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派名角丁小蛙連演三晚,她說自己成了“青年演員”

畢派名角丁小蛙連演三晚,她說自己成了“青年演員”

“累并快樂着,大家都叫我青年演員,因為像打了雞血。”說着,丁小蛙哈哈大笑起來。3月2日至4日,越海蛙鳴——畢派小生丁小蛙越劇藝術專場演出在宛平劇院舉行,這是今年上海越劇院“盛世越章”系列演出的第一個登場演員。

作為上海越劇院為中生代實力派打造的演出品牌,“盛世越章”展示上越各流派優秀表演人才,推進劇種傳承發展。

“畢派”藝術由越劇大師畢春芳創立,唱腔明朗豪放、流暢自如。2日,丁小蛙悉心教導的小演員和弟子們率先登台,上海越劇院名角錢惠麗、方亞芬、王志萍和畢春芳長子吳越助陣,丁小蛙與多位搭檔展示不同劇目折子戲。

畢派名角丁小蛙連演三晚,她說自己成了“青年演員”

1991年,畢春芳與金采風合拍越劇電視劇《盤夫索夫》。2日,丁小蛙攜手金派傳人樊婷婷帶觀衆重拾經典回憶,這是畢派傳人首次在舞台演繹别具特色的畢派《盤夫索夫》。丁小蛙還與戚雅仙之女傅幸文再現當年戚畢搭檔代表作《唐伯虎點秋香》。緊随其後,《打金枝》片段也是一次遲到33年的合作。當年畢春芳曾與呂瑞英相約合演《打金枝》,未能如願,2日丁小蛙攜手呂派傳人唐曉羚彌補遺憾。丁小蛙與戚派傳人王杭娟合作《玉蜻蜓》,則得自戚雅仙、畢春芳口傳身授,保留大師原汁原味。

3日、4日,丁小蛙在宛平劇院上演兩出畢派經典劇目《王老虎搶親》和《賣油郎》,它們與《唐伯虎點秋香》組成畢派輕喜劇三部曲。2016年畢春芳90歲生日之際,上海越劇院送上特别生日禮物:畢派經典名劇《賣油郎》闊别上海觀衆30多年後,在逸夫舞台上演。丁小蛙挑戰賣油郎,“我天天做夢把賣油擔挑到了畢老師家。”

《賣油郎》取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小說集“三言二拍”之《賣油郎獨占花魁女》。1919年5月,該劇首演于閘北第一戲院。1982年2月,原靜安越劇團編劇紅楓、傅駿整理改編,畢春芳領銜主演《賣油郎》成為畢派經典代表劇目之一。“賣油喽!挑起擔子走四方,長街來了我賣油郎。莫看油擔輕又輕,油香十裡飄芬芳”,成為脍炙人口的唱段。

畢派名角丁小蛙連演三晚,她說自己成了“青年演員”

上海越劇院是上海唯一一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越劇的保護機關,在原靜安越劇團已解散、缺失傳承保護能力的情況下,承擔起畢派藝術保護、傳承和發展重任,重新編排《賣油郎》,作為劇院重點非遺傳承劇目。丁小蛙坦言,“賣油郎是老師最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它比《王老虎搶親》《唐伯虎點秋香》都難演,賣油郎是個市井老百姓,與才子書生完全不同,而且越劇小生英俊潇灑、風流倜傥的演繹技法也用不上,一開始有點别扭。”

2016年演出《賣油郎》時,畢春芳督促丁小蛙開始體驗式的戲劇心理調整,專門找賣早點的小商小販小攤頭,觀察他們的忙碌和吆喝。“每次排演都拍下視訊,給老師看,請她挑刺。老師經常為我們開小竈、摳細節。她還特意叮囑,賣油擔得用實物真挑,才能有扁擔兩頭晃悠悠的感覺,千萬不能偷懶。排練時,我特地在擔子裡加了十多斤重物。”

時隔6年,《賣油郎》3日再現滬上舞台,丁小蛙以此告慰恩師。2日,丁小蛙還與傅派花旦裘丹莉帶來最新原創劇目《江東周郎》。當丁小蛙提出要排演《江東周郎》時,所有人都說她大膽,不僅因為周瑜在越劇舞台少見,而且與她以往角色截然不同。但丁小蛙說,“擔負着畢派藝術傳承、發展的責任,這個險值得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