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1月20日,第二代CS75PLUS開啟預售。2月28日,第二代CS75PLUS正式上市,售價12.49-15.49萬元。

僅一個月時間,第二代CS75PLUS就獲得了超過2.3萬輛訂單,成為SUV市場中的“爆款車型”。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過去兩年新冠疫情斷斷續續,給消費市場帶來不少陰影,很多廠家銷量出現了兩位數以上的暴跌,有的甚至是腰斬。

這種情況下,第二代CS75PLUS未發先火就顯得非常鶴立雞群。

為搞懂究竟為什麼,我去了一趟4S店,試駕了新車,并打電話問了相熟的銷售咨詢,現給你講講我觀察到的幾個有意思的迹象。

市場唯一的1.5T+愛信8AT車型

“2月28日正式上市,次日就賣出了二十多輛,近八成顧客選擇了1.5T+8AT的動力版本。”廣州鑫烜盛長安4S店銷售經理鐘先生告訴我。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第二代CS75PLUS有1.5T、2.0T兩種動力,均搭配的是愛信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這在同級車中獨樹一幟。)

同級SUV配的基本都是6DCT、7DCT,或者6AT、CVT變速箱。比如CR-V是CVT,哈弗H6、博越是7DCT,有個别車型的2.0T版本提供8AT,但1.5T配8AT變速器的,第二代CS75PLUS是唯一一款。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8AT變速箱是愛信的“鎮宅之寶”,它可靠穩定、換擋平順、響應迅速、高效節油,還大大降低了維護成本。不過愛信8AT變速箱一般隻在高配車型上搭載,比如雷克薩斯ES,2.5L版才配8AT,2.0L版用的是CVT。

究其原因,是因為愛信8AT變速箱價格不低,一套要1萬多,日本原裝進口。這麼昂貴的變速箱搭載在一輛售價12、13萬元的車上,對很多主機廠而言,難掙錢,甚至還會虧錢。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那第二代長安CS75PLUS為什麼還要這麼做?簡單概括,就是“内卷”。

但站在消費者角度看,這并非不是一件好事兒,當車企之間内卷起來,大家才能買到高價值産品。

藍鲸NE發動機已獲市場認可

過去,消費者為什麼不願買中國品牌車?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覺得三大件不行。

“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是決定汽車好不好的關鍵因素,第二代CS75PLUS除變速箱全系搭載8AT外,發動機也換了。.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藍鲸新一代NE1.5T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38kW,最大扭矩達到300N·m。扭矩比CR-V的L15BL發動機高57N·m;比途嶽的EA211-DJS發動機高50 N·m!

這樣的動力性能,甚至能跟個别2.0T發動機持平,比如寶馬X3的xDrive25i版本,其2.0T發動機的輸出也不過是135kW/300N·m。

而且在愛信8AT變速箱的配合下,百公裡綜合油耗達6.4升,比CR-V還要低。可見,第二代CS75PLUS 1.5T車型綜合能效十分出色。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再看看藍鲸新一代2.0T發動機,性能更為強勁,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90N·m,與本田、福特相媲美。

自2019年首款藍鲸NE發動機上市以來,搭載藍鲸NE系列發動機的車型銷量屢創新高,2021全年銷量更是突破100萬台。這充分說明,藍鲸NE發動機已獲市場認可。

若現在你打算買一輛十來萬的SUV,面對三大件越做越好,配置比同級合資車高一大截,售價還比便宜不少的第二代CS75PLUS,難道你不會心動?

造型好看,設計高端

銷售經理鐘先生告訴我,已訂車的顧客,大多都是先看中其外觀,再看三大件和配置。

這很好了解,畢竟大夥喜歡一個人,多半是始于顔值,再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若一輛車連讓消費者多看一眼都做不到,又如何讓他們深入了解内在?

更何況買車這件事,多半是全家出動,妻子、媽媽的意見很重要。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第二代CS75PLUS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論我這裡不做詳細的描述,我說一下自己的真實感受。

上車後,你能明顯看到設計者的用心。

如第二代CS75PLUS沒有随波逐流的采用“大屏”,而是采用了全新雙12.3英寸液晶屏,并以駕駛員為核心的8.1°弧度設計,這麼設計更符合肉眼的視線,也在一定程度讓駕駛員能更加便捷的操作,提高行車安全。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再如座椅設計,第二代CS75PLUS後排靠背可調,還可以完全放倒,而且是純平面。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中央扶手處的儲物設計也不錯,能放手機、鑰匙,且不會影響換擋操作。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還有,貼心的設計師為車内攝像頭設計了蓋闆,不必擔心隐私洩露。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另外,坐進車内,你還會覺得這款車很高端。

它的高端感不像某些豪華品牌靠堆料堆出來的,而是通過設計和精湛的工藝做出來的。

細節處理非常到位,展現了不錯的質感,門闆、中控箱、儀表闆、方向盤等觸目所及的區域都采用軟質包覆,觸感很細膩,觀感很進階。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這些設計都大大提升該車的情緒價值,看了實車,很容易被種草。

入門即高配,智能化功能拉滿

若你問我,第二代CS75PLUS與同級的合資品牌還有哪些差異點?我認為是入門版。

有不少網友戲稱入門版是乞丐版。究其原因,是很多車型入門版的配置,要啥沒啥,就像“乞丐“一樣。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個别汽車網站策劃過關于乞丐版值不值得買的選題)

第二代長安CS75PLUS很實誠。

全系标配愛信8AT、貫穿式流光LED前位燈、12.3英寸雙聯屏、540°高清全景影像、巨幕全景天窗、6安全氣囊。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第二代長安CS75PLU搭載的540°全景影像采用了四顆100萬像素180度魚眼攝像頭,可以以全景環視的方式,将車身周圍實景以720P畫質完整顯現,甚至可以以3D畫面顯示,全方位立體顯示路面情況。)

要知道同級很多合資品牌的入門版都不帶車機的,高配車型才搭載360°高清影像。

第二代CS75PLUS不僅入門版就配備了,還将智能化功能拉滿了。

譬如,第二代CS75PLUS搭載的長安汽車首發的智能W-HUD擡頭顯示技術,與市面大多數HUD技術不同的是,長安汽車的W-HUD帶導航功能,還有節能助手提示。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第二代CS75PLUS搭載的APA5.0自動泊車系統,它不僅能實作基礎的水準泊車、垂直泊車、斜列式泊車、遙控進出功能,還具備了“循迹倒車功能”。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此外,第二代CS75PLUS還擁有Face ID人臉識别的新一代IMS智能互動系統,認出車主後,會根據使用者駕駛習慣自動調整方向盤、座椅位置,進行車輛設定。使用者隻需要輕踩刹車,第二代CS75PLUS便會啟動。

“很多客戶第一次來看車,都會被智能化功能驚訝。同級别的合資車沒辦法和第二代CS75PLUS比配置。” 銷售經理鐘先生告訴我。

{ 寫在最後 }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問,難道合資車企就造不出一款水準相當,價廉質優的車型嗎?

在這件事上,不能怪合資車企能力差,隻能怪它反應慢。

如某合資車企,歐洲本部研發人員有8000餘人,國内隻有300人。新車開發工作都在歐洲進行,這導緻決策鍊條長,涉及環節多,再加上歐洲福利好,員工拒絕996。是以,漸漸地,合資品牌的産品就跟不上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需求。

長安汽車就不一樣了,它是土生土長、從群衆中間成長起來的,是最懂人民需要什麼的品牌。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目前長安已擁有 “六國九地”全球協同研發體系,有來自全球24個國家的工程技術人員1萬1千餘人,截至2021年11月,累計擁有國内外專利6252件,其中發明專利1634件,在智能化領域掌握200餘項核心技術……)

是以,我們能看到在大盤僅有個位數增長的2021年(中汽協資料,2021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8%),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突破120萬輛,同比上漲23.1%。

其中,CS75PLUS是最典型的代表。推出隻有兩年多時間,但迅速成為中國市場上最暢銷的SUV單品之一。2019年,長安CS75系列全年銷量在中國SUV銷量榜上還隻排名第六;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突破28萬輛,甩開合資競品,上升到SUV銷量榜的亞軍位置。

産品力更強的第二代CS75PLUS上市後,與合資競品的差距勢必會進一步拉大,2022年的銷冠很有可能就是它。

預售一個月收獲2.3萬訂單,第二代CS75PLUS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2021全年CS75車系累計銷量突破28萬年。今年1月份,CS75車系月銷量突破3萬輛,穩居SUV銷量總榜頭部位置。)

文 | 李健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