦不同意,就說平兒當時在場。豐兒機靈的說林黛玉叫去了平兒,作為遮掩讓邢夫人無話可說。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再往前賈寶玉對史湘雲、薛寶钗勸誡他“仕途經濟學問”不滿意,也說“林姑娘從不說這些混賬話”。

其實林黛玉不勸他是知道勸不了,不強求他違心,非是不贊同科舉仕途。

最後薛寶钗在滴翠亭“偷聽”小紅與墜兒說話,交代與賈芸私情,也是借林黛玉金蟬脫殼……

林黛玉替人受過,是她在賈家“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現實。也是她不能徹底融入賈家的真實處境,不多贅述。

賈寶玉見藕官傷心又問不出答案。藕官隻是讓他去問芳官,于是賈寶玉回去後就問芳官事情原委。

(第五十八回)芳官笑道:“那裡是友誼?他竟是瘋傻的想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是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隻是不把死的丢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

“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藕官燒紙祭奠逝去的知己菂官。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菂官因病去世,藕官傷心欲絕念念不忘。所謂“假鳳虛凰”,就是指兩個女孩入戲太深不能自拔産生了愛情。

《紅樓夢》裡多的是龍陽之好、斷袖之癖,娈童更是常見。但假鳳虛凰的女兒情卻極為少見。

芳官等人以為是兒戲,藕官菂官卻情比金堅。不想菂官死了,藕官悲痛欲絕每每祭奠不忘。

還是蕊官補缺替換菂官後,藕官才漸漸放下,又對蕊官用心起來。

外人認為藕官喜新厭舊,不想她卻說出一番“續弦”的道理。認為男子喪妻,續弦才是人倫大節。菂官死後愛惜蕊官,就像發妻死後丈夫續弦一樣,天經地義。

梨香院“三官”故事,毫無疑問就是“寶黛钗”姻緣糾纏,更是黛死钗嫁後的最明确伏筆。

藕官,是賈寶玉的影,是“蓮”意。

菂官,是林黛玉的影,是“蓮子”之意。

蕊官,是薛寶钗的影,是花蕊,也包括蓮花蕊。

“杏”與“蓮”是《紅樓夢》兩種命運主旨,“三官”都是“憐”,正好契合寶黛钗的悲劇[終身誤]。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藕官給了林黛玉,隐喻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姻緣以“訂婚”結束。前文薛姨媽說要“做媒”,盡管不出于本心,但說出口的話收不回來。

同為林黛玉的“影”,香菱與馮淵有短暫婚約,也通過藕官給到林黛玉再次證明寶黛定親。

芳官分給賈寶玉,同樣是“寶黛姻緣”成立的象征。

芳官是正旦,又姓“花”,她與賈寶玉同榻而眠、被王夫人“攆走”的經曆與晴雯一樣,影射林黛玉離開賈家與賈寶玉勞燕分飛的結局。

是以,芳官既是故事的訴說者,也與菂官一同代表林黛玉。

而菂官之死,注定林黛玉淚盡而亡的結局。

菂官死後,蕊官替補,交代了黛死钗嫁的結果。賈寶玉在林黛玉死後,迎娶了薛寶钗。

蕊官是菂官替補,被分給了薛寶钗。林黛玉死後,薛寶钗作為“替補”,嫁給了賈寶玉。但卻并不是“調包計”。

藕官将菂官當作嫡妻,蕊官當作續弦。肯定了薛寶钗以續弦之禮嫁給賈寶玉的事實。

賈寶玉迎娶薛寶钗為圓人倫大節,也複合薛寶钗商賈出身不配賈家門第。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黛死钗嫁的因由,當日劉外婆講述“雪下抽柴”故事時,我們就提出薛寶钗應該是在賈母病入膏肓之時,“沖喜”嫁入賈家。就像薛寶琴母親痰症,卻着急出嫁都是“沖喜”。

賈寶玉娶薛寶钗,也是不得不為之。

至于賈寶玉和林黛玉定親,香菱和馮淵有短暫姻緣是一個伏筆。薛姨媽要做媒也是一個伏筆。而第十七回賈政評價潇湘館“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讀書,不枉虛此一生”,在賈寶玉對怡紅院題額“紅香綠玉”時又預設“依你如何?”都代表賈政、賈母日後會給賈寶玉和林黛玉做主定親!

包括《姽婳詞》故事,也預示二人有實際姻緣,是以賈寶玉才會不“亵渎”林黛玉,把她當作正妻。

梨香院三官續弦說,正是[終身誤]的主旨!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一段假鳳虛凰故事,還原出黛死钗嫁的細節,寶钗嫁寶玉隻能做續弦

賈寶玉“意難平”,還能心甘迎娶薛寶钗,夫妻齊眉舉案,隻因人倫大節就當如此。他從來不承諾林黛玉死後,他要殉情。

綜上,從梨香院“三官”故事,能看透寶黛钗三人的感情結局。如果結合甄士隐一家三口的結局,就可以“畫”出寶黛钗的完整結局!甚至不需要一定看到《紅樓夢》的真實“結局”!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關注作者、點贊、收藏,《趣侃紅樓》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為您持續更新!

文|君箋雅侃紅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