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前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历来是中西交通要冲和中华文明向西开放门户,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几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历远芳晴翠,涉大漠广川,起文物于地下,飨世人以华章,不仅构建了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实证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

1995年迄今,新疆已有10项考古发现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项目上及远古文明曙光,下至汉唐宋元遗韵,涵盖洞穴、聚落、城址、石窟、墓葬等场景,是新疆历年考古发现的代表与缩影。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篇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考古成果

库车友谊路砖室墓群是新疆唯一的砖室墓群,深埋于地下7—10米的沙砾层之中,共有12座砖室墓,分布集中,年代在晋十六国时期。可分为竖穴单室砖墓、斜坡墓道单砖室和斜坡墓道前后双室三种。墓室多次使用,内部葬入多个墓主,其中M14埋葬20多人。墓室内有撒五铢钱的习俗,也有口含、手握钱币的现象。随葬品丰富。这批墓葬等级较高,可能是深受传统汉晋文化影响的龟兹国贵族,抑或就是居住在龟兹地区的汉地吏民、屯戍军吏或河西豪族移民。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墓室清理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M3墓门上照墙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砖室墓所在地(背景)

专家评价

库车友谊路砖室墓是新疆首次在塔里木沙漠北缘发现和内地关系密切的晋十六国墓葬,对探讨晋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历史,准确阐明汉晋时期中原王朝和西域绿洲城邦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丝绸之路历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墓门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砖室墓外部结构

神秘的砖室墓

墓门、甬道、墓室、耳室均使用青砖和红砖砌筑,墓门上有照墙。墓葬形制与大陆内地,尤其与酒泉、嘉峪关的魏晋壁画墓、敦煌佛爷庙湾墓地及祁家湾墓地、大通上孙家寨墓地等砖室墓葬十分相似。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砖雕神兽——天鹿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砖雕神兽——玄武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出土陶罐

墓葬形制是典型的汉式风格

库车友谊路墓地均深挖浅藏,墓葬形制略有不同,竖穴土坑墓形制简单,随葬器物较少。砖室墓墓葬形制是典型的汉式风格,构筑方式也与河西地区发现的同类型砖室墓基本一致。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砖室墓M1全景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照墙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砖室墓顶

随葬品以陶器为主

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主要以单耳罐、双耳罐、双系罐、三系罐等实用器为主,具有塔里木盆地周缘汉晋时期陶器的文化特征。墓葬共出土钱币700余枚,主要有半两、五铢、龟兹小钱等,这批钱币主要流通在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墓葬年代确定为西晋至十六国时期。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左上:六系罐、右上:陶盆、下方:陶罐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左上:出土铜带钩、右上:铜带扣、左下:铜镜、右下:五珠钱币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剪轮五铢钱币

龟兹那些事

库车古称龟兹,两汉时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著名绿洲城邦。张骞通西域后,龟兹与汉王朝在政治、经济上的关系一直相当密切。汉宣帝时,龟兹国王绛宾求娶解忧公主女弟史为妻,成为汉朝皇家外孙女婿,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早在西汉时期,龟兹已有一定数量来自中原地区的迁移人口。东汉章和元年(87年),班超大败莎车、龟兹,永元三年(91年),重设西域都护,自此,龟兹成为汉王朝经营西域的中心。

东汉末年,在龟兹应有不少的汉人、河西羌人生活。魏晋至前凉时期,中原王朝设西域长史,龟兹仍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的联系,前秦吕光伐龟兹时,所见龟兹国“城有三重,外城与长安城等。室屋壮丽,饰以琅玕金玉”,足见汉文化对龟兹地区已影响至深,库车友谊路墓葬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与中原、河西地区汉晋时期文化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文献记载,也加深了我们对于龟兹文明的认识。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包金铁簪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单耳陶罐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坠饰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釉陶罐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左:瓮棺、右:玉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

- End -

摄影:刘玉生

编辑:波波仔

审核:葛建

监审:司元勋

此文转自“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