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門診故事|帕金森病患者流口水,中醫能治嗎?

門診故事|帕金森病患者流口水,中醫能治嗎?

“請12号到391診室就診。”門診叫号系統播報後,門先開了,慢慢的,12号患者被家屬輪椅推入診室。

患者是一位八十多的老大爺,穿着紅色沖鋒衣,包裹的嚴嚴實實,進了診室,顫巍巍的摘下皮帽子,僵着手臂跟大夫打招呼:“孫主任好!我又來瞧病了。”話音未落,他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從一側口袋掏出手絹想擦擦口角,家屬看他動作遲緩,趕緊幫忙去拉下口罩,協助擦了擦口水。

片刻,患者擡頭,聲音有幾分羞意:“大夫,吃了你的藥,我現在抖的好多了,吃了藥能控制住,但就是流口水,這白天流,張嘴就流;晚上也流,枕巾都濕了,您看我這怎麼辦啊?給我開點什麼藥吧!”

這是一位帕金森病的患者,十年前開始左手震顫,拿着水杯就開始抖,放松下來休息休息又好了,就沒有重視起來。過了半年,左腿也開始抖,明顯感覺到左側半邊身子僵硬,喝水嗆咳,去社群看了醫生吃了點藥,沒有明顯好轉。後續幾年,疾病逐漸進展,右側也出現了症狀。最近一年除了震顫、僵硬,多了些别的問題,比如便秘、直立性低血壓、還有最讓人難為情的流涎。就像今天來看病這樣,患者需要不停的擦口水,自己活動不友善還需要陪伴者幫忙擦口水,就會覺得不好意思,甚至容易陷入抑郁狀态。

回顧患者的病史,結合患者目前症狀,我們對患者的病情有了清晰的判斷,這是一個帕金森病患者,流涎是帕金森病常見的非運動症狀之一。

那麼為什麼一些成年人會不自主流口水呢?

流涎症是指因唾液分泌過多或唾液流出減少而使唾液溢出口角的綜合征,一般分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在嬰幼兒時期,牙齒生長對牙龈三叉神經産生機械性刺激,進而導緻唾液分泌增多。這種生理性流涎會随着年齡的增長、嬰兒口腔深度增加自然消失。病理性流涎多見于口腔炎、面神經炎、腦癱、帕金森病等疾病。

以下是神經系統疾病中與流涎相關的常見病因:

1.面癱:即面神經炎,由于面神經無法正常支配面部肌肉、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出現流涎。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成人流涎最主要的病因。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經功能退化,唾液分泌增多的同時,由于肌肉僵直以及舌運動遲緩導緻吞咽功能下降。

3.腦卒中:部分腦卒中患者可見中樞性面癱,面部下部肌肉出現癱瘓,多由于唾液清除率下降而出現流涎。

在非神經系統疾病中,口腔黏膜發炎、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牙齒畸形等都可引起流涎。

1.口腔黏膜發炎:是由于口腔牙周組織、粘膜組織受感染發炎導緻唾液腺受到刺激,同時因為局部疼痛比較明顯,影響了吞咽口水的功能的充分的發揮,按照病因可分為口腔黏膜病、創傷性潰瘍和由惡性良性腫瘤引起的惡性潰瘍三種。

2.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則是因為胃酸反流刺激食道和咽喉部,導緻唾液分泌增多。

3.牙齒畸形時:尤其是凸面型牙齒畸形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較明顯,睡覺時唇部很難完全覆寫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開,就容易流涎。

中醫對“流涎”是怎麼認識的呢?

中醫經典著作對此早有闡述。《素問·脈度》雲:“脾氣通于口,脾和則能知五谷矣”。脾失健運,濕濁熏蒸不化,盈溢于口。《難經·三十四難》曰:“腎液為唾”。腎陽虛衰,先天不足無以溫化水液,則口吐涎液。故流涎多因肝腎不足。《素問·痿論》謂:“肝主身之筋膜”。筋附着于骨,連接配接肌肉、關節,依賴肝血濡潤而緻運動自如得當。若肝血虧虛,生源匮乏,血不養筋,筋脈拘急,肌肉運動失司,僵直不為所用。影響至面部、舌咽部等肌群,導緻運動幅度明顯降低及自主運動減弱甚至缺失,吞咽不利,涎液清除障礙而緻口腔聚集過多。外溢而出,不能自控。《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風邪善行而數變,且易與六淫諸邪相合為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謂:“人年四十而陽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患者素體尚虛,髒腑功能減退,氣血生源不足。邪氣易乘虛入絡,痹阻面部氣血,無力運作,口面失用,涎液盈溢而出。

肝主疏洩,氣機不調,郁結而生,臨床多表現為情志抑郁、胸脅或少腹脹痛等。臨床可見口角流涎、夜尿頻多等屬于“津液輸布失職”,涎液為陰,肝為“剛髒”,疏洩暢達機體的津液輸布、全身氣機、情志的平衡。腎氣不固,失于封藏,可緻精氣流失,出現涎液溢出難收、小便頻數、滑精、早洩等臨床症狀。腎為“水髒”,主五液,具有調節人體水液輸洩功能。陰液不足,陰損及陽,陽氣虛衰,腎陽溫煦、推動功能減退。人體水液輸布和排洩異常,打破體内水液代謝平衡,涎液難以自控,蘊于口中,量多而溢。

白天流口水和夜間流口水的差別?

許多人進入睡眠後,由于呼吸道阻塞(慢性鼻炎、鼻窦炎、過敏以及鼻中隔偏曲)、睡覺姿勢(趴着睡或者側睡)等原因,睡覺時口部保持張開的姿勢,也會出現夜間流涎。在非神經系統疾病中,患者白天往往能夠有意識地控制面部肌肉,而不至于出現流涎,故而流涎多發生于夜間進入睡眠後。

帕金森病患者流涎情況與其病情嚴重程度有關。輕者僅見夜間流涎,重者可見白日即夜間均流涎,與吞咽功能障礙、無意識張口等有關。而腦卒中、面癱等神經系統疾病中,吞咽頻率下降、口唇閉合不全是導緻流涎的原因,與睡眠無關,故而流涎白天及夜間均可見,或因為夜間進入睡眠後唾液清除率進一步下降及睡覺姿勢可能出現問題,會導緻夜間流涎較白日增多。

中醫是如何治療流涎的呢?

流涎症狀與患者的肝腎不足緊密關聯。主要以腎陽虛為本,肝血不足為标。溫腎陽,補肝血為根本治則。以溫腎養肝為大法,方随法出,方以肉苁蓉為君,白芍為臣,益智仁、山藥為佐,鈎藤為使,補氣血陰陽,亦可補腎固精。

又如補腎斂澀方,方藥組成:楓心木,肉苁蓉,黃芪,五味子,蒼術等藥。楓心木、肉苁蓉為主藥,溫腎補陽、斂陰澀精,從脾腎陽氣入手,止涎澀夜尿;黃芪、蒼術健脾燥濕,使寒濕津液得以溫煦,進而運作于經絡,代謝有常;金櫻子、玉米須、五味子、赤芍藥增強收澀斂陰關門之功。全方補腎健中,使脾腎陽氣大振,所主之液各歸其位,流涎症狀得以治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