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丨劉娟:詩人筆下是人間——評賀予飛詩集《星星的母親》

詩人筆下是人間

——評賀予飛詩集《星星的母親》

文丨劉娟

第37屆青春詩會詩叢推出賀予飛詩集《星星的母親》,對詩人來說,入選青春詩會意味着進入詩歌的“國家隊”,這本詩集的出版也可以算是2021年湖南詩壇的重要收獲。

書評丨劉娟:詩人筆下是人間——評賀予飛詩集《星星的母親》

《星星的母親》作者:賀予飛

讀《星星的母親》,我發現賀予飛詩歌在形式上有一個顯著特點,它的分節是比較自由的,她很少寫那種勻稱分節的詩,這種很講究的章節形态比較少。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賀予飛在一些偏口語的作品中,詩行的末尾是沒有标點的,隻是偶爾會使用一些逗号、頓号。

從措辭的角度來看,“每當”、“每個人”、“每一次”這幾個詞可以說是賀予飛的寫作慣性之一,詩人将單一的、獨一的場景或者瞬間中所發生的事情,悄無聲息地過渡到、升華到整一的、大一的角度,最終達到一個神聖的高度,這是她詩歌中用到的一個切換方法,即從單一到整一。

從詩歌的思想内容來看,賀予飛的詩迥異于一般流俗小清新,小可愛,小機靈的女性詩歌,不僅彌漫着知性的光輝,甚至還有一種人文的關懷。她在一種客觀與主觀,沖突與悖論之間力求做到某種美學上的平衡,在表達的觀感上展現出一種恰到好處的低音。她不僅僅是書寫個人的感受,而是将視角延伸到他者,以在主客觀間表現出其詩歌中的及物性與抒情性關照之下的知性抒寫。總體來說,賀予飛的寫作是立足于感受,有身體的在場和生命的參與,她的詩不是去表達,而是訴諸于傾聽或觀看。其表達有一種即興的感覺,将自己對生活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覺捕捉下來,不會故弄玄虛,或者拐幾個彎來表達她第一次看到某件事物的感受,由此表現出一種非表達的傾聽、觀看式詩情抒寫風格。

《星星的母親》這首詩做為詩集的書名,很鮮明地表現出詩人立足于個人感受,以身體在場、生命參與的方式寫詩。她的詩不是去表達,更多的是訴諸于傾聽或觀看。草樹在評價這首詩時曾說:“這首詩是從日常上升到崇高的這麼一種情感,非常樸素自然。它是真誠的聲音,雖然在表達自己,但不是淩駕于語言之上的一種意志的表達。”

在《星星的母親》這首詩中,真誠的聲音來自于博大的母愛和純潔的童真。孩子和世界接觸的過程,就是孩子認識世界、事物的過程,也即是慢慢地走向這個世界。孩子在走向世界後,會不會被世界異化?這是人們共同的擔憂,因為這意味着美好的失落,也是詩人把筆墨集中于孩子之天真的意義所在。詩中母愛的博大通過日常的、感受性的細節呈現出來的,形成一種個人化的語言形式,是以這首詩其實是在用個性化的語言形式對母愛這個文學母題的一種回答。在詩中孩子關心那顆孤獨的挂在橋上的星星,轉而問它的媽媽呢?在四歲的孩子心中受傷的時候就是需要媽媽的是時候,而孩子卻沒有看到星星的媽媽。于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傷,詩人便神聖地扮演起了星星的母親,這是一種愛的循環,孩子純真地愛着這個世界,而母親無私地守護着孩子的愛。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用愛去守護愛的故事,這種對世界充滿了愛與關懷的筆觸,在詩人的很多詩中都是一脈相承的。

書評丨劉娟:詩人筆下是人間——評賀予飛詩集《星星的母親》

附錄:

《星星的母親》

作者:賀予飛

在浏陽河邊,我帶着四歲的孩子散步

他扮演一隻風娃娃

跑在我前面

看着他在遠處揮動着小手臂呼喚我

我快步追上,他指向遠處

“那邊有顆星星受傷了,

它的媽媽呢?”

順着方向,我看到一顆星星

孤單地挂在橋上

也許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神聖的時刻

擠在長河似的人群裡,我居然想扮演

一顆星星的母親

繼續閱讀