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不建議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醫生:要差別對待

冠心病,冠脈狹窄但病情穩定,屬于穩定性冠心病。

專家不是對所有穩定性冠心病患者都不建議放支架。

有位患者幾年前做了冠脈支架術。他說他當時一支主要血管完全閉塞,已經有了側支循環,是以症狀輕微,體力活動耐受很好。可是,一到心血管專科醫院,醫生就費勁巴拉地為他開通了已經完全堵塞的血管,放了一枚支架。

他問我。為什麼?

我說,為了保險。

因為你最主要的一支冠狀動脈完全堵住了,就靠另一支血管供應,可這支供血的血管也有病變,萬一也堵了,整個心髒就沒有血供了。是以,開通血管改善供血是一方面,為你上道保險是主要的。

這就是有些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做支架的理由之一。當然,還有其他。

專家不建議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醫生:要差別對待

為什麼要在狹窄的冠脈裡放支架?

為了開通狹窄、阻塞的冠脈,改善心肌供血。這樣除了可以緩解心肌缺血引起的症狀,更主要的,是減少心肌因缺血而發生的凋亡和壞死、保護心髒的功能,減少因心功能減低而導緻患者的生活品質下降乃至壽命縮短。按醫學上的話說,就是減少心血管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當然,開通血管的方法還有冠脈搭橋。

可放支架又是一種有創的治療,盡管是微創。

放支架時要穿刺血管、放導絲、放導管、注射造影劑,到球囊擴張、植入支架,是采用機械的方法開通血管。

而在開通血管之後,還要經曆血管重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血管可能再狹窄、可能血栓栓塞,就需要一定時間的強化抗血小闆治療,是以還要承擔出血的風險。

專家不建議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醫生:要差別對待

這還不說做導管放支架的其他風險。

是以,冠脈放支架,是有破、有立、有損傷、有重建的治療,是有利有弊的治療,而病人最終能否獲益,是否利大于弊,需要很好的權衡。

對于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患者,放支架開通冠脈對患者最獲益。因為不穩定心絞痛是發生心肌梗死的前兆,這時候阻斷病情進展最有利。急性心肌梗死要緊急開通血管,那是救命的措施。

可是,對于穩定性冠心病就不一樣了。因為患者病情相對穩定,沒有那麼危急的情況,就需要很好地權衡了。

首先,狹窄血管供血的心肌是不是就有明顯缺血?第二,對于個體,放支架的利弊孰大孰小?第三,冠脈血運重建放支架好還是搭橋好?

專家不建議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醫生:要差別對待

* 放支架開通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防止心肌梗死、保護患者的心功能、減少由于心血管病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是獲益。

* 可如果放支架對改善缺血作用不大、或者雖能改善局部供血,卻不能改變最終結果,還要承擔放支架的損失,那對患者也是獲益小或者不獲益的。

* 當然,還有放支架或者冠脈搭橋哪個更獲益的選擇。

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病情穩定,一般來說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比較低。患者雖然冠脈狹窄,但斑塊比較穩定,心肌缺血發作和心髒負荷的關系也相對穩定、可控。比如,活動會引起心絞痛,那是有相對穩定的負荷(運動)量的,如果活動到不了那個負荷量,心絞痛就不會發作。比如快走的速度、步行的距離、上樓的樓層、幹家務的力道、甚至吃飯的飯量等,在一定的負荷量之内,一般不會引起心絞痛發作。

專家不建議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醫生:要差別對待

這裡有幾種可能,一是血管之間建立了側支循環;再就是狹窄血管的供血區域并不一定缺血;還有就是心肌有了缺血預适應,就像高原反應一樣,經常有缺氧,就适應了。

這樣的病情,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态,藥物治療有效,患者也可以進行一定量的體力活動,相對安全,可以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幹預。

還有,很重要的證據支援這樣的做法。研究發現,對于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冠脈植入支架不能改變遠期預後,也就是疾病的最終結果。對于這樣的患者,長期藥物治療和放支架的遠期後果是一樣的。

專家不建議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醫生:要差別對待

是以,如果冠心病病情穩定,藥物治療有效,沒有明顯的心絞痛發作和心肌缺血表現,是可以繼續藥物治療不放支架的。

穩定性冠心病也有高危患者。如果是左主幹病變、多支血管病變,就像開始說到的那位患者;或者冠脈狹窄造成心肌缺血嚴重,心髒的負荷能力明顯降低,稍有負荷就發作心絞痛;或者心功能明顯降低;缺血時還會引起心律失常發作,這樣的患者風險就大了。而研究也證明,對于這樣的高危患者,放支架或者做搭橋可以明顯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改善運動能力,減少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

專家不建議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醫生:要差別對待

是以,對這樣的高危患者,是要考慮放支架或者是冠脈搭橋開通血管的。

綜上,心血管專家對于穩定性冠心病的治療政策,也是包括藥物治療和血運重建的,後者包括了冠脈支架和搭橋。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