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前言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曆來是中西交通要沖和中華文明向西開放門戶,曆史文化遺産豐富。幾代新疆考古工作者曆遠芳晴翠,涉大漠廣川,起文物于地下,飨世人以華章,不僅建構了區域曆史文化發展脈絡,實證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輝煌曆史,也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載體。

1995年迄今,新疆已有10項考古發現入選曆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些項目上及遠古文明曙光,下至漢唐宋元遺韻,涵蓋洞穴、聚落、城址、石窟、墓葬等場景,是新疆曆年考古發現的代表與縮影。

今天

我們一起走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疆篇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考古成果

庫車友誼路磚室墓群是新疆唯一的磚室墓群,深埋于地下7—10米的沙礫層之中,共有12座磚室墓,分布集中,年代在晉十六國時期。可分為豎穴單室磚墓、斜坡墓道單磚室和斜坡墓道前後雙室三種。墓室多次使用,内部葬入多個墓主,其中M14埋葬20多人。墓室内有撒五铢錢的習俗,也有口含、手握錢币的現象。随葬品豐富。這批墓葬等級較高,可能是深受傳統漢晉文化影響的龜茲國貴族,抑或就是居住在龜茲地區的漢地吏民、屯戍軍吏或河西豪族移民。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墓室清理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M3墓門上照牆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磚室墓所在地(背景)

專家評價

庫車友誼路磚室墓是新疆首次在塔裡木沙漠北緣發現和内地關系密切的晉十六國墓葬,對探讨晉十六國時期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曆史,準确闡明漢晉時期中原王朝和西域綠洲城邦間政治、經濟、文化關系及絲綢之路曆史,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墓門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磚室墓外部結構

神秘的磚室墓

墓門、甬道、墓室、耳室均使用青磚和紅磚砌築,墓門上有照牆。墓葬形制與大陸内地,尤其與酒泉、嘉峪關的魏晉壁畫墓、敦煌佛爺廟灣墓地及祁家灣墓地、大通上孫家寨墓地等磚室墓葬十分相似。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磚雕神獸——天鹿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磚雕神獸——玄武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出土陶罐

墓葬形制是典型的漢式風格

庫車友誼路墓地均深挖淺藏,墓葬形制略有不同,豎穴土坑墓形制簡單,随葬器物較少。磚室墓墓葬形制是典型的漢式風格,構築方式也與河西地區發現的同類型磚室墓基本一緻。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磚室墓M1全景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照牆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磚室墓頂

随葬品以陶器為主

随葬品以陶器為主,主要以單耳罐、雙耳罐、雙系罐、三系罐等實用器為主,具有塔裡木盆地周緣漢晉時期陶器的文化特征。墓葬共出土錢币700餘枚,主要有半兩、五铢、龜茲小錢等,這批錢币主要流通在東漢晚期至魏晉時期,墓葬年代确定為西晉至十六國時期。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左上:六系罐、右上:陶盆、下方:陶罐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左上:出土銅帶鈎、右上:銅帶扣、左下:銅鏡、右下:五珠錢币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剪輪五铢錢币

龜茲那些事

庫車古稱龜茲,兩漢時塔裡木盆地南緣的著名綠洲城邦。張骞通西域後,龜茲與漢王朝在政治、經濟上的關系一直相當密切。漢宣帝時,龜茲國王绛賓求娶解憂公主女弟史為妻,成為漢朝皇家外孫女婿,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早在西漢時期,龜茲已有一定數量來自中原地區的遷移人口。東漢章和元年(87年),班超大敗莎車、龜茲,永元三年(91年),重設西域都護,自此,龜茲成為漢王朝經營西域的中心。

東漢末年,在龜茲應有不少的漢人、河西羌人生活。魏晉至前涼時期,中原王朝設西域長史,龜茲仍與中原王朝保持密切的聯系,前秦呂光伐龜茲時,所見龜茲國“城有三重,外城與長安城等。室屋壯麗,飾以琅玕金玉”,足見漢文化對龜茲地區已影響至深,庫車友誼路墓葬所反映的文化面貌與中原、河西地區漢晉時期文化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文獻記載,也加深了我們對于龜茲文明的認識。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包金鐵簪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單耳陶罐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墜飾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釉陶罐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左:甕棺、右:玉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

- End -

攝影:劉玉生

編輯:波波仔

稽核:葛建

監審:司元勳

此文轉自“新疆是個好地方”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