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誰負旋乾手,當春起蟄蟲”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是“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的農忙時節,是“煙雨濕闌幹,杏花驚蟄寒”類傷春時節,也是春雷乍動、草蟲驚走的節氣。

在古代書畫中, “草蟲”是花鳥畫門下一類非常重要的題材。對于草蟲的描繪,目前最早見于唐代墓葬壁畫。宋元時期,随着花鳥畫的成熟,善畫草蟲的名家多有出現,如有徐熙“善花竹林木、蟬蝶草蟲之類”,徐崇嗣“善畫草蟲時果”等。明清時期,花鳥畫呈現出多樣的面貌,草蟲繪畫也随其發展而演變,在數量上、形态上達到空前的繁榮。及至近代,精畫草蟲者,亦不乏齊白石這樣的大家。

“草蟲”一詞最早出現于畫史則是在北宋黃休複《益州名畫錄》中,他對唐末畫家滕昌祐的一段記載,其言滕昌祐“畫蟬蝶草蟲,謂之點畫,蓋唐時陸杲、劉褒之類也”。繼後,在宋人的相關畫史著作中,“草蟲”多有出現,如劉道醇《宋朝名畫評》花竹翎毛門下對徐熙、唐希雅、徐崇嗣的評述:徐熙“善花竹林木、蟬蝶草蟲之類”、唐希雅“翎毛草蟲之類,多得郊野之趣”、徐崇嗣“善畫草蟲時果、花木蠶繭之類”。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名繪集珍 冊 宋吳炳嘉禾草蟲(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宣和畫譜》也記載了諸多徽宗朝内府所收藏的草蟲名作,如顧野王“草蟲圖一”、刁光胤“雞冠草蟲圖一”、黃筌“草蟲圖一”、徐熙“寫生草蟲圖一”、“茄菜草蟲圖一”和“草蟲圖二”、徐崇嗣“藥苗草蟲圖一”和“茄菜草蟲圖一”、郭元方“草蟲圖三”、李延之“寫生草蟲圖十”、僧居甯“草蟲圖一”,共計23件,由這些作品的名稱即可知,此時的草蟲繪畫,“草蟲”不僅與花卉、蔬果相襯,更可以單獨成作。

有趣的是,宋人眼中的“草蟲”并非今人眼中的“草蟲”。宋人眼中的“草蟲”與“蜂”、“蟬”、“蝶”以及“蜚蠉”是有差別的。今人“草蟲”的概念較之宋人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草蟲”意指“昆蟲”,包括的範圍更廣,宋人畫史中記載的“蟬蝶”、“蜂蝶”、“蜚蠉”類的作品均可看作今人眼中的草蟲繪畫。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五代 黃筌 《寫生珍禽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如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卷,畫家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中的衆多生靈,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24隻,均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後賦以色彩。畫中的昆蟲有大有小,小的雖僅似豆粒,卻刻畫得十分精細,須爪畢現,雙翅呈透明狀,鮮活如生,顯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筆墨技巧,令人贊歎不已。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五代 黃筌 《寫生珍禽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此外,故宮博物院藏《晴春蝶戲圖頁》《海棠蛱蝶圖頁》 《青楓巨蝶圖頁》《寫生草蟲圖頁》以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嘉禾草蟲》《野蔬草蟲》都展現出了宋代畫家細緻的觀察力和深厚的寫實功底。如《晴春蝶戲圖頁》繪體态雍容華麗的鳳蝶、嬌小素淨的粉蝶等蛱蝶15隻和胡蜂1隻,或平展雙翼,或振翅飛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麗的花團漫天綻放,形象生動地展現出“蝶戲”的創作主題。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與渲染渾然一體,先以極細而淡的線條勾勒輪廓,然後再“随類賦彩”,或以粉白、土黃多層積色,或在墨線中填重彩,暈染工細而色澤豐富,展現出蛱蝶翅翼的絢爛之美。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宋 《晴春蝶戲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青楓巨蝶圖頁》左下方伸出嫩綠色楓樹一株,枝葉婆娑。一隻赭黃色巨蝶從右上側淩空飛臨,與楓葉構成平衡的對角關系。更有鮮紅色瓢蟲伏于楓葉之上,十分俏皮。畫風高度寫實,細緻入微。畫法的特點一是細線勾勒,筆若遊絲,使蝶與枝、葉的形态皆極為輕倩靈秀;二是設色淡雅明快,紅、綠、黃對比鮮明,給人以清新出塵之感,不落濃豔俗套。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宋 《青楓巨蝶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宋 《寫生草蟲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寫生草蟲圖》畫面右側繪野生花草,狗尾、紫菀莛葉穿插。菜粉蝶落在花上吸取花蜜,蜻蜓徐徐低飛,蚱蜢躍躍欲跳,整幅畫面充滿動感。3隻昆蟲在畫面上的等邊三角形構圖平衡了叢生的野草所造成的重心偏倚,使畫面結構穩定。野草和花葉用花青加汁綠勾填,花用沒骨法出之,昆蟲兼工帶寫,形态逼真。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名繪集珍 冊 宋吳炳嘉禾草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畫家吳炳所繪的《嘉禾草蟲》,畫中水稻兩株前後錯落生長,稻葉宛若蘭葉般修長柔緩地伸展着,垂下青色稻穗,四周飛舞着蝴蝶、花虻和蜻蜓。葉子和稻穗均有部分超出畫幅的邊界,原本或為手卷,後因損壞而裱成冊頁。水稻所在平面實為一片水際,除層層水紋外,還有水面下隐約的水藻。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宋元集繪 冊 宋許迪野蔬草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畫家許迪《野蔬草蟲》構景十分簡單,地上隻畫白菜一株,與蝗蟲一隻,加上低空飛翔的粉蝶與蜻蜓,四樣主題分别占據了畫幅的四個角落。這樣的章法,原本極其呆闆,但是每一物都畫得非常傳神。比起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著名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這棵南宋畫家筆下的白菜,可是一點也不遜色呢!

花鳥畫經過五代、宋元的發展,在畫法畫理上已臻于完備。五代黃筌工整細膩的花鳥畫、徐熙的落墨花鳥畫,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鳥畫,南宋梁楷、法常、溫日觀狂放簡澹的水墨花鳥畫,以及元代蕭散淡逸、以書入畫、溫潤高雅的水墨花鳥畫,都對明清花鳥畫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明清花鳥畫也在這一體系中求新求變,呈現出多樣的面貌,進而開創出大寫意花鳥畫的高峰,草蟲繪畫也随其發展而演變,在數量上、形态上達到空前的繁榮。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明 孫隆 花鳥草蟲冊 上海博物館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明宣帝“禦前畫史”孫隆以善畫草蟲著稱,他的花鳥畫自成一家,号稱“沒骨圖”。《明畫錄》記其“畫翎毛草蟲,全以彩色渲染,得徐崇嗣、趙昌沒骨圖法,饒有生趣”,可知孫隆的沒骨法取自徐崇嗣。其現存的《花鳥草蟲圖冊》為絹本設色,共十二圖,描繪荷塘鹡鸰、蓼花螳螂、水藻玄蟬等内容。作者熟練地運用了沒骨技法,花鳥草蟲直接以彩色随筆點染,用筆簡潔而形神具佳。孫隆把徐崇嗣的沒骨法發展成粗筆點染,其草蟲繪畫也以其沒骨法的“點染”而受到明宣帝朱瞻基的激賞。

明代中期吳門畫派興起,他們上追元人畫風,把詩文、書法導入文人大寫意花鳥畫,這一畫派亦有多位善畫草蟲的名家,如沈周、杜大成、杜堇、周之冕、王翹等,并有多幅草蟲作品留存。吳門畫派的畫家重寫生之道,作畫貴在意到情适,所作草蟲淡墨潇灑而靈逸,如沈周《卧遊圖冊》中的知了,筆墨真率,應屬意來興到之作。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沈周《卧遊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寫意形态的草蟲,明代工筆形态的草蟲也很出色。陳洪绶所畫的《春風蛱蝶圖卷》所繪山雀、竹枝、海棠、水仙、蛱蝶、怪石、梨花,設色妍麗,富有裝飾意味。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明 陳洪绶 春風蛱蝶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明 陳洪绶 春風蛱蝶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清代的草蟲繪畫繼承明代的傳統,善畫草蟲的名家衆多,形式面貌也更為豐富。其中工筆形态的草蟲以朱汝琳的《草蟲卷》為最,4米多的長卷中描繪了大大小小70隻草蟲,各個栩栩如生,而且筆力細健,色彩雅潔,确實稱得上是難得的寫生佳作。卷末,畫家自己書寫的題記裡談到,是在和文友們聚會的時候,興緻突發,才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完成此畫,希望能借它交換詩友的作品。由此看來,畫家也是一名雅士呢!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清 朱汝琳畫草蟲 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齊白石 草蟲 北京畫院藏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古書畫中的二十四節氣|“草蟲”之畫讀驚蟄

近代大師齊白石是草蟲繪畫發展裡程碑式的人物,他開辟了繼明清以來草蟲繪畫的又一座高峰。齊白石所畫的草蟲,較之前種類更為豐富,不管是工、寫、還是工寫結合,他都非常注重草蟲的形體結構,他畫草蟲之“精”,除去他極為細緻的觀察和極強的繪畫功力外,亦是源于他對物象深切的體悟,那些千姿百态、富有生氣的草蟲,其實浸潤了他很強的主觀審美提煉,這也是他的過人之處。

(本文圖文整理自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以及《中國畫裡的“草蟲”》一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