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醫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樣的一個說法:小病不斷,大病難犯。

流行的解釋是:“經常生點感冒發燒的小病,可以讓身體的免疫力增強,大病也就不容易發生。”

咋一看,好像很有道理,但經常哪哪兒都不舒服的人,就能避免生大病?真有這樣的好事嗎?

仔細想想,好像又不太靠譜,“生小病”等于開外挂的話,那要醫生幹嘛?

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醫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一、“小病不斷”說明你可能免疫力較差

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可分為先天性免疫和後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而後天性免疫是依賴人體自身的免疫記憶,前文所說的正是屬于這種後天性免疫。

對于正常的健康人來說,一年感冒、發燒一兩次,能調動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對身體進行保護,這屬于身體的正常免疫應答。

可如果三天兩頭地不是感冒發燒,就是咳嗽喉嚨痛的,那就要警惕了。

要知道,免疫系統就是保護我們身體的軍隊,能否打敗入侵的病毒捍衛身體健康,就要看身體的軍隊是否強壯了。

是以,“小病不斷”可能是你身體免疫軍隊不夠優秀的表現,患大病的幾率反而更大,更要注重鍛煉!

要注意的是,長期免疫力低下,可能容易引起身體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比如經常感冒,看似是平常的小病,但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更容易誘發嚴重的疾病,比如肺炎、心肌炎等。

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醫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二、多生“小病”,“免疫軍隊”恐怕要出亂

你以為多生“小病”就能鍛煉你的“免疫軍隊”?太天真!并非每次生“小病”,“免疫軍隊”都能保護你的。

某些單一的緻病病毒或細菌,的确可以讓我們人體産生永久抗體,比如水痘。但還有很多疾病并非是“一次性”的,比如感冒和流感,這兩種疾病的緻病病毒複雜多樣化,且病毒也在不斷變異,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都會新一輪感冒和流感爆發的原因。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隔三差五地生病,身體的“免疫軍隊”就要不停地鬥病毒、鬥細菌,長此以往,可能最終會導緻兩種結果:“免疫軍隊”透支過度,沒人幹活了,導緻越來越容易生病;“免疫軍隊”越戰越勇,分不清敵我,管他黑貓白貓,免疫軍隊都一頓揍再說,于是自身組織細胞有也跟着遭殃,進而可能誘發如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再強大的系統要是天天作,遲早也要出BUG,是以千萬别抱着“生小病=更新免疫力”的心态,這可能錯過治病的最佳時間,因為——

三、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請大家注意,這裡要敲黑闆,劃重點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扁鵲三勸蔡桓公治病,都讓蔡桓公的一句“不, 我沒病!”給打發了,結果——蔡桓公猝。

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疾病是身體症狀的滿滿積累的過程,如果不進行幹預,可能會發展成“大病”,這時候想再去治療,就比較難處理了。

比如反複的上呼吸道感染沒有進行正确的治療,可能發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經常腰腿疼痛不在意,可能最終會發展成頑固性腰肌勞損,甚至腰椎間盤突出……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隻是喊口号來玩玩而已!所謂小病不治,大病吃苦,疾病處理得越早,越能減少不必要的痛苦,花的錢也更少。是以,無論疾病的症狀是否強烈,找專業的醫生治療,是最明智的選擇。

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醫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圖檔來源:騰訊醫典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疑惑了:隔壁鄰居三叔嬸的六姑婆,平時病恹恹的,就是個“藥罐子”,可也沒犯啥大病,還挺長壽的。可有些人平時沒啥大病,卻突然"病來如山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可能是因為某些大病在初期階段,症狀并不明顯,經常不生病的人往往以為身體很好,容易對一些小症狀忽略,等到撐不住再去看醫生時,往往疾病已經發展到嚴重的程度了。

而經常生病的人往往警惕性更高,明白有病就要治的道理,而且他們也更珍惜自己的身體。

這樣兩種人對待疾病的反差态度造成的現象,印象就相對深刻。總感覺經常生小病的人才更長壽。

别再相信什麼“小病不斷,大病難犯”,還是那句話早發現、早治療。當然,大病小病都沒有,才是我們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提高免疫力,我們能做什麼?

“吃XXX,提高免疫力”的廣告語我們聽了不少,但真的有用嗎?

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醫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的确,從某程度上來說看,補充益生菌對一些腸道有問題的人來說,确實有一定的好處,但長期、大量地額外補充,就會使腸道原有的益生菌生态平衡遭到破壞,破壞其穩定性,甚至可能使腸道原有益生菌“罷工”。

其它所謂“免疫力增強劑”也是一樣的道理,凡事過猶不及。

其實人體免疫系統錯綜複雜,其自身也在不斷地循環和更新,它需要多樣化的飲食,而不是單靠某一種食物就可以了的。聰明的免疫系統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我以維持機體的相對穩定性。

要想身體好,維持機體免疫系統的穩定才是好辦法。具體做法嘛,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均衡飲食營養、健康适量運動、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悅,不折騰就好。

平時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醫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