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衆人皆知上海有一個“徐家彙”,但徐家彙的由來并非人人都知。而要将曾與利瑪窦共同翻譯《幾何原本》的明代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與徐家彙、與上海産生聯想,仍需要更多優秀的文化藝術作品來傳播。

今年1月,一台名為《海上光啟》的原創越劇在上海群衆藝術館連續試演了兩晚。超出主創預期的是,這一“小衆題材”引得不少本土觀衆感歎,原來徐光啟本人也有一個跌宕起伏的人生。劇作家羅懷臻觀演後更是興奮地評價:“徐光啟是上海的名人、上海的IP,他的身上展現了這座城市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海上光啟》劇照

今年4月24日、25日,《海上光啟》将再次獻演于宛平劇院,紀念徐光啟誕辰460周年。3月1日,該劇主創人員在徐光啟曾生活過的土地、如今的徐家彙街道舉行了一場小型研讨會,開掘曆史人物背後的區域文脈傳承。

“應該寫”但"并不好寫"的徐光啟

《海上光啟》以徐光啟為主人公,通過“治蝗蟲”“譯洋書”“種蕃薯”“修曆法”等故事段落,講述徐光啟從青年到晚年、整整一生的主要成就:少年時代,徐光啟與妻子吳琬君相親相愛,投身于農學;中年時,他憂國愛民,翻譯《幾何原本》等西方典籍、使西學東漸,更親力親為種植推廣番薯、消除饑荒;晚年,他在風雨飄搖時保家衛國,與夫人訣别、赴京修曆法,為國家傾注自己最後的心血。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該劇的主創團隊上海如意越劇團成立于2016年6月,是徐彙區準許建立的一家民營劇團。此前,劇團曾先後排演過《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西廂記》等經典劇目,而《海上光啟》的創作緣起于2020年劇團排演的一出越劇小戲《初心如一》,通過回憶形式再現了徐光啟一生的主要成就。但從10多分鐘的小戲擴容到長達2小時的大劇,對一家年輕的民營劇團來說并非易事。

劇團團長童麗君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堅持要将徐光啟完整的一生搬上舞台,在她看來有一份作為上海人的“使命感”。“上國小、中學時,大家都從課本裡知道了徐光啟,但直到排演了相關劇目後,我們才詳細知道原來這位400多年前的上海人,對中國的科技進步、西學東漸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徐家彙源内的光啟公園

一直以來,并沒有一部特别有影響力的影視或舞台藝術作品,能夠全景式深入展現徐光啟的一生。本土文藝界也有一個共識,“徐光啟應該寫、值得寫,但并不好寫。”

一方面,徐光啟在政治、科學、經濟等領域取得了令人高山仰止的成就,在常人看來像一個“超人”,是以短短兩個小時的演出要表現這些成就往往會顯得枯燥。另一方面,作為中國第一位引進西方技術的科學家,無論是修訂《崇祯曆書》還是翻譯《幾何原本》,背後涉及的宏大曆史、政治及科技背景,都較難在舞台上用跌宕起伏的故事生動表現。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徐家彙源景區内的徐光啟墓

最終,劇團的年輕主創們想到了“輕喜劇”風格,用當下視角走進四百多年前與我們喝着同一條浦江水、操着相似口音的曆史人物的内心,創作一台笑中帶淚的“進階喜劇”。

小劇團何以承載大劇目

啟用一家成立不久的民營劇團來創作區域最為重要的文化曆史IP,徐彙區與如意越劇團都走了一步“險棋”,但由此也開拓了一種全新的文化創作模式。

細看《海上光啟》的主創人員清單,編劇魏睿來自上海歌舞團,導演吳佳斯來自上海越劇院,徐光啟的飾演者沈歆雯是上海越劇院的越劇推廣人,飾演徐光啟妻子吳琬君不同年齡段的兩位演員笪雪瑩、童麗君則來自如意越劇團,童麗君更是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金采風的弟子。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為這支由國家級專業院團和本土民營劇團組成的創作隊伍牽線的,是徐彙區委宣傳部和區文旅局。此外,徐家彙街道、淩雲街道、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利徐學社等也都提供了學術、資源支援。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支援無疑來自上海越劇院。如意劇團與越劇院簽訂共建協定後,越劇院不僅派出了優秀的主創團隊,更請出了作曲、舞美設計、燈光設計和唱腔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專家為劇目保駕護航。

“我們劇院成長于徐彙區複興西路,與這片土地相伴成長,能為區域IP的藝術化舞台做出貢獻,也是我們對區域文化和文脈傳承的一片心意。”上海越劇院院長梁弘鈞在研讨會上表示。

上海這個區域有個著名曆史人物IP,但文藝界都說他“并不好寫”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李天綱表示,相較平劇多着墨于帝王将相,越劇往往更聚焦才子佳人的故事。而越劇《海上光啟》能夠從“才子佳人戲”中反映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變遷,這一點尤為難得。事實上,1月的兩場試演過後,有觀衆直言該劇将“科學家徐光啟”的生活情趣也進行了演繹,讓人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曆史人物。

記者在會上獲悉,研讨會後《海上光啟》劇組将對該劇展開進一步打磨提高,4月兩場演出過後,該劇将走進上海的學校、社群,讓更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了解徐光啟、了解傳統戲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