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墓被盜30次,盜墓賊一無所獲,專家轉動棺椁,才知墓主有多高明

試想一下:有一天你突然聽到自己祖墳被别人挖了的消息,心情是如何?肯定得撸起袖子要去找挖你家祖墳的人拼命,不過少數人大概會問上一句“我家祖墳在哪?”

古墓被盜30次,盜墓賊一無所獲,專家轉動棺椁,才知墓主有多高明

現今農村地區的人大量湧入城市地區,為工作、為學業等,而且許多人在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安了家,還會在山中走動的人也是很少了,于是雜草叢生,是以一些人清明回家祭祖,都找不着墓地了。

而且火葬逐漸取代了土葬,公墓建設也是國家發展中的必然。但在古時候,土葬是主要的葬法,古人講究“入土為安”,《周禮》中也規定“衆生必死,死必歸土”。

另外古人還認為“事死如事生”,人在陽間死後便是去了陰間,在陰間過着類似陽間的生活,是以厚葬也是十分流行,厚葬才是孝順。

古墓被盜30次,盜墓賊一無所獲,專家轉動棺椁,才知墓主有多高明

是以古人的墓葬中都多多少少有陪葬品,尤其是古時候的帝王陵,以及達官顯貴人家的墓,裡面的陪葬品更是價值不菲,“盜墓”也就出現了。

春秋時期“禮壞樂崩”後,盜墓行為便日益盛行,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陝西鳳翔的秦公1号大墓,考古人員在該古墓中發現了盜洞247個,其中有數十個盜洞甚至直接打入了椁室。

但古人并沒有是以放棄厚葬,而是會設計一些防盜的機關,與盜墓者鬥智鬥勇,就比如被稱為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陵寝規模龐大,仿照鹹陽的布局建造,陪葬品極多,而且精品更是數不勝數,但曆經數千年卻沒有被盜成功過。

古墓被盜30次,盜墓賊一無所獲,專家轉動棺椁,才知墓主有多高明

原因是秦始皇陵中不僅機關重重,而且存在大量水銀,地宮四周均存在4米厚的宮牆,并且宮牆還被磚包砌起來了,盜墓者對此是無可奈何。

還有一處古墓,被盜過30次,但盜墓賊卻也是一無所獲,這個古墓便是河南的楚國王子墓,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在當地甚至還流傳着墓中埋葬有黃金玉鼎,是以惹得很多人打起它的注意。

古墓被盜30次,盜墓賊一無所獲,專家轉動棺椁,才知墓主有多高明

2005年時,考古隊發現且發掘了楚國王子墓,雖然古墓中存在着多個盜洞,但卻并沒有被盜,專家移開棺椁後,才知墓主有多高明。

楚國王子墓是一座積沙墓,通過了解,流沙層高達13米,而且這些流沙還是“特别定制”的,在堆入墓中前會先将沙子烤幹,因為熱沙子流動性極強。如果盜墓賊挖到了流沙層就如身陷沼澤,流沙不僅會堵住盜洞,還可能将盜墓賊吞沒。

移動棺椁後,專家在該古墓中發掘出了青銅禮器、樂器、酒等1000多件楚國的文物,這些文物也皆為後世呈現了當年楚國的風采。

古墓被盜30次,盜墓賊一無所獲,專家轉動棺椁,才知墓主有多高明

因為水銀昂貴,戰國至西漢早期,積沙墓較為流行,貴族墓葬也多以流沙防盜,但在西漢中晚期後,随着豎穴土圹木椁墓逐漸消失,積沙墓便漸漸消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