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洪明基:加快餐飲消費領域碳減排計算标準化

3月2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舉辦2022年連鎖業兩會代表媒體溝通會。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現場分享多項建議。針對促進餐飲消費碳中和,洪明基建議,加快餐飲消費領域碳減排計算的标準化程序。在餐飲消費的菜式設計、餐飲包裝、倡導節約等重點環節,明确碳計算的底層邏輯,形成碳減排計算标準。同時建議有關部門認可零售業符合研發費加計扣除行業條件并取消其限制,以提高全行業科技創新積極性。

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洪明基:加快餐飲消費領域碳減排計算标準化

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圖/資料圖檔

将餐飲消費碳減排量納入碳交易系統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釋出,為大陸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制定了路線圖,其中包括加快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洪明基認為,餐飲消費的減碳場景主要集中在菜式設計、餐飲包裝、倡導節約等環節,這些環節如何進行碳計算、如何形成碳中和閉環,還需要從标準化、市場化等方面進行全國統籌,餐飲消費碳減排量也要納入碳交易系統。

他表示,公衆已在生活消費領域裡參與了各種減少餐飲消費碳排放的項目,可以讓更多公衆參與進來,并呈現出規模化的增長。但公衆在餐飲消費中的碳減排比較分散、難以定量和标準化,同時公衆的碳減排量難以統計、難以進入碳交易體系。

“首先要加快餐飲消費領域碳減排計算的标準化程序。在餐飲消費的菜式設計、餐飲包裝、倡導節約等重點環節,明确碳計算的底層邏輯,形成碳減排計算标準;同時考慮各地碳排放因子的合理差異範圍,推行碳計算标準互認規則,打破地域限制;對地方、團體、企業的碳減排标準進行認證,打通公共減碳平台和私營減碳平台。”

洪明基提到,還可以通過激勵低碳餐飲消費行為,促進形成綠色低碳餐飲消費的風尚,以低碳餐飲消費的大資料回報給生産端,促進生産端的綠色低碳轉型。

取消零售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行業限制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1年《連鎖企業基本情況》調查顯示,60%-70%的連鎖百強企業每年在數字化轉型的投入資金在500萬元以上。根據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釋出的《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排除煙草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六大行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洪明基認為,這不但削弱了實體零售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力,也造成線上線下更加不公平競争。

“當今各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零售業為實作線上線下融合,不斷加大在網際網路及大資料方面的研發投入,獨立開發适用于本企業的小程式、App、會員商城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新政指引》,零售企業獨立開發适用于本企業特色的軟體産品以及大資料分析平台等研發技術完全符合加計扣除規定的研發活動。”

同時,處于研發投入初級階段的零售業一方面需要大量學曆高、技術能力強的科技型人才,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需要購買各類先進裝置、軟體以适應其研發活動。“例如,永輝超市2020年銷售額1045億元,研發費投入2.66億元;天虹百貨2020年銷售額296億元,研發費投入5500萬元。”洪明基稱,“放寬加計扣除行業限制,可大幅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在大膽嘗試科技創新活動時無後顧之憂。零售業也為科技創新活動投入了大量研發支出,取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行業限制是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必要途徑。”

對冷鍊食品進行科學精準管控

前不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釋出《冷鍊食品生産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第二版)》等“兩個指南”,精準定位“集中監管倉或首站冷庫等重點場所”和“搬運工、掏箱工等高風險崗位”,明确提出“進口冷鍊食品裝載運輸工具和包裝原則上隻進行一次預防性消毒,避免重複消毒”等科學指導。

洪明基通過調研也發現,2021年以來一些監管部門在對冷鍊食品進行管控時,層層加碼,擴大冷鍊食品管控範圍,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經營困難,讓已經受疫情嚴重影響的連鎖零售和餐飲企業雪上加霜。 他稱,個别地方執行“一刀切”政策,即便各種要求達标也不允許銷售或使用進口冷鍊食品。“‘一刀切’禁用和變相禁用,将造成大量進口冷鍊食品臨期或者過期,不僅給企業帶來重大的損失,也會造成嚴重的食物浪費。”

洪明基提到,有些地區要求已經在其他城市進過監管倉(首站冷庫、集中倉)做過預防性消毒、核酸檢測的進口冷鍊食品必須再進入當地的監管倉(中轉查驗倉)重複進行消毒和檢測,有的地方擴大進口冷鍊食品的管理範疇,進口非冷鍊食品、國産冷鍊食品也必須按照進口冷鍊食品的相關要求進行管控,對“進口冷鍊食品從業人員”的定義邊界也不清晰。

他建議,進口冷鍊食品防控要求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地要及時将相關的冷鍊食品防控政策釋出在官方管道,讓企業能夠第一時間擷取并知曉。全國互認各地監管倉進口冷鍊食品預防性消毒與核酸檢測結果及相關證明檔案。同時要進一步明确“進口冷鍊食品”的概念和所轄範圍,不得随意擴大管控範圍。精準定義“冷鍊食品從業人員”的範圍,不要将一般銷售或使用進口冷鍊食品的商超、便利店、餐飲門店的員工納入“冷鍊食品從業人員”範圍進行特殊管控。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盧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