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作者 | 樊登讀書· 張女子

主播 | 樊登讀書 · 楊槍槍

"

親愛的書友們,晚上好~

歡迎來到樊登讀書人物欄目——《群星》。

品讀群星閃耀 · 體驗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歡迎您的持續關注~

今天出場的主人公,一生共獲得36個博士學位,還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以提倡“白話文”出名,被譽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鋒。

鼎鼎大名的他,卻是一位怕老婆的“好男人”!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胡适的傳奇人生~

60年前的2月24日,一場慶祝酒會上,胡适很高興,衆多好友、學生齊聚,暢所欲言交流學術文化觀點。

71歲的他還發表了即席演講,不料演講剛剛結束,他突然心髒病猝發,再也沒能醒過來。

出殡路上,從台北到南港,家家燃香、戶戶祭奠,沿路送殡的人加起來有十餘萬之衆。

當時,“上至總統、主席,下至企台、司廚、販夫、走卒、擔菜、賣漿一一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我的朋友胡适之”更是那時盛極一時的流行語。

和胡适交往的人,無論觀念有何差異、是何身份,都對他交口稱贊。

這樣的好人緣,和他表裡如一的好脾氣是分不開的。

他對朋友如此,對待家人更是如此。

而對待家人的态度,藏着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曾說過,看一個國家的文明,隻需考察三件事:

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

作為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适在這三件事上都樹立了好榜樣。

并且将“怎樣待小孩子”放在首位,可見子女在他心中的地位。

在胡适看來,将子女撫養長大,是一份心靈上的寄托和享受親情的溫暖過程,也是參與一個真實生命成長的寶貴經曆。

正如他在《我的兒子》一文所說:

“我養育你,并非恩情,隻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

是以,我既然無恩于你,你便無需報答我。

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胡适的這番話,表達了對子女之愛的最高境界。

父母應該感謝并珍惜眼前這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能成為我們的兒女,這是天大的緣分。

拳拳憐子意,切切慈父心。

除了講求平等之外,胡适很尊重子女的選擇,他主張讓孩子們過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

鼓勵他們在獨立生活中學會承擔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1929年2月,胡适曾帶着大兒子胡祖望到蘇州演講。

在朋友的學校上了一天課後,孩子便很喜歡當地的學堂。

回來後,夫婦二人商定,想送他到蘇州上滬江大學附中。

臨别前,胡适給祖望寫了一封家書,心疼他小小年紀就離開家庭。但他強調:

“我們為你想,離開家庭是最好辦法。

第一使你操練獨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練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覺用功的必要。”

他還告訴孩子:志氣要放在心裡,千萬不可放在嘴上,更不可擺在臉上。

如果說,母愛給孩子帶來的是滿足,那麼父愛則指明了未來方向。

因為講求平等、尊重孩子的喜好與選擇,他便依從祖望選擇自己喜歡的機械專業,還與他成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校友。

後來胡祖望成為工程師,婚姻更是美滿幸福。

即使對體弱多病的小兒子胡思杜,胡适也要他離開上海的家、獨自到西南聯大讀書,并把沒有過早獨立稱為胡思杜“最不幸的一點”。

想想當年兵荒馬亂,胡适卻敢于讓讀中學的兒子離開家庭,“操練獨立的生活”。

這樣的“教子經”,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正如胡适所說:“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身為父母,理當如此。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1917年秋天,胡适留學回國。

同年12月,遵從母命,他與江冬秀完婚。

這一年,胡适26歲,而從訂婚到結婚的十餘年裡,他和江冬秀從未見過面。

婚後,胡适懼内是出了名的。

他也不怕這事在北大傳開,還經常搜集古今中外怕老婆的名人故事,講給大家聽。

有次巴黎的朋友送來十幾個銅币,上面有“PPT”三個字母。

胡适看後就和朋友開玩笑說,什麼時候成立了“怕太太會”,就把這銅币做會員證章。

江冬秀酷愛麻将,經常違反規定在宿舍偷偷打。

胡适屢次勸阻未果,最終為了滿足太太,他便買了房子搬出去住。

特别是出任中國研究院院長後,舉家搬到台北。

他更是一擲千金買了兩套房,一套全家住,一套專給江冬秀搓麻将。

沒時間做飯,她就煮鍋茶葉蛋湊合,胡适也樂在其中。

難怪張愛玲不無羨慕地說:

“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是罕見的幸福的包辦婚姻。”

著名史學家唐德剛也曾評價江冬秀“成了傳統中國社會最後一位福人”。

男人對妻子的态度,決定了婚姻的溫度。

胡适的尊重與愛,讓他與江冬秀的婚姻裡藏着不同尋常的深情。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一段好的婚姻,往往需要一位内心柔軟的男人,懂得欣賞、體貼另一半。

正因如此,精明能幹的江冬秀也竭盡全力分擔家庭重擔。

不單替胡适盡孝、更是婚後撫養兒子,将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和胡适一樣熱心腸,為家鄉鋪路修橋,資助林語堂、季羨林等人求學,為胡适掙得很多好名聲。

江冬秀對胡适一生最大的影響,就是力勸他不要從政。

生逢亂世,她沒慫恿丈夫做大官、追求榮華富貴光宗耀祖。隻求他做學問教書育人、平平安安過一生。

胡适也一直拒絕出任任何職務,但在民族危亡之時,胡适臨危受命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

為此,他給江冬秀寫信:

“現在我出來做事,心裡常常感到慚愧,對不住你。

你總勸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這是你在幫助我……戰事一了,我就仍舊教我的書去。”

一位是留美年輕教授、一位是鄉下小腳女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完全不比對。

但他們互相攙扶、相濡以沫,直至走到人生終點。

胡适曾說過婚姻的秘訣就是四個字:久而敬之。

所謂敬,就是尊重,尊重對方的人格、包容對方的缺點,才有永久的幸福!

有夫如此,夫複何求。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4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馮順弟剛剛23歲。

她記住丈夫臨終囑托,要讓胡适多讀書,做一個有用的人。

那時,每天天剛亮,他就會聽從母親早早起床。

說說昨天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讓母親放心自己會用功讀書。

在學堂裡,他常常是第一個到的。等先生來了,他背了書再回家吃早飯。

家裡沒錢,而胡适的大哥又敗家。

每逢年節,家裡總有許多人來讨債,坐在大廳不走,可他的母親面不改色、從容應對。

因是新年,母親也沒有怒色、不曾過年時節責怪他大哥。

胡适不忍見母親這般隐忍,是以他從小便養成溫順的性格,處處孝敬、聽從母親。

1904年,在母親鼓勵下,年僅13歲的胡适便前往上海求學。

臨走前,按照母親旨意,他與年長其一歲的江冬秀訂婚。

雖還是一個懵懂少年,與江冬秀也并未謀面,但他未提出半點異議。

他深知母親不易,自己在外漂泊求學,幸得江冬秀代他盡孝,胡适對二人都充滿感激。

1918年11月,胡适母親病逝,年僅45歲。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此時距胡适完婚還不到一年,得知這一消息,胡适急忙與江冬秀回老家奔喪。

悲痛欲絕的他,寫下《先母行述》:

“生未能養,病未能侍,畢世勤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

平生慘痛,何以如此!”

胡适曾說過:“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是以他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而一生的寬厚仁恕,正是受教于他的母親。

1930年,已經人到中年的胡适寫了一篇自傳體散文《我的母親》。

通篇沒有華麗辭藻,卻溢滿了真摯情感: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胡适:對待家人的态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是他人送予胡适的一幅挽聯,可謂是對他一生恰當而中肯的概括與評價。

據考證,胡适一生共獲得過36個博士學位,還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以提倡“白話文”,上司新文化運動聞名于世,被國際學者公認為“中國文藝複興之父”。

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先驅,卻将家庭看得極其重要。

而判斷一個男人到底靠不靠譜,主要還是看他如何對待女人和孩子,即如何承擔照顧父母、妻子與孩子的責任。

從家鄉走出去看中國,又從中國走出去看世界,胡适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

但他對家庭的眷戀和思念,卻也從未停止與忘懷。

點個「在看」,世間若有真君子,定有一位叫胡适。

作者 | 張女子,傳播學碩士,前都市報情感傾訴記者,現以女兒小名寫作的中年少女。

欄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鄭向北

圖檔 |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音樂 | Sorin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