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鹹豐銀餅”,上海最早的自鑄銀元

文│傅為群

“鹹豐銀餅”,上海最早的自鑄銀元

小東門拆城後舊影

1856年,上海三家銀号同時發行了一套銀元,币面沒有圖型,隻有文字,标明鑄造銀爐、工匠名字,成色重量、發行時間及地方銀号,面背均四行,每行四字,正面:“鹹豐六年上海縣号商某某某足紋銀餅”,背面:“朱源裕監傾曹平實重壹兩銀匠某某造”,面額分壹兩及伍錢二等。發行一兩銀餅的有王永盛、經正記、郁森盛三家,已故貨币史學家彭信威教授認為:“發行伍錢的隻有經正記和郁森盛兩家”,但台灣省徐祖欽先生編1985年版《中國錢币日錄》中有王永盛伍錢之拓印,如系真品,那麼說明三家均有一兩、伍錢二種。鹹豐銀餅有不同版别:郁森盛發行的一種銀匠為豐年,一種銀匠為平正,還有一種銀匠為王壽;王永盛發行的銀匠均為萬全;經正記發行的銀匠分别為豐年和萬全。據說鑄造已采用鋼模,但當時尚未有造币機器,可能是土法壓制的。

“鹹豐銀餅”發行的背景是,上海市場向以西班牙《本洋 為主要貨币,十九世紀上半期,由于西屬墨西哥獨立,這種在墨西哥鑄造的“本洋”來源斷絕,“本洋”在上海求過于供,一些大商人趁機大量收屯。到1856年,“本洋”市價竟較前漲高八成以上,緻使上海市面“本洋”越來越少。1855年,上海道台接受駐滬外國領事們要求,準備推行新币——墨西哥“鷹洋”,與本洋一同流通,而當時上海“鷹洋”作價大大低于“本洋”,故遭到上海商民抵制。1856年“威豐銀餅”的發行,一方面為應付流通中貨币之不足,另方面也是對“鷹洋”的抵制。也有人認為鹹豐銀餅主要是充作軍饷。1855年,上海小刀會失敗,但太平天國軍隊又逼近上海,是以,清軍軍事任務并未完成,發放的威豐銀餅”充作饷銀亦有可能。

“鹹豐銀餅”傳世很少,且都标為鹹豐六年,實際發行時間僅半年,說明發行很不順利,這主要是由于外國商人為推行鷹洋而阻撓、反對。

“鹹豐銀餅”實質上仍是一種稱量貨币,漕平壹兩合36.65克,與銀餅自重基本相符,但它在形制上卻沖破了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傳統模式,這在當時無疑是進步的,它在大陸銀元的發展史中起了先導的作用。

“鹹豐銀餅”,上海最早的自鑄銀元

清鹹豐六年上海縣郁森盛銀餅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