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年100萬個寶寶因早産死亡,孕期做好這幾件事減少風險

▼本文作者▼

早産已成為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WHO估計全球每年有1500萬例早産兒出生,100萬例新生兒因早産死亡。

早産已成為大陸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1位死因,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什麼是早産兒?

早産是指妊娠達到28周但不足37周(196-258日)的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為早産兒。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但有的寶寶尚未足月,就提前來到世上找媽媽啦。

每年100萬個寶寶因早産死亡,孕期做好這幾件事減少風險

早産兒由于提前出生,身體器官發育不成熟,易發生多種疾病,跟遠期預後密切相關的如大腦發育落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産兒視網膜病變等,造成很多殘疾和後遺症。

而且,早産兒因為在宮内沒有得到原本應該在孕晚期由母親胎盤輸送的各種營養物質,出生後又面臨着生活能力不足和疾病的挑戰,自身進食困難,營養需求增多,是以很容易有生長發育遲緩的問題,同時也會影響到他們遠期的智力水準和認知能力。

早産的原因有哪些?

早産的原因不太清楚。與早産相關的高危因素如下:

1感染

(1)絨毛膜羊膜感染:

是早産的十分重要原因。感染主要源于宮頸、陰道的微生物,部分來自宮内感染。病原體包括需氧菌及厭氧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等。不少報告認為在需氧菌中B鍊球菌及厭氧菌中的類杆菌是導緻感染的常見菌種。支原體中解脲支原體是常見的病原體。

關于感染引起早産的機制研究很多。現在認為感染引起早産是由于細菌内毒素刺激胎膜産生的細胞因子促發的。

早産有關的細胞活性因子包括IL-1、TNF、IL-6。羊水中的血小闆激活因子對細胞因子的激活有增強作用。而血小闆激活因子是由胎肺及胎肝産生。

是以胎兒對細菌感染引起的早産似乎有促進作用,這可能有利于胎兒從感染環境中解救自己。

每年100萬個寶寶因早産死亡,孕期做好這幾件事減少風險

(2)非生殖道感染性疾病:

如腎盂腎炎、肺炎、瘧疾、流感等的發熱反應,能夠激活前列腺素的活性引起宮縮。

2胎膜早破

感染也是導緻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早産常與胎膜早破合并存在,胎膜早破使得早産成為不可避免。早産中57%是發生在胎膜早破之後,尤其是胎膜早破後并發感染者,早産發生機會更大。

3子宮過度膨脹

雙胎或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可使宮腔内壓力高,提早臨産而發生早産。

4子宮頸口關閉不全

在先天性宮頸發育不良患者及各種原因引起宮頸損傷或撕裂者,宮頸括約肌樣功能弱。

孕中期以後,在峽部延伸而形成子宮下段的過程中,宮頸内口松弛或宮頸結締組織的連續性受到破壞,而羊膜腔内壓逐漸增加,宮口被動擴張,羊膜囊自宮頸管膨出而露于宮頸外口,最終因感染及宮腔内壓增加導緻胎膜破裂而早産。

5子宮發育不全

單角子宮、雙子宮、子宮縱隔及馬鞍形子宮等子宮畸形均因子宮發育不良而導緻晚期流産或早産。

6妊娠并發症

(1)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重度妊高症如先兆子痫或子痫均因病情危重,可危害母兒生命而不得不及時終止妊娠而導緻醫源性早産。

每年100萬個寶寶因早産死亡,孕期做好這幾件事減少風險

(2)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

中央性前置胎盤常在孕30周左右即有陰道出血,盡管采用積極的保守治療,仍難以維持妊娠至足月。胎盤早剝危及母嬰,原則上需立即終止妊娠,如發生在孕37周前,即發生早産。

(3)妊娠期肝内膽汁淤積症:

此病是由于雌激素降低肝髒對有機離子的轉運,進而損傷肝細胞的功能導緻肝小葉中央區毛細膽管内膽汁淤積而發病。

因胎盤組織也有膽汁淤積,其中的膽汁酸刺激子宮及其蛻膜釋放前列腺素導緻宮縮引起早産。

另外,因膽汁淤積于胎盤絨毛間隙,引起母兒間營養交換障礙,可導緻胎兒窘迫,嚴重時須立即終止妊娠,如發生在37周前即為早産。

7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慢性腎炎、妊娠合并心髒病、妊娠合并肝炎及妊娠合并紅斑狼瘡等,一方面由于内科合并症均可引起母親全身缺血缺氧,胎盤灌注量也不足,易誘發早産;另一方面,疾病的嚴重性給母親帶來危險,為了母親安全造成醫源性早産。

8環境因素

(1)吸煙:多少與早産發生率成正比,吸煙越多,早産率越高。

(2)飲酒與吸毒:孕期如過多飲酒,尤其是烈酒或吸毒者,均直接增加早産發生率。

每年100萬個寶寶因早産死亡,孕期做好這幾件事減少風險

(3)其他:空氣污染、水質污染、氣候變化、地區差别、家庭搬遷、情緒波動等,均可使體内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促進子宮收縮引發早産。

9心理因素

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心理緊張與早産有直接關系。如家庭不和睦、厭惡小孩、經濟條件差等均可嚴重影響孕婦的情緒。

其機制可能與促腎上腺激素釋放激素介導胎膜胎盤組織前列腺素釋放有關。

10遺傳因素

既往的早産史與以後的早産明顯相關。1995年Kristensen等對丹麥婦女13967次妊娠的分析結果與此幾乎一緻。

有早産史的婦女不僅自己有早産複發的危險,而且這種危險還傳給其子女。

Wang(1995)和Poller(1996)等發現早産有家庭聚集現象。另外早産有種族差異,同等社會經濟狀況黑人較白人早産率高50%。是以認為早産與遺傳有關。

如何預防早産?

合理休息、合理運動,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保持愉快與安定的情緒,保持室間安靜,避免焦慮、恐懼心理,避免突然的精神創傷等不良刺激誘發早産。

合理膳食:孕婦應加強營養,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和富含礦物質、适量脂肪為宜,以加強胎兒的營養與供給。進食高纖維、高維生素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多飲水,確定水分與粗纖維的供給,保持大便通暢防便秘。

每年100萬個寶寶因早産死亡,孕期做好這幾件事減少風險

消除各種引起腹壓增加的因素,如便秘、咳嗽、用力屏氣等,并勿刺激乳頭,以免引起宮縮。

注意個人衛生。積極防治泌尿系、生殖道感染。

積極防治妊娠合并症與預防并發症的發生,預防胎膜早破及亞臨床感染。如腹痛的同時伴有陰道流水,應立即平卧并擡高臀部,避免臍帶脫出,而危及胎兒生命。

左側卧位,定時吸氧,都可增加母體血氧濃度,使供給胎兒的氧氣及營養也相應增加。

宮頸内口松弛者,應于妊娠14-18周行宮頸内口環紮術;有先兆早産者,可使用宮縮抑制劑。

自數胎動,了解胎兒在宮内的情況,如有胎動異常、腹痛、陰道流血等情況立即報告醫護人員。

作者介紹

楊思麗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

婦産科 主治醫師

簡介:2013年畢業于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從事臨床工作8年餘。曾多次到省内外學習專業知識。發表醫學論文10餘篇。擔任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二支部宣傳委員,雲南省優生優育婦幼保健協會分娩鎮痛專業委員會委員,參與大理市科研項目八項,參與開展大理州新技術新項目五項并分别榮獲二、三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