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圖版四二

人形柱三層綠釉陶榭

東漢晚期

通高144厘米、面闊43厘米、進深47厘米

1954年淮陽縣九女冢村采集

《關于大陸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高松凡﹑楊純淵,《文物季刊》1993年第3期第48~54頁

本文對大陸早期城市起源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認為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其起源過程經曆了萌芽、雛形、形成三個階段,不能将夯土城牆的出現就當作是城市已經形成,也不能将已形成發展的城市當作是城市的萌芽。具體說來,要判斷一個早期聚落是鄉村抑或城市,一般有三個主要标準,即聚落的職能,聚落的空間結構、布局和功能分區,人口規模、密度和職業構成。據此,作者認為殷墟等商城以其高牆深壕、宏偉的建築群、集中分布的各種手工業作坊、縱橫的道路和其他公共設施、明顯的規劃布局,形成了與鄉村聚落截然不同的景觀。殷墟等商城的發現,标志着大陸古代城市已經形成,并有了一定的發展。而二裡頭遺址盡管總的規模和宮殿範圍相對于殷墟等城為小,農業因素更濃,但它還是具備了早期奴隸制國家都城的政治、軍事、經濟職能,其人口構成幾乎與殷墟沒有兩樣。可以說,二裡頭夏代晚期遺址已初步形成為城市。龍山文化時期,正處在聚落形态從鄉村向城市轉化的一個新階段,也是大陸初期城市從萌芽向雛形發展,進而産生新的聚落形态~—城市的時期。目前所見平糧台城址已具備了城市的雛形,而其餘的城址如王城崗、邊線王等還處于城市的萌芽期。最後,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城市是從原始社會後期的萌芽和城市雛形階段,經過夏代(二裡頭文化)初步形成,到商代則完成了它的起源過程并得到初步發展。商代以後,中國古代城市進入了不斷完善與發展時期。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龍山時代考古新發現的思考》

嚴文明,《紀念城子崖遺址發掘六十周年國際學術讨論會文集》第39~45頁,齊魯書社1993年;《農業發生與文明起源》第107~114頁,科學出版社2000年

本文主要分析了龍山時代考古的一些重要新發現,對龍山時代的文化和社會發展水準,以及中國文明起源的模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讨。近年來龍山時代考古的重要成果首推一系列城址的發現,它們主要分布在長江中遊、黃河中下遊和内蒙古長城地帶。内蒙古的早期城址中已有面積較大的中心城址,同時存在較多小規模的軍事防衛性城堡。長江中遊的城址發現較多,面積最大的石家河城址城内中心部分是主要的居住區所在,存在大規模的宗教活動和陶器專門化生産等迹象,反映了長江中遊史前文化的發展水準。這一地區不但很早就出現了城,似乎還有一個由不同大小等級的城構成的網絡。地處黃河下遊的山東,史前文化比較發達,龍山時代這裡作為一個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址也漸次發現,而且似乎也有等級的差别。長江下遊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雖然至今沒有發現城址,但一些迹象表明它已形成若幹中心遺址,也存在網絡似的結構。人工建造的墳山、祭壇,以及已露出線索的大規模台基和高規格建築,表明已出現組成了某種強大權力機構的貴族集團,所代表的社會意義當不在早期城址之下。由于考古工作的不平衡,中原地區城址的發現明顯不足,但當地龍山時代的文化發展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這一系列的重要考古發現,大大加速了我們對龍山時代文化發展水準的認識,但對此時社會所處發展階段的認識還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文明的起源應當有一個過程,龍山時代大概出現了許多酋邦或城邦國家,大概也可以算是一種初級文明,可能與傳說中的五帝時代相當。龍山時代考古的新發現足以證明中國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不隻局限于中原地區。但各個文明起源的中心也不是彼此孤立的,不僅其地理位置緊連,而且文化内涵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它們在發展過程中雖有不平衡的現象,但步調大緻是相同的。由此可見中國文明起源的模式應是多元一體的。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文明起源 關于我國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

文字來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編

圖檔及說明來源自《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河南博物院 編,20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