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履職相冊】從木房到櫥窗,她力争将馬尾繡做成“奢侈品”

編者按:

手機裡儲存的照片,都是難忘的瞬間。

那些瞬間,見證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履職足迹、為民情懷,改變着你我的生活,讓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5年時間,履職初心不變。2022全國兩會即将召開,讓我們通過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手機相冊裡的照片,看一看他們的履職答卷,聽一聽他們的履職故事。

【人物名片】宋水仙,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水族馬尾繡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我穿着馬尾繡服飾參加了全國兩會。這幾年,馬尾繡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繡娘們也過上了好日子,我的心願算是達成了。”2月26日,宋水仙告訴記者。

流傳在三都水族自治縣一帶的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一項古老而獨特的手工制作技藝,以馬尾毛為主要材料,被譽為“刺繡中的活化石”。

2006年馬尾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一年後,宋水仙成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宋水仙的朋友圈,都是她和馬尾繡的照片,她從中選出了三張,那是馬尾繡的三個高光時刻。

【鏡頭一】馬尾繡有了敞亮的家

【履職相冊】從木房到櫥窗,她力争将馬尾繡做成“奢侈品”

該照片由宋水仙拍攝于2019年1月24日。當天,由甕福集團投資200多萬元,占地800多平方米的馬尾繡傳承保護展示中心落成。

此時的她,難掩心中的喜悅。

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宋水仙提出修建水族馬尾繡博物館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甕福集團(現貴州磷化集團)董事長何光亮得知後,表示願意出資幫助她建立水族馬尾繡收藏展示館。在有關部門的協調和幫助下,2019年1月24日,集展覽、教育訓練、銷售為一體的馬尾繡傳承保護展示中心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建成,上萬件馬尾繡寶貝從此有了一個敞亮的家。

20多年前,宋水仙看到外地人低價收走了很多精美的馬尾繡珍品,她便暗下決心,用大部分的收入收集馬尾繡老繡片。為了這些寶貝,她四處打工、省吃儉用。

前前後後,她收集了上萬件馬尾繡藏品。2010年,她将自家住房改建成了水族地區第一個家庭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這些寶貝在她家80多平米的木房裡“待”了足足9年。

“将藏品放在家,同時還要在家對繡娘進行教育訓練,既不利于保護繡品,也不利于這項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宋水仙說,傳承保護展示中心建成,她心裡的石頭終于放下了。

【鏡頭二】馬尾繡走上國際舞台

【履職相冊】從木房到櫥窗,她力争将馬尾繡做成“奢侈品”

該照片拍攝于2019年4月1日,宋水仙帶着馬尾繡參加了英國諾丁漢文化旅遊推介會。

推介會上,外國友人對馬尾繡頻頻點贊,讓宋水仙體會到了非遺文化的強大影響力。

2019年是宋水仙最忙碌的一年,她在3個國家、147個地方展示馬尾繡。此外,她還接待了42次學生團隊,參加了貴州省中小企業“星光教育訓練工程”,對繡娘集中教育訓練。

2020年1月2日,她在朋友圈寫道:“我55歲, 40多年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我這輩子一直堅持做的唯一一件事。”

截至目前,宋水仙已經帶動了5000人次就業,其中進階繡娘的月收入能達6000元。更令她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了馬尾繡的發展前景,為他們返鄉創業提供了選擇。

2020年3月,三都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宋水仙在朋友圈寫道:“我們婦女用巧手也撐起了脫貧的半邊天,我們要繼續努力,趁勢而上。”

【鏡頭三】馬尾繡在貴陽成為時尚

【履職相冊】從木房到櫥窗,她力争将馬尾繡做成“奢侈品”

這張照片拍攝于2021年10月10日,宋水仙身着馬尾繡民族服飾,穿梭在市集中。

在宋水仙的看來,弘揚非遺文化就要将其融入到都市生活當中。為此,她在馬尾繡上做了不少創新。

早在2016年,宋水仙便成立了産品設計和研發團隊,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馬尾繡文創産品,還實作了實體店與電商平台的雙軌銷售模式。

“‘青雲市集’人流量大,年輕人多,這就是我最看中的地方。遊客來到店裡,不僅可以購物,還能免費體驗馬尾繡的制作過程。” 2021年11月11日,宋水仙将貴陽第一家馬尾繡品牌專賣店設在了“青雲市集”内,用她的話說,是為了更貼近年輕人。

宋水仙的“野心”不僅如此。她說,想以貴陽為視窗,讓更多人看到馬尾繡的美,将馬尾繡推向更廣闊的舞台。

“終有一天,我要将馬尾繡做成奢侈品。” 56歲的宋水仙說。

【履職報告】5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宋水仙先後送出了10多份建議,大多數是關于如何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近兩年,她提出了銜接非遺文化産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相關建議。

本網記者:張鴻傑

一審:羅亞楠

二審:李柏杉

三審:彭奇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