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藝術沾邊861》鐵扇公主芭蕉扇

虛極子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文化涵化指的是不同文化在互相接觸時所發生的内化現象,這一程序包含接受、綜攝、創造等諸多階段,文化借此攝入外來因素以豐富自身。文化涵化既差別于文化對抗,又差別于文化同化,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地對外來文化、異質文化系統性吸收、改造和重建的過程,同時它還是一個對本土文化進行重估、反思和改造的過程。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波斯細密畫聖手阿巴西在其作品裡描繪的器物就完美地展現了東西方藝術的涵化交流。

《與藝術沾邊861》鐵扇公主芭蕉扇

▲ 雷紮·阿巴西《揮扇仕女圖》

1590-1592年,紙本水彩描金細密畫

這幅《揮扇仕女圖》裡的扇子與其說是用來扇風的,不如說是遮面的。這就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中國上古時期一件功能極其相似的物件——“箑”(shà)。《說文解字》對“箑”是這樣解釋的:“箑,箑莆,瑞草也,堯生于庖廚,扇暑而涼。”由此可見,大陸古代堯舜時代就已用莆草的大葉片扇風納涼了。後又發明了竹扇、羽扇。目前出土最早的扇子是湖北馬山一号戰國楚墓出土的短柄竹扇。

《與藝術沾邊861》鐵扇公主芭蕉扇

▲ [戰國] 短柄竹扇

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一号墓出土

荊州博物館藏

這種像菜刀一樣的扇子是用極細薄的竹篾編成的,紅黑兩色構成矩形紋,柄的一側有兩個長方形孔,周邊夾以較厚的竹片,紋飾十分規整,雖是2000多年前的遺物,卻依舊光亮如新。

《與藝術沾邊861》鐵扇公主芭蕉扇

▲ [西漢] 長柄竹扇

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扇子起源于何時,今已無從考。有學者認為中國最早的扇子是舜時的“五明扇”,由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翎制成,狀似鳥翅或簾幕。這種羽毛扇也叫做shà,但寫成“翣”,字形仿佛一個女仆手舉羽毛的樣子。大翣多用于宮廷儀仗,小翣如同鵝毛扇,可自扇自搖。

《與藝術沾邊861》鐵扇公主芭蕉扇

▲ [唐] 閻立本《步辇圖》卷,絹本設色

縱38.5厘米,橫12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先秦到魏晉,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頭百姓,一年四季幾乎是人手一把小巧的箑,倒不是因為那時天氣比如今熱,而是因為當時人在出行或社交時為避免尴尬常需用箑來遮擋面部。是以,箑有一别稱——“便面”。按照顔師古的解釋:“便面,是以障面,蓋扇之類也。不欲見人,以此自障面,則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戰國時期的便面也稱“戶扇”,強調的正是箑類似于單扇門似的造型。《方言·雜釋》中說:“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不論關東關西,中古以前的中國扇子都是波斯細密畫裡的這副樣子。

《與藝術沾邊861》鐵扇公主芭蕉扇

▲ 雷紮·阿巴西《仕女便面圖》

17世紀初,紙本水彩描金細密畫,20.5 x 10 cm

美國巴爾的摩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藏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唐宋以後,箑幾乎絕迹,其遮面的功能被團扇和折扇繼承了。折扇究竟起源于中國還是日本,目前尚無定論,但是團扇作為中國這個絲綢王國的特産肯定是當之無愧的了。團扇又稱纨扇、羅扇、絹扇、宮扇,這些名字透露出它們的形狀、材質和使用場所——宮廷。下篇文章裡虛極子将帶着大家領略宮扇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