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趣侃红楼314:假凤虚凰,藕官菂官蕊官,黛死钗嫁,宝玉黛玉宝钗

清明节这天贾宝玉吃过饭就被袭人“撵”出去,怕他在家里吃了睡弄坏身体,辜负“好春光”。

贾宝玉出门时,大观园一派欣欣向荣。贾探春改革初见成效,众婆子们各司其职,映入眼帘就见到两个景色。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一个是湖中婆子们在“行着船夹泥种藕”。

一个是杏花凋零,叶稠阴翠,杏实初长成。

藕为莲意,寓意以林黛玉为首的众女儿的可怜命运。

杏子结实,寓意姻缘圆满生儿育女才是女儿幸运的归宿。

“莲与杏”就是可怜与幸运,属于《红楼梦》两种女儿的命运归宿。可怜的居多,幸运的少数。上文已经解读,不多赘述。

贾宝玉见到杏花落后结杏子,慨叹邢岫烟嫁人妇会生儿育女两鬓霜白。他的眼里只有女儿,却不是女儿的人生。幸运与不幸在贾宝玉眼中并不相融。

凡是韶华归去的女儿都是不幸,都要为之拘泪一把。而勇为女儿又不现实。

贾宝玉正在“伤春”时,突然火光冲起让他骇了一跳。

古人最怕水火。当日刘姥姥讲雪下抽柴故事时,突然南边马棚走水,贾母就吓得不得了。甄士隐的败亡,也是葫芦庙大火连累。

大观园“防火”每日都有严格巡视。如今火起在身边,他本就胆小如何不惊。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结果不等他喝止,就听见有婆子喊起来“藕官该死”。原来正是分给林黛玉的小戏子藕官在烧纸钱。

藕官分给林黛玉,“小生”配小旦,本就隐喻宝黛姻缘。如今藕官清明节烧纸祭奠,引出了真正的伏线。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一段故事,由此展开。

原来藕官烧纸,被曾经梨香院的婆子看见,那婆子对藕官极为忌恨,见藕官坏了规矩烧纸便伺机报复,早都跑去汇报给“奶奶们”。

如果贾宝玉不在,藕官就惨了。好在贾宝玉挺身而出“包庇”藕官帮忙遮掩。先说是林黛玉让藕官焚烧旧稿。见婆子揭穿是纸钱,又说做梦需要外人祭奠请藕官帮忙,大包大揽一力承揽。

藕官不傻,见贾宝玉撑腰便反咬一口,硬说婆子说破冲撞了。婆子无奈只得求饶作罢,又因早报告上去不好圆融,最终还是硬派给“林黛玉叫了去”才作罢。

林黛玉“人在家中坐”,再不想又一次替藕官担了责任。反正她替别人担祸非止一次。

之前贾赦求鸳鸯。鸳鸯嫂子汇报鸳鸯不同意,就说平儿当时在场。丰儿机灵的说林黛玉叫去了平儿,作为遮掩让邢夫人无话可说。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再往前贾宝玉对史湘云、薛宝钗劝诫他“仕途经济学问”不满意,也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账话”。

其实林黛玉不劝他是知道劝不了,不强求他违心,非是不赞同科举仕途。

最后薛宝钗在滴翠亭“偷听”小红与坠儿说话,交代与贾芸私情,也是借林黛玉金蝉脱壳……

林黛玉替人受过,是她在贾家“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现实。也是她不能彻底融入贾家的真实处境,不多赘述。

贾宝玉见藕官伤心又问不出答案。藕官只是让他去问芳官,于是贾宝玉回去后就问芳官事情原委。

(第五十八回)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藕官烧纸祭奠逝去的知己菂官。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菂官因病去世,藕官伤心欲绝念念不忘。所谓“假凤虚凰”,就是指两个女孩入戏太深不能自拔产生了爱情。

《红楼梦》里多的是龙阳之好、断袖之癖,娈童更是常见。但假凤虚凰的女儿情却极为少见。

芳官等人以为是儿戏,藕官菂官却情比金坚。不想菂官死了,藕官悲痛欲绝每每祭奠不忘。

还是蕊官补缺替换菂官后,藕官才渐渐放下,又对蕊官用心起来。

外人认为藕官喜新厌旧,不想她却说出一番“续弦”的道理。认为男子丧妻,续弦才是人伦大节。菂官死后爱惜蕊官,就像发妻死后丈夫续弦一样,天经地义。

梨香院“三官”故事,毫无疑问就是“宝黛钗”姻缘纠缠,更是黛死钗嫁后的最明确伏笔。

藕官,是贾宝玉的影,是“莲”意。

菂官,是林黛玉的影,是“莲子”之意。

蕊官,是薛宝钗的影,是花蕊,也包括莲花蕊。

“杏”与“莲”是《红楼梦》两种命运主旨,“三官”都是“怜”,正好契合宝黛钗的悲剧[终身误]。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藕官给了林黛玉,隐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以“订婚”结束。前文薛姨妈说要“做媒”,尽管不出于本心,但说出口的话收不回来。

同为林黛玉的“影”,香菱与冯渊有短暂婚约,也通过藕官给到林黛玉再次证实宝黛定亲。

芳官分给贾宝玉,同样是“宝黛姻缘”成立的象征。

芳官是正旦,又姓“花”,她与贾宝玉同榻而眠、被王夫人“撵走”的经历与晴雯一样,影射林黛玉离开贾家与贾宝玉劳燕分飞的结局。

所以,芳官既是故事的诉说者,也与菂官一同代表林黛玉。

而菂官之死,注定林黛玉泪尽而亡的结局。

菂官死后,蕊官替补,交代了黛死钗嫁的结果。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迎娶了薛宝钗。

蕊官是菂官替补,被分给了薛宝钗。林黛玉死后,薛宝钗作为“替补”,嫁给了贾宝玉。但却并不是“调包计”。

藕官将菂官当作嫡妻,蕊官当作续弦。肯定了薛宝钗以续弦之礼嫁给贾宝玉的事实。

贾宝玉迎娶薛宝钗为圆人伦大节,也复合薛宝钗商贾出身不配贾家门第。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黛死钗嫁的因由,当日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时,我们就提出薛宝钗应该是在贾母病入膏肓之时,“冲喜”嫁入贾家。就像薛宝琴母亲痰症,却着急出嫁都是“冲喜”。

贾宝玉娶薛宝钗,也是不得不为之。

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定亲,香菱和冯渊有短暂姻缘是一个伏笔。薛姨妈要做媒也是一个伏笔。而第十七回贾政评价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在贾宝玉对怡红院题额“红香绿玉”时又默认“依你如何?”都代表贾政、贾母日后会给贾宝玉和林黛玉做主定亲!

包括《姽婳词》故事,也预示二人有实际姻缘,所以贾宝玉才会不“亵渎”林黛玉,把她当作正妻。

梨香院三官续弦说,正是[终身误]的主旨!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一段假凤虚凰故事,还原出黛死钗嫁的细节,宝钗嫁宝玉只能做续弦

贾宝玉“意难平”,还能心甘迎娶薛宝钗,夫妻齐眉举案,只因人伦大节就当如此。他从来不承诺林黛玉死后,他要殉情。

综上,从梨香院“三官”故事,能看透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结局。如果结合甄士隐一家三口的结局,就可以“画”出宝黛钗的完整结局!甚至不需要一定看到《红楼梦》的真实“结局”!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