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使用者體驗兩手抓 這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已為首款産品鋪好路

這兩年,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浪潮被推向新的高峰。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強勢入局,百度成立集度要造汽車機器人,小米雷軍親自下場,蘋果的Titan項目逐漸浮現水面,不造車的華為也有了借雞下蛋孵化了問界Aito。

使用者體驗兩手抓 這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已為首款産品鋪好路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特斯拉仍處于引領地位,Rivian、Lucid、小鵬、理想、蔚來等新勢力各有所長,集度、小米,則步步緊追。

分析這場變革的深層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對智能汽車發展的明确規劃。以大陸為例,根據政府規劃,到2025年要實作L2/L3級智能網聯汽車占汽車年銷量的50%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來臨,科技巨頭跨界而來、新勢力風頭正勁,與傳統整車廠在産業巨變的轉型期碰撞,也正式拉開了智能汽車賽道競速的帷幕。

使用者體驗兩手抓 這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已為首款産品鋪好路

未來一段時間内,智能汽車領域或呈現出百家争鳴之勢,雖然我們無法預判哪家企業能笑到最後,但我們知道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站穩腳跟,使用者體驗一定是重中之重。

以汽車機器人之身,深耕智艙智駕使用者體驗

使用者體驗可能來自産品給使用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可能來自使用者長期以來感受到的正面或者負面影響。

在給使用者的第一印象這方面,集度絕對拿捏的死死的,在一衆新老玩家中,單“汽車機器人”這個概念就已吸引了業界無數的目光。可以說,集度提出的汽車機器人“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的三大産品理念,不僅為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指明方向,也間接為智能電動車的使用者體驗提升找準了錨點。

從本質上來說,汽車智能化的核心是為了提升 使用者體驗,而智艙和智駕體驗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重點。

使用者體驗兩手抓 這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已為首款産品鋪好路

我想集度對此是看得最為透徹的,憑借自身強大的軟體開發實力,在成立207天時便推出SIMUCar并啟動了智能輔助駕駛及智能座艙功能的開發。“智能前置”的造車理念不僅縮短了開發周期,更讓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相關功能都得以提前開發和驗證,以周更的疊代速度為使用者體驗進行持續深耕。

軟體上豐富功能體驗的實作,也需要強大的硬體和足夠的算力支援。為了支撐優秀的算法和軟體功能,給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體驗提供保障,集度特意找來了2023年前市面上所能見到最好的晶片——英偉達Orin晶片和高通8295。硬體上有了英偉達和高通最強天團的支援,加上集度對智艙智駕持續的深耕,體驗上勢必呈現出1+1>2的效果。

回歸汽車需求本質,駕乘體驗同樣不容忽視

雖然智能汽車的重點在“智能”二字,但車的本質是用來開的,駕乘體驗是能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的重要因素。脫離駕乘體驗的智能化,使浮在空中的樓閣。

為了提供更優質的使用者體驗,集度不僅在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方面深耕,同時也發力智能底盤技術,意在為使用者提供卓越的駕乘體驗。

使用者體驗兩手抓 這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已為首款産品鋪好路

就在前幾日,集度與采埃孚合作對外公布,雙方将在底盤零部件及控制系統、電驅系統、被動安全系統等多方向開展密切合作,并聯合開發汽車機器人智能底盤技術。

智能底盤主要包括汽車域控制器和線控底盤。作為汽車智能化的核心技術之一,線控底盤包括線控轉向、線控驅動、線控制動、線控懸挂等系統,對應汽車運動的前後左右上下六個自由度。線控底盤不僅可以滿足更進階别自動駕駛的要求,還将豐富智能座艙的想象空間,給乘員帶來更安全、更舒适的駕乘體驗。

使用者體驗兩手抓 這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已為首款産品鋪好路

以線控轉向舉例,由于取消了方向盤與車輪之間的全部機械連接配接,通過數字信号對底盤進行控制,可實作控制系統和執行系統的機械解耦。不僅操縱性、穩定性能更優,也将為智能座艙帶來前所未有的發揮空間,更好釋放車内空間和駕駛員的雙手。

目前,線控轉向主要受制于法規政策,但2022年國家已啟動相關标準研究。一旦法規放開,集度或能迅速将線控轉向技術上車,實作汽車機器人的變形。

作為一家僅成立一年的汽車機器人公司,集度無論是在魄力還是實力上都是有目共睹,對于汽車機器人的打造也是敢為行業之先,智能前置的造車理念也是業界首創。在智能化的道路上狂奔時,并沒有忽視傳統駕乘體驗,或許有使用者思維的公司才能帶來變革性的産品。

使用者體驗兩手抓 這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已為首款産品鋪好路

這一切都是集度在為首款汽車機器人産品鋪路,随着今年4月北京車展的臨近,集度首款汽車機器人也即将浮出水面。在衆多智能汽車産品之中,集度仍會是最搶眼的那一顆明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