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崇明,這裡有長江口二号古船船體構件真迹

在崇明,這裡有長江口二号古船船體構件真迹

3月2日,大陸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體打撈與保護工程——長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在上海啟動,掀開長江口二号這艘古船自發現後塵封了多年的神秘面紗。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12月22日,試打撈階段發現的長江口二号古船的一根船體木料便被“寄存”在崇明區博物館。

在崇明,這裡有長江口二号古船船體構件真迹

長江口二号古船為木質帆船,确認年代為清代同治時期,船型疑似為明清時期在上海水上運輸廣為使用的平底沙船。古船所在水域深8米到10米,船體埋藏于5.5米深的淤泥中,殘長約38.5米、殘寬約7.8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目前艙内已發現有景德鎮窯瓷器等大量精美文物,船體周圍還出土了紫砂器、越南産水煙罐、木質水桶殘件、元代瓷器等。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書“同治年制”款,為古船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

長江口二号古船,是繼35年前發現的廣東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後,中國水下考古又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發現,是目前國内乃至世界上發現體量最大、儲存最完整、預計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本次考古也是中國水下考古邁入世界一流水準的重要标志。

崇明區博物館的碑廊上躺着一座不透明水槽,裡面是一根風幹的木頭。隻粗看一眼,哪能想到這根看似普通的木頭“穿越”了近150年出現在我們面前?崇明區博物館副館長馮錫單還記得當年拖車載着它進入博物館的場景——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那麼長的車,裝着22米的“長江口二号”木構件一路駛進碑廊,讓剛出水的木頭小心“着陸”。如今,仔細端詳木頭還能發現上面有貝類附着的痕迹,而當時,木頭周身滿是青苔,藻荇相纏、貝類鑲嵌。

在崇明,這裡有長江口二号古船船體構件真迹
在崇明,這裡有長江口二号古船船體構件真迹
在崇明,這裡有長江口二号古船船體構件真迹

據馮錫單回憶,當年考古團隊在橫沙水域發現“長江口二号”之後,急需在全上海範圍内找到一處可以安放試打撈木構件的地方,選中崇明區博物館正是因為場地大,且能滿足文物木頭科技保護的需求。這些年來,不是沒有人抱怨過這根木頭妨礙了正常參觀,但館内從業人員并未多解釋:考古團隊尚未完成考古意義上的“探秘”,對公衆的科普隻能暫緩。

文物科技保護的要求苛刻,整個團隊需默契配合。剛從海裡打撈出的木頭鹽分高,如直接裸露在幹燥環境中,殘存的鹽分會損壞木頭内部,崇明區博物館為此在碑廊重新安裝了一個水龍頭,為木質構件打造儲水環境,定期換水,進行為期一年的“鹽分置換”過程。風幹的過程雖然可控,但考古團隊依然擔心白蟻蛀木等生物破壞,是以博物館也會讓從業人員每天檢查是否有“不明生物”在木頭上“搭窩築巢”。

在崇明,這裡有長江口二号古船船體構件真迹

科學保護是持續性、不間斷的。多年來,每周都會有一名科研人員從上海市區趕到崇明,觀測木頭的狀态,通過資料記錄保證它的完好。負責具體保護的從業人員趙荦博士告訴記者:“之是以注重對它的保護,是因為在古船整體打撈工作全部完成之後,這根木頭會被安裝回它原來的位置,還原古船的原貌,實物資料可以幫助恢複檔案,考證當時的曆史。”

據了解,在木質構件正式歸位長江口二号古船前,市民遊客都可以在崇明區博物館一睹古物真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