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燃起戰火,全球半導體氣體供應鍊“遭殃”?

俄烏燃起戰火,全球半導體氣體供應鍊“遭殃”?

芯觀點──聚焦國内外産業大事件,彙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态,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集微網報道,近兩日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不斷加劇并燃起了戰火,由于烏克蘭是氖、氩、氪、氙等半導體原料氣體的供應大國,其中,全球近70%的氖氣由烏克蘭供應。另外,俄羅斯是傳感器和存儲器制造關鍵元素钯的供應國之一。而在俄羅斯正式進軍烏克蘭後,美國、日本、南韓、歐盟、澳洲、中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對俄羅斯祭出了新的出口管制,其中就包括限制半導體出口。

基于此,一場關于“俄烏沖突對全球半導體産業鍊有何影響?”的讨論襲來。

美國、日本等國對俄羅斯祭出新出口管制

美國總統拜登公布對俄羅新一輪制裁,除對俄羅斯最大銀行與國有企業實施制裁外,還将限制俄羅斯用美元、歐元、英鎊與日元的交易能力,當機俄羅斯所有在美國的資産,限制對俄羅斯高科技産品出口,中止俄軍取得資金與擴張能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抨擊俄羅斯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并稱将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制裁措施包括:通過當機資産和暫停簽證對俄羅斯個人和團體制裁;對俄羅斯金融機構的資産當機等金融領域的制裁;以俄羅斯軍事相關團體為對象的輸出、以及半導體等的出口,将基于國際共識的管制清單等來實施管制。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在限制俄羅斯獲得最重要技術,例如半導體或前沿技術,這是俄羅斯確定繁榮未來所需的。”

另外,南韓、澳洲、中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也表示将與合作夥伴一起開展一系列制裁,并繼續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不過并未透露具體細則。

俄烏燃起戰火,全球半導體氣體供應鍊“遭殃”?

圖源:路透社

俄烏沖突對産業鍊影響幾何?

SIA:不會引發立即性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鍊風險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SIA) 釋出了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Neuffer在聲明指出:“美國半導體行業完全擁護和遵守針對俄羅斯的新出口管制規則,以應對在烏克蘭發生的令人深感不安的事件。我們仍在審查新規則,以确定此事對半導體産業的影響。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資料,雖然新規則對俄羅斯的影響可能很大,但俄羅斯并不是半導體的重要直接消費國,占全球晶片采購量的不到 0.1%。根據2021年IDC資料,在4.47萬億美元的ICT全球市場中,廣泛意義上的俄羅斯市場總額僅約503億美元。此外,半導體行業擁有多元化的關鍵材料和氣體供應商,是以我們認為不會存在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相關的立即性供應中斷風險。”

研究員:中國台灣半導體廠商庫存無虞且供應多元

台經院産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認為影響極微有限,2021年俄羅斯占中國台灣半導體整體出口金額僅新台币5.6億元,比重也隻有0.01%,雖然俄羅斯掌握高比率的半導體相關制程所需的氣體和貴金屬,但據了解,中國台灣主要廠商的庫存量幾乎都有六個月的安全期且有多個供應國。

對于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全面制裁,劉佩真則指出,未來如果俄羅斯也進行反制,首當其沖的可能是美國供應鍊,相對應的亞洲市場沖擊較小,且短期内應有機會接獲來自美國廠商的轉單。

eeNews:對俄羅斯的晶片制裁可能會利好中國

據外媒eeNews報道,如果西方公司不向俄羅斯供應半導體,快速發展的中國半導體産業可能會通過向俄羅斯供應半導體而受益。中國可以制造和供應俄羅斯的大部分模拟、混合信号和功率子產品,以及滿足俄在工業、通信、汽車和軍事方面所需的微控制器需求。半導體業務的全球化性質可能意味着制裁造成的任何中斷都可能在全球範圍内産生連鎖反應,供應鍊将面臨新的壓力。

Omdia:俄烏沖突将導緻資料中心行業承受雙重打擊

調研機構Omdia在釋出的《俄烏沖突可能會對雲計算與資料中心行業産生什麼影響?》報告中稱,可能爆發的烏克蘭戰争也許會給半導體行業帶來更多難題,因為這場沖突可能會顯著加劇目前半導體持續短缺的态勢,以及必将影響到雲計算與資料中心行業。

報告稱, 自全球經濟開始擺脫新冠疫情陰影以來,資料中心行業一直面臨着半導體短缺的問題。如今,烏克蘭沖突事件或将引發氖氣價格上漲。這将導緻該行業承受雙重打擊。

專家:對俄高技術封鎖将使其“停滞不前”

路透社援引專家解讀,美國公司對俄出口現在必須獲得銷售計算機、傳感器、雷射器、導航工具以及電信、航空航天和海洋裝置的許可證,而聯邦機構将拒絕幾乎所有申請。法律專家表示,出于謹慎考慮,許多公司可能會選擇暫停對俄羅斯的所有銷售。路透社稱,許多在海外制造并運往俄羅斯的産品,都包括使用美國工具制造的晶片。目前已有十餘家歐盟成員國,以及英國、加拿大、日本、澳洲和紐西蘭,正在實施類似的出口限制。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進階研究員艾米麗·基爾克雷斯表示,這些限制措施将使俄羅斯的技術發展停滞不前。

俄烏燃起戰火,全球半導體氣體供應鍊“遭殃”?

各大半導體廠商如何看待?

資料顯示,烏克蘭供應了全球氖氣的約70%産量,氖是一種用于半導體光刻技術,特别是深紫外光刻技術(DUV)的化合物,對于裝置廠商以及晶圓代工廠來說極為重要。

ASML發言人日前表示,盡管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的氖氣生産國,但ASML使用的氖氣中隻有不到20%來自該國。但路透社報道,ASML正在尋找其他氖氣供應來源,以防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導緻供應中斷。

聯電發言人劉啟東稱,聯電雖然有使用來自烏克蘭方面的氖氣,但聯電始終保持多重來源的供應商,不是隻有單一貨源,就算烏克蘭發生斷貨情形,聯電也能在中國台灣找到替代貨源。

格芯則表示,預計其不會有直接的風險,并且可以靈活地在俄羅斯或烏克蘭以外的地方尋找貨源。

另外,钯主要應用于儲存型快閃存儲器(NAND Flash)生産,俄羅斯、烏克蘭供應比重約3成。

存儲廠商美光釋出聲明稱,公司對所有的惰性氣體進行了多元化采購,我們的氖氣供應主要來自歐盟、美國和亞洲的各個供應商。此外,公司保持适當的惰性氣體庫存以支援我們的業務,與主要供應商簽訂了多項長期供應協定,并與他們密切合作以確定供應不間斷。

SK海力士則表示,公司已提前做好準備,有較為充裕的材料儲備,相關風險對業務無影響。

結語:目前看來,由于ASML、美光等大型晶片公司具有相對采購優勢以及充足原材料庫存,影響相對輕微,但從長遠來看,俄烏沖突導緻各國或地區對俄羅斯采取更為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或拉升氖、钯等材料的價格,進一步沖擊全球産業鍊。

(校對/Yuk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