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碳”引路 晉中轉型發展戰正酣

清潔取暖全市建成區實作全覆寫、農村覆寫率達70%以上,集中供暖由2016年0.69億平方米增加到1.2億平方米;

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好轉率連續兩年穩居全省第一,2021年PM2.5濃度37微克/立方米,達曆史最好水準;

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部退出劣V類,建成黃河流域首個再生水水權交易平台;

煤焦冶電等傳統産業加快更新,8個新興産業叢集發展壯大;

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快于規上工業2.4個百分點;

……

2月25日,在晉中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長常書銘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晉中經受了一場場考驗,攻克了一個個難關,辦成了一件件大事,實作了“十三五”勝利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

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晉中市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把完成能耗“雙控”作為嚴要求、強限制、硬名額,全面加強重點領域、重點機關節能管理,大力推廣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控制能耗增量、降低能耗強度,有效推動能耗“雙控”工作取得實效,助力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

力争晉中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區産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雙碳”引路 晉中轉型發展戰正酣

吉利汽車晉中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春節假期剛過,在吉利汽車晉中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勞工們正在為即将出廠的新能源車進行避震試驗,司機駕駛新車開過工廠中的房間的颠簸路段,檢測車輛行進中的平穩性能。

“我來晉中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至今記憶猶新的是,2016年9月20日,當看到第一台車下線時,淚水忍不住地往下流,我想這是我融入晉中,作為晉中人的一種自豪感!”回憶過去,吉利汽車晉中生産基地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玉東難掩内心的激動。

吉利晉中項目于2011年正式開工建設,突破了地基濕陷性黃土、車型調整、設計變更等諸多困難,2017年就生産了8.6萬台整車,産值達到82億元;2018年産銷量更是突破10萬台,産值突破130億;2019年生産轎車6.17萬輛,商用車1012輛,實作銷售收入132.77億。2020年,受汽車行業宏觀經濟形勢和疫情的影響,銷量有所下滑。2021年以來,複蘇态勢迅猛,全年産值達109.2億元。

“接下來,吉利新能源乘用車将瞄準中高端,不斷進行技術更新改造擴能,形成年産20萬台乘用車生産規模。”談起未來,劉玉東信心滿滿。

在實作質的飛躍的同時,吉利也引領着晉中新能源汽車産業的不斷擴張。

氫能被稱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繼吉利新能源汽車之後,又一重量級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山西美錦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晉中。山西作為煤炭資源大省,具有從焦爐瓦斯提純氫能的低成本優勢,這些優勢必會助推氫能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最佳甚至是必然選擇。

“我們總投資70億元,包括年産5萬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5萬輛氫燃料商用車及部配置設定套産品生産線。其中,一期項目建成達産後,預計年産值127億元,年利稅8.6億元。”美錦汽車副總經理張增表示,未來計劃将晉中氫能産業打造成為山西乃至全國的應用示範基地、産業技術創新基地、産業生态創新高地。

此外,由北京保羅投資集團總投資55億元的保羅新能源專用車項目和中鐵聯運集裝箱項目也在全速推進;晉中本土企業中航蘭田新能源汽車,則充分利用中國航空、一汽解放等平台,發展勢頭迅猛。

為拉伸整車制造産業鍊,打造千億級産業鍊,在晉中新能源汽車産業園,通過上遊産業驅動、中遊同級牽引和下遊産業鍊拉動,帶動汽車産業叢集的發展。

“我們公司采購的消聲器所用的高端不鏽鋼95%來自太鋼,四門玻璃采購自山西利虎玻璃,還引進了多家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吉利汽車晉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聚集産業鍊上遊,圍繞招引補鍊、創新強鍊、配套延鍊,充分發揮吉利、美錦氫能、保羅汽車以商招商、産業鍊招商的作用,通過政府産業基金、零部件配套标準廠房、大學城、職教港人才優勢,重點引進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裝置生産研發企業等零部件配套;支援現有零部件生産企業擴規更新,提升産品品質标準,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引導同下遊新能源汽車龍頭和領軍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配套實作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的釋放現有産能,全面提升産業支撐力。

在晉中,新能源汽車産業不僅聚焦自身需求“走上去”,更綢缪未來探索“走下來”。

在晉中介休,國家首批無車承運試點企業——“成豐貨運”智慧物流服務平台,目前遍及全國的線上車輛已經突破40萬輛。晉中正在依托“成豐貨運”貨運物流平台線上專用車保有量的巨大優勢,全力推動中航蘭田、斯納德、保羅汽車列車專用車生産企業與“成豐貨運”深度合作、強強聯手,引導平台注冊使用者在整車更換時優先選擇晉中市專用車輛。

與此同時,晉中市還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智能網聯技術,突破車載智能計算平台、高精度地圖與定位等技術,打造“四網合一”(人聯網、車聯網、物流聯網和點聯網)的新能源專用車營運模式,不斷完善從制造到營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全産業體系;加快推進充電設施、甲醇加注站、加氫站布局建設,大幅提升城市公共服務配套能力;大力發展換電裝置、電池回收、維修保養、汽車租賃、二手車交易、汽車拆解回收等後市場服務,促進産業鍊向後端延伸,價值鍊向高端發展。

2022年,晉中将積極引進年産量5萬台吉利G3甲醇增程重卡項目,上半年完成5000台生産線改造;用好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市政策,推動甲醇增程重卡率先在山西中部城市群上路試點營運。下一步,錨定建設一流甲醇産業聚集區、生産先進甲醇發動機和甲醇汽車、建設綠色甲醇生産加注體系、建構千億級甲醇經濟生态4個目标,實施“11155”工程,年制備100萬噸綠色甲醇,年産10萬台甲醇汽車,建設1千座甲醇加注站,年産5萬台甲醇增程重卡,年産值超500億元。持續壯大8個百億級産業叢集。新能源汽車要支援吉利、美錦、保羅、斯納德、中航蘭田等争當産業鍊“鍊主”,突出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三個整車産品線,“一鍊三線”培育引進一批整車制造和零部件配套企業,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率,力争晉中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區産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全力推動要素向智創谷集聚、投資向智創谷集中、高科技産業向智創谷布局

“破題先行區、建設智創谷,美好藍圖變為現實,迫切需要人才支撐、智力支援、創新驅動。深化校地合作,是晉中加快建設山西智創谷、構築山西中部城市群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高地的重要途徑。”

1月13日,晉中市人民政府、中北大學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推介洽談會舉行,共同促進中北大學加快建立“雙一流”高校步伐、晉中加快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先行區。

推介洽談會上,常書銘與中北大學校長熊繼軍簽訂《晉中市人民政府中北大學校地合作戰略架構協定》;中北大學晉中産業技術創新研究院與山西海洋液壓有限公司、山西壹泰科電工裝置有限公司、北方功能食品産業園、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晉中經緯新科機械有限公司、山西明亮塗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瑞陽智能供熱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玉海液壓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太谷昌林鍬具有限公司、山西金柏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家企業簽約。

晉中市委書記吳俊清在緻辭中指出,通過校地合作,中北大學将會獲得更大的科技研發平台、推出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開辟更大的教學實踐基地,擁有沖刺“雙一流”更廣的發展基礎和條件。晉中将擁有更強的科技人才隊伍支撐,擁有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擁有更廣的發展空間,迎來更大的發展優勢。

地處晉中的山西大學城現有高校11所、22萬在校生。其中,11所省屬高校中,有22名院士、365名博士後、5700多名教授,22萬在校生當中,有1800多名博士、1.6萬多名碩士,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全省獨一無二。

無可比拟的科教優勢、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産業優勢,晉中應如何充分挖掘山西大學城這座重要寶藏,把區域内的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促進高校與地方共同發展?

規劃建設核心區域面積66平方公裡的山西“智創谷”,打造成為極具活力、充滿潛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關村”,實作科技創新——創業孵化——産業發展,環環相扣的政産學研生态閉環,展現的是市委、市政府對晉中城市發展、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決心與魄力。

“雙碳”引路 晉中轉型發展戰正酣

山西“智創谷”,打造成為極具活力、充滿潛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關村”。

66平方公裡“智創谷”如何布局?北部龍城大街東延段是“智創谷”的核心地段;東部是晉中職教港;南部是山西綜改示範區;西部是太原武宿機場,大西高鐵、鄭太高鐵、太中銀鐵路從這裡穿過,同時中歐班列也從這裡出發,打造臨空、臨鐵經濟區;中間位置,則是智創大廈,包括榆次老城在内的區域,将成果轉化、技術研發和經濟關聯融為一體。以66平方公裡區域為創新引擎,帶動晉中全市1.64萬平方公裡,引領山西15.6萬平方公裡,成為山西中部城市群人才集聚的高地和産學研創示範引領的先行區。

從“城”到“谷”是理念之變,從北部新城的實體拓展擴容,到大學城高校的進駐,再到打造“智創谷”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将實體相加轉化為化學反應、理念構想落地為現實行動,實作了理念的蛻變、路徑的嬗變、效應的蝶變;

從“城”到“谷”是内涵之變,它內建要素、産能、市場、規則,零距離、零障礙、零偏差連接配接,進而推動生活物态、休閑業态、科創形态,以及産業生态有機統一、無縫融合;

從“城”到“谷”也是能級之變,全面強化科技人才對綜改區、農高區的策源功能,同時承接環臨空、臨鐵經濟區機遇,聚力提高大學城人才優勢的轉化度和顯示度。

2022年,晉中将以山西大學城、晉中職教港、山西智創城4号基地等為依托,以“一平台、一基地、一高地”為抓手,全力推動要素向智創谷集聚、投資向智創谷集中、高科技産業向智創谷布局,五年投資上千億,建設66平方公裡的智創谷核心區域。

大力推動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關聯”

“自從用上清潔能源省心多啦!費用也比較合理,在村裡享受到了集中供熱,确實很便捷。”在晉中介休義棠鎮北村,作為低保戶的王梅珍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的紅利。

2021年以來,介休充分利用集中供熱、工業餘熱、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繼續擴大清潔供熱覆寫範圍。

為確定群衆用得上、用得起清潔取暖,介休市能源局還建立了煤改電使用者檔案:對有效期内在冊的五保戶居民,戶内裝置安裝個人承擔費用全部改為由政府補貼;對有效期内在冊的低保戶居民,戶内裝置安裝個人承擔費用降為原個人承擔費用的30%;對特殊貧困戶居民,經居民個人提出申請,逐級稽核通過、民政部門确認後,戶内裝置安裝個人承擔費用降為原個人承擔費用的50%。

近三年,介休市财政累計投入近9億元,用于清潔供熱工程改造補貼和運作補貼,完成清潔取暖改造6.5萬戶、855萬平米,改造面積和戶數在晉中排名第一,全市城鄉清潔取暖用熱總面積達2400萬平米,覆寫率達到75%。

無獨有偶,在晉中市榆次區,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一期2×30萬千瓦供熱機組工程是按照城市集中供熱規劃和電力發展規劃要求建設的熱電聯産項目,于2012年1月雙機投産發電,并實作向太原、晉中兩市供熱,推動了兩市集中供熱程序,改善了兩市空氣環境品質。

據悉,該公司主動落實節能減排責任,采用變溫變壓實體吸附法捕集二氧化碳工藝,建設年産量3000噸食品級二氧化碳綜合利用項目,為低碳發展作出了貢獻。

“雙碳”引路 晉中轉型發展戰正酣

晉中紮實推進綠色發展,城市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圍繞實作“雙碳”目标,晉中将推動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關聯”,加快炭化室高度4.3米焦爐退出,有序推進30萬千瓦以下燃煤發電機組、工業爐窯、燃煤鍋爐更新改造。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打捆實施汾河流域晉中段“1+6”生态保護和綜合治理項目,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态系統碳彙能力。統籌規劃建設汾河、潇河沿岸景觀。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态環境品質。

此外,該市還将制定實施“雙碳”政策體系,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開展重點行業能效提升行動。實施“風光倍增工程”,推進昔陽和順風光儲能一體化發電基地、靈石介休壽陽整縣屋頂光伏試點、左權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新能源電力裝機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加快靈石物流集運“公轉鐵”進度,打造一批智慧校園、光伏小鎮、零碳小鎮,讓綠色低碳成為最鮮明的風向标。(攝影:劉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